蕪湖優化服務回應訴求 群眾就醫便利性持續提升
今年以來,蕪湖市深入踐行“以人民健康為(wei) 中心”的發展理念,優(you) 化服務回應訴求,群眾(zhong) 就醫便利性持續提升。
會(hui) 診轉診少跑路 信用就醫“付一次”
今年以來,蕪湖各醫療機構創新模式,精細管理,提升服務能力。為(wei) 讓患者少跑路,在省市縣三級公立醫院設置會(hui) 診轉診中心,為(wei) 患者提供一站式MDT多學科會(hui) 診、上下轉診、域外專(zhuan) 家來蕪診療服務。加強長三角醫療合作,創新“四固定”模式,遴選重點專(zhuan) 科和高峰學科,解決(jue) 群眾(zhong) 治療疑難雜症的問題。
開展全國緊密型城市醫療集團建設試點,引入省屬醫院,共劃分4個(ge) 緊密型城市醫療集團網格,建設“醫聯體(ti) 病房”“專(zhuan) 家工作室”,推動優(you) 質醫療資源下沉。
優(you) 化就診環境,創建老年友善醫療機構,建立醫療機構與(yu) 養(yang) 老機構協議合作製度,在養(yang) 老機構開通方便門診,定期安排醫護人員上門巡診、健康管理、中醫養(yang) 生保健等,二級以上綜合醫院全部設立老年醫學科。
推廣智慧醫療,統一使用居民電子健康碼,與(yu) 醫保電子憑證融合,實現患者看病就醫全流程應用,累計發卡238萬(wan) 人次,用卡1554萬(wan) 人次。在三級醫院推行門診看病“最多付一次”信用就醫模式,減少患者總體(ti) 排隊等候時間。完善“健康蕪湖”惠民功能應用,接入20家醫療機構,提供預約掛號、健康檔案查詢、電子票據等便民服務,使用人次達481.61萬(wan) 。依托“智聯網醫院係統”,推動全市範圍醫學影像、檢查檢驗等數據互聯互通和資源共享。
深化中醫藥服務 開通互聯網醫院
市中醫醫院和市五院已分別獲批第一批省級區域中藥製劑中心和中醫康複中心,並推出了一批特色服務。
市中醫醫院開展中醫護理,並率先上線門診慢性病電子外購處方,患者憑此處方可直接前往慢性病定點藥店購藥結算。市五院互聯網醫院相繼開放神經內(nei) 科、骨科、普外科、中醫康複針灸科、康複醫學科和婦產(chan) 科,為(wei) 慢性病及輕症患者就醫購藥提供了便利。
提升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目前全市72家鄉(xiang) 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均設置了中醫館,均能提供6類以上中醫藥適宜技術。依托市、縣中醫醫院,建設智慧共享中藥房,將逐步實現基層機構開方、醫院調配煎煮、物流配送到家,實現中醫藥適宜技術在基層的推廣與(yu) 應用。
醫保惠民增病種 異地就醫快結算
蕪湖的醫療惠民政策,一直在不斷完善。如今,基本醫保門診慢特病病種增至70種。全市門診慢特病定點零售藥店增至204家,門診慢特病患者可在全市11家“雙通道”藥店購買(mai) 363種國談藥品。腎衰竭等7個(ge) 病種實行“省內(nei) 大病無異地”。
居民醫保普通門診年度報銷限額提高至150元,職工醫保個(ge) 人賬戶實現家庭成員共濟。自然分娩、剖宮產(chan) 等生育醫療費用補助報銷提高400—1200元。
開展口腔種植體(ti) 係統集中帶量采購,平均降幅55%,單顆常規種植牙總費用調控到5000元—7000元以內(nei) 。糖尿病治療藥物阿卡波糖(拜耳)集采後每盒由64.5元降至5.4元,降幅91.63%。
同時,推行“一廳聯辦”“一窗通辦”的醫保經辦服務模式,平均辦事時間不超過10分鍾。開通蕪湖、馬鞍山普通住院雙向轉診免備案,省內(nei) 異地就醫全類型直接結算,跨省就醫普通門診費用、高血壓等五類門診慢性病和住院費用直接結算。
積極回應群眾(zhong) 訴求,通過網絡、書(shu) 麵、問卷等方式,充分傾(qing) 聽百姓心聲,累計共收集意見和建議180餘(yu) 件,並全麵梳理調研。(程茜)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