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合夥人”將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
社區安保隊員、小區物業(ye) 管理人員、下沉黨(dang) 員、律師、醫生、民警……在湖北省武漢市武昌區,各行各業(ye) 的市民又多了一個(ge) 新身份——“平安合夥(huo) 人”。在他們(men) 的參與(yu) 、帶動下,越來越多的居民從(cong) 社區治理的旁觀者變為(wei) 參與(yu) 者,讓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
近年來,武漢市武昌區推行“平安合夥(huo) 人”治理模式,引導廣大居民群眾(zhong) 和社會(hui) 各界人士積極參與(yu) 社會(hui) 治理和平安建設,人人爭(zheng) 當社會(hui) 治理和平安建設主體(ti) ,大家各盡所能,共同締造幸福家園。
用心傾(qing) 聽 把小事當大事來辦
“劉老師民調工作室”是武昌區濱湖社區居民遇到麻煩事時經常會(hui) 想到的地方。“幹了半輩子社區工作,退休了在家也閑不住,還能為(wei) 社區幹些什麽(me) 呢?”劉老師叫劉愛芝,2016年她向居住地所在的濱湖社區申請當誌願者,成為(wei) 社區“平安合夥(huo) 人”後,她又成立了“劉老師民調工作室”,專(zhuan) 門為(wei) 社區居民調解糾紛。
去年夏天,社區一戶居民家失火,經了解,原來是丈夫在與(yu) 妻子發生口角後一怒點燃了窗簾所致。劉愛芝和誌願者上門調解時,看到女主人坐在家裏眼神木訥,對被燒毀的陽台無動於(yu) 衷。劉愛芝多次上門跟女主人聊天,疏導情緒,終於(yu) 打開了她的心扉。原來,這夫妻倆(lia) 都是外地人,在武漢沒有什麽(me) 親(qin) 戚朋友,再加上兩(liang) 人都不善於(yu) 溝通,使得他們(men) 長期以來缺乏交流,家庭氛圍很壓抑。在劉愛芝的幫助下,女主人現在的情況改善了很多,夫妻倆(lia) 也有了一些溝通。
“居民糾紛不僅(jin) 僅(jin) 是利益矛盾,很多時候都是雞毛蒜皮的小事引起的慪氣,這就需要我們(men) 調解員去捋順居民心中的氣,才能將矛盾徹底化解。”劉愛芝說,她的調解“秘訣”就是細心、耐心、用心傾(qing) 聽。“劉老師民調工作室”現在已經有30多人,解決(jue) 矛盾糾紛40多件,累計服務人數超過百人。
居民薑麗(li) 霞今年69歲,個(ge) 頭不高,精神頭十足。談到加入社區“平安合夥(huo) 人”的初衷,她說:“社區是我家,我就是想為(wei) 社區做一點力所能及的事情。”
輪到值班的時候,薑麗(li) 霞穿上紅馬甲,和隊友一起圍著社區裏5個(ge) 小區、2棟寫(xie) 字樓打轉。“雖然都是些街坊扯皮的小事,但把小事當大事來辦,問題很快就解決(jue) 了。如果把小事當成小事不管,就可能引發更多矛盾糾紛。”薑麗(li) 霞說。
找準痛點 破解社區治理難題
老舊小區加裝電梯,是當前基層社會(hui) 治理的一個(ge) 痛點難點。高層住戶積極,中層住戶猶豫,低層住戶“習(xi) 慣性反對”,矛盾分歧如何化解?很多小區加裝電梯難在了第一步,武漢理工大學水運社區也麵臨(lin) 了同樣的問題。
為(wei) 解決(jue) 好“上樓”問題,武漢市武昌區楊園街道和水運社區決(jue) 定通過“平安合夥(huo) 人”隊伍將居民發動起來,通過“家長裏短議事會(hui) ”將各種意見建議拿到桌麵上討論。
76歲的陳定方是“平安合夥(huo) 人”之一,退休前是武漢理工大學機械工程與(yu) 計算機應用專(zhuan) 業(ye) 教授。他利用專(zhuan) 業(ye) 所長,設計出費用分攤“階梯算法”,即電梯購置、安裝、施工費用根據樓層的階梯數計算,按各層需要攀登的台階數占總台階數的比例分攤。同時,電梯使用費按照家裏常住人數計算收取。為(wei) 確保公平公正,社區還將按月對每戶實住人數進行核定校正,最終達成了“階梯算法”的共識。
新電梯落成後,老年居民的上下樓問題得到了解決(jue) 。“喘氣上下爬樓”“買(mai) 瓜不敢挑大的”“下樓走走是奢望”成為(wei) 過去式,部分曾因上下樓不便而搬到養(yang) 老院的居民也選擇搬回小區居住。
在陳定方的示範帶動下,武漢理工大學水運社區“平安合夥(huo) 人”隊伍愈發壯大,主動承擔起意見征詢、溝通協商、費用收取、手續辦理等各類事項。
齊心協力 “合夥(huo) ”隊伍發展壯大
行走在武昌區水果湖街東(dong) 亭社區,時常能看到一群“遛彎”的老人,他們(men) 7人為(wei) 伍,身著統一的橙色製服,四處打量、神情警惕。
這支平均年齡超過60歲的隊伍,被街坊親(qin) 切地稱作“七寶”巡邏隊,也是名聲在外的“平安合夥(huo) 人”。從(cong) 社區衛生到鄰裏和睦再到防騙防盜,他們(men) 樣樣在行。“七寶”巡邏隊組建以來,社區刑事警情足足下降了六成。
在濱湖社區四人為(wei) 一組組成“平安合夥(huo) 人”小分隊,以排班製的形式每天對濱湖社區進行巡查,為(wei) 6775戶居民做好平安巡邏、隱患上報、矛盾調解等工作。社區還搭建了紅五星議事廳,每半個(ge) 月組織“平安合夥(huo) 人”開一次碰頭會(hui) ,針對發現的問題召集“家長裏短議事會(hui) ”,必要時通過“民呼我應”平台呼叫相關(guan) 部門進行解決(jue) 。
“更多的居民從(cong) ‘旁觀者’變為(wei) ‘參與(yu) 者’,從(cong) ‘要我幹’變成‘我要幹’,各種矛盾糾紛在基層就得到了化解。自從(cong) 有了‘平安合夥(huo) 人’,濱湖社區收到的投訴件從(cong) 高峰時期每月三四十起,下降到現在的每月兩(liang) 三起。”濱湖社區書(shu) 記章肖鵬說。
2021年10月,武漢市武昌區委政法委從(cong) 激發群眾(zhong) 自治活力、匯聚平安建設智慧力量的維度,在全區推行“平安合夥(huo) 人”項目,並鼓勵“平安合夥(huo) 人”擔任微網格網格員,報告違法“小線索”、發現安全“小隱患”,使其成為(wei) 穿梭大街小巷的“流動哨”。今年以來“平安合夥(huo) 人”使用“微鄰裏”微信小程序,上報反饋各類隱患問題1500餘(yu) 件。截至目前,武昌區“平安合夥(huo) 人”達6000餘(yu) 人,實現網格樓棟和行業(ye) 係統全覆蓋。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