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大白菜咋成了最優品質擔當
一到冬天,“百菜之王”大白菜便成了人們(men) 飯桌上的“心頭好”。山東(dong) 作為(wei) 大白菜栽培麵積最大的省份,白菜品質享譽海內(nei) 外。山東(dong) 的大白菜地方品種最多,有三百多個(ge) ,分高樁、矮樁、疊抱、合抱、擰心、花心等多種類型。除供省內(nei) 消費外,還有大批白菜銷往全國各地和海外。
山東(dong) 的大白菜咋就成了最優(you) 品質擔當?這與(yu) 齊魯大地的風土,以及農(nong) 人的智慧息息相關(guan) 。古時候,老百姓生活不易,大多以各種穀物為(wei) 主要食物,長期缺乏動物性食物。他們(men) 要想獲得足夠的營養(yang) ,隻能依靠蔬菜。於(yu) 是,人們(men) 開始將智慧和技能盡數用在種菜上。
大白菜恰好是這一智慧的結晶。山東(dong) 的地理位置、氣候條件,與(yu) 白菜的生長周期完美契合。大白菜的成熟期足夠短,立秋種,小雪收。除了萌苗期、蓮座期需生長健壯、奠定充分良好的基礎外,決(jue) 定大白菜產(chan) 量與(yu) 品質最關(guan) 鍵的是在窩心的時候。山東(dong) 的秋末冬初,氣候冷涼、雨量稀少,這樣的自然條件剛好匹配白菜結球的溫度和天數。
農(nong) 業(ye) 專(zhuan) 家通過計算白菜結球期積溫數的大小,來驗證結球性狀的充實與(yu) 疏鬆。在山東(dong) ,白菜的常種品種生長期在一百天左右,結球期在400℃的積溫範圍內(nei) ,一些晚熟品種,需要600℃的積溫。10月下旬每棵白菜以每天增加80g的重量進行包心,從(cong) 而出現產(chan) 量高、包心質量好的豐(feng) 收。在山東(dong) 以北地區,大白菜容易遭遇低溫危害,尤其是低於(yu) 5℃時生長速度幾乎為(wei) 零。雖然此時氣溫不足以使葉片受到傷(shang) 害,但由於(yu) 低溫持續時間長造成減產(chan) 的現象時有發生,會(hui) 讓白菜的口感大打折扣。
除了天時地利,“人和”也助推山東(dong) 大白菜走向巔峰。經過近千年的辛苦勞作,山東(dong) 農(nong) 人不斷培育和選擇,將大白菜的品類發揚光大。要知道,大白菜自身遺傳(chuan) 穩定性比較差,容易產(chan) 生變異,同時它的遺傳(chuan) 可塑性很強,被引種到不同地區,能很快適應當地的自然環境,隨時變化成為(wei) 一個(ge) 適合當地需要的相對穩定的品種。
山東(dong) 的白菜種植地分四大板塊——
首先是膠東(dong) 地區。這一區域的主要品種,大多是卵圓合抱類型,著名品種有膠縣白菜、福山包頭白菜、萊西白菜,再就是疊抱類型的城陽青和直筒半包心類型的掖縣豬嘴等。上海崇明島廣泛種植的城陽青,據考證始於(yu) 清道光年間,由六位漁民從(cong) 膠州半島引進。
然後是中部地區,包括從(cong) 濟南以東(dong) 到濰坊市的大片地區。主要品種多是矮樁疊抱類型的白菜,著名品種有濟南大根、唐王小根、濰縣小麻葉、裴家營小根等。
再就是魯西地區,也就是濟南市以西,從(cong) 菏澤到東(dong) 營等廣大地區。這裏的品種多以矮樁疊抱類型為(wei) 主,著名品種有冠縣小包頭、曹縣高樁、肥城卷心和直筒型的利津白菜、德州香把子等。
最後是魯南地區,從(cong) 濟寧、棗莊到臨(lin) 沂、日照等廣大地區。這裏的大白菜品種多是疊抱及直筒類型白菜,著名品種有萊蕪包頭、泰安青芽、郯城銀幫和棗莊黃苗等。
這些類型不同的大白菜,風味各有不同,主要體(ti) 現在可溶性固形物、含糖量、各種維生素及粗纖維含量的差異上,但它們(men) 都是勞動密集型產(chan) 品,從(cong) 播種到收獲,整地、育苗、施肥、澆水、展葉、捆紮,需農(nong) 民付出艱辛勞作。白菜雖小,卻是一道風向標,是農(nong) 民勞動、農(nong) 業(ye) 價(jia) 值的體(ti) 現。
山東(dong) 的農(nong) 人,還早早摸清了輪作、間作的規律。像膠東(dong) 一帶,大白菜主要以冬小麥為(wei) 前作,冬小麥收獲後土地夏季空閑,秋季栽培白菜。在這種情況下,白菜能在田間及時直播,因此產(chan) 量較高且病害較少。在濟南等地,農(nong) 人在韭菜畦埂上栽培白菜,韭菜在秋季生長很慢,間作並無不便,同時還能使白菜較少發生病害。
“地翻三遍白菜甜”。山東(dong) 人對種菜的執著,為(wei) 大白菜提供了長期熟化、土壤肥力較高的田園土地。種菜如同做事,講一個(ge) “誠”字,人誠地才誠,地誠菜才誠。山東(dong) 的大白菜產(chan) 量高,畝(mu) 產(chan) 在一萬(wan) 斤上下。一直以來,大白菜是山東(dong) 人越冬的“當家菜”“鎮價(jia) 菜”。尤其在“瓜菜半年糧”的時代,白菜與(yu) 地瓜是人們(men) 過冬的最佳搭檔。近年,膠州大白菜研究所研發的“蛋黃白菜”和“紫玫瑰白菜”,讓大白菜告別“白菜價(jia) ”,一斤可賣到二十元。
圍繞白菜的產(chan) 業(ye) 鏈,山東(dong) 人費心頗多。在明清時期,古人發明了一個(ge) 重要的儲(chu) 藏方法——窖藏。窖藏方法的出現,讓大白菜真正成為(wei) 北方越冬蔬菜的核心成員。清代的日照老鄉(xiang) 丁宜曾在他所寫(xie) 的《農(nong) 圃便覽》中,著重介紹了當時大白菜冬季埋土貯藏方法。這個(ge) 發明的另一大作用,是進一步強化了白菜的一個(ge) 特征——白。因為(wei) 在窖藏狀態下,白菜的葉綠素會(hui) 降到極低的水平,剩下的隻有白葉了。
當下的山東(dong) 人,更是做好 “白菜文章”,深挖“白菜價(jia) 值”。在膠州白菜的故鄉(xiang) 青島,人們(men) 正在進行從(cong) 育種到銷售的全產(chan) 業(ye) 鏈提升。當地把白菜加工成泡菜,成為(wei) “賺匯利器”,以韓國市場為(wei) 例,預計今年向韓國出口泡菜27萬(wan) 噸,占韓國年需求量的一半以上。
濃到極致是平淡,人間有味是清歡。大白菜,葉片含水量高,適宜多種烹飪方式,不管是熬、燒、炒、蒸、煮、涮、溜,還是調餡兒(er) 、煲湯、醃製、涼拌都可以。大家不妨多饕餮幾頓白菜,在感悟白菜“向外成長,向內(nei) 開花”樸素精神的同時,也暖暖回饋農(nong) 人們(men) 的辛勞。(盧昱)
(責編:公雪、邢曼華)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