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稔年豐,築牢大國糧倉(人民時評)
糧食安全是“國之大者”。全年糧食產(chan) 量再創新高,折射出我國糧食供給保障能力穩步提升
五穀歸倉(cang) ,又迎來一個(ge) 豐(feng) 收年!國家統計局近日公布的數據顯示,2023年全國糧食總產(chan) 量13908.2億(yi) 斤,比上年增加177.6億(yi) 斤,增長1.3%,連續9年穩定在1.3萬(wan) 億(yi) 斤以上。今年,在自然災害多發頻發的情況下,糧食生產(chan) 扛過台風、幹旱、洪澇等多重挑戰,取得這份豐(feng) 收答卷,殊為(wei) 不易。
糧食安全是“國之大者”。沉甸甸的糧袋子,背後不僅(jin) 是經濟賬,更連著政治賬。今年以來,受極端天氣多發、貿易保護主義(yi) 抬頭和地緣政治動蕩等多重因素疊加影響,國際糧食市場複雜多變,價(jia) 格波動劇烈。我國防災減災救災科學有效,市場調節及時有力,牢牢穩住了農(nong) 業(ye) 基本盤。全年糧食產(chan) 量再創新高,折射出我國糧食供給保障能力穩步提升,為(wei) 加快建設農(nong) 業(ye) 強國奠定了堅實基礎,也為(wei) 應對各種風險和挑戰贏得戰略主動。
看豐(feng) 收,“中國糧食”“中國飯碗”成色越來越足。從(cong) 嚴(yan) 格落實糧食安全黨(dang) 政同責,到優(you) 化糧食品種結構和區域布局,再到推進間套複種、整改複耕,各地積極盤活存量、挖掘增量,播種麵積連續4年增加,為(wei) 糧食豐(feng) 收打下紮實基礎。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實施新一輪千億(yi) 斤糧食產(chan) 能提升行動。”在環境資源約束下,與(yu) 麵積相比,糧食單產(chan) 提升潛力還很大。從(cong) 實踐來看,立足耕種管收、地種藥肥全環節找差距,集成配套各類資源措施,300個(ge) 重點縣整建製推進單產(chan) 提升,對糧食豐(feng) 收的貢獻率達到73%,成為(wei) 今年秋糧增產(chan) 的鮮明亮點。
當前,全球糧食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不確定風險增加,我國糧食供求緊平衡的格局長期不會(hui) 改變。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確保國家糧食安全和主要農(nong) 產(chan) 品有效供給,是發展農(nong) 業(ye) 的首要任務。”解決(jue) 吃飯問題,根本出路在科技,特別是要緊緊抓住耕地和種子兩(liang) 個(ge) 要害。一方麵,耕地保護要量質並重,以“長牙齒”的硬招實招保數量、提質量,同時,改革完善耕地占補平衡製度,提高高標準農(nong) 田建設投入標準,促進良田糧用。另一方麵,要發揮我國製度優(you) 勢,深入推進種業(ye) 振興(xing) 行動、農(nong) 業(ye) 關(guan) 鍵核心技術攻關(guan) 等,在“底盤技術”、核心種源、關(guan) 鍵農(nong) 機裝備等領域發力,強化創新驅動,加快補上短板弱項,挖掘農(nong) 業(ye) 科技增產(chan) 潛力。
保障糧食安全,主產(chan) 區、主銷區、產(chan) 銷平衡區都有責任,必須堅持“飯碗一起端、責任一起扛”。中央經濟工作會(hui) 議提出,“探索建立糧食產(chan) 銷區省際橫向利益補償(chang) 機製”。受多種因素影響,我國糧食生產(chan) 持續向主產(chan) 區集中。近年來,國家對糧食主產(chan) 區實行以財政轉移支付為(wei) 主的縱向補償(chang) 機製,不斷加大產(chan) 糧大縣獎勵資金投入,調動主產(chan) 區重農(nong) 抓糧積極性。在此基礎上,繼續健全糧食主產(chan) 區利益補償(chang) 機製,有利於(yu) 優(you) 勢互補、利益共享、協同發展,進一步形成糧食主產(chan) 區、主銷區、產(chan) 銷平衡區耕地保護合力,促進糧食主產(chan) 區糧食生產(chan) 發展和經濟實力增強有機統一、農(nong) 民生產(chan) 糧食和增加收入齊頭並進。
放眼黃淮海平原,新一季小麥已在悄然孕育。近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對“三農(nong) ”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強調“要全麵落實糧食安全黨(dang) 政同責,堅持穩麵積、增單產(chan) 兩(liang) 手發力”。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把糧食生產(chan) 抓緊抓實,我們(men) 有信心、有底氣把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繪就更加壯麗(li) 的豐(feng) 收畫卷。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