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須堅持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動(人民觀點)
以高質量發展促進高水平安全,以高水平安全助力高質量發展,發展和安全動態平衡、相得益彰,對綱舉(ju) 目張做好經濟工作意義(yi) 重大
中國經濟能夠頂住外部壓力、克服內(nei) 部困難,保持回升向好態勢,一個(ge) 重要原因就是更好統籌發展和安全,確保發展在安全的軌道上行穩致遠、篤定前行
高質量發展的每一個(ge) 環節,都以安全為(wei) 前提。當前,我國冬小麥播種麵積保持穩定,長勢總體(ti) 較好。據統計,全國糧食總產(chan) 量已連續9年穩定在1.3萬(wan) 億(yi) 斤以上。再獲豐(feng) 收的糧食生產(chan) ,進一步夯實了安全發展基礎。
近期舉(ju) 行的中央經濟工作會(hui) 議從(cong) 五個(ge) 方麵精辟概括新時代做好經濟工作的規律性認識,其中一個(ge) 重要方麵就是“必須堅持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動”。隻有堅持高質量發展,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才能為(wei) 高水平安全提供堅實的物質基礎;隻有在發展中更多考慮安全因素,才能營造有利於(yu) 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安全環境,牢牢把握發展主動權。以高質量發展促進高水平安全,以高水平安全助力高質量發展,發展和安全動態平衡、相得益彰,對綱舉(ju) 目張做好經濟工作意義(yi) 重大。
統籌發展和安全,增強憂患意識,做到居安思危,是我們(men) 黨(dang) 治國理政的一個(ge) 重大原則。一年來,能源資源供應穩定,全國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規模再創新高,煤電油氣供應足、價(jia) 格穩;金融業(ye) 運行總體(ti) 平穩,整體(ti) 風險抵禦能力較強,截至三季度末,商業(ye) 銀行不良貸款率為(wei) 1.61%;守住不發生係統性風險的底線,出台化解地方債(zhai) 務風險、穩定房地產(chan) 市場等一批政策舉(ju) 措,紮實推進保交樓工作……中國經濟能夠頂住外部壓力、克服內(nei) 部困難,保持回升向好態勢,一個(ge) 重要原因就是更好統籌發展和安全,確保發展在安全的軌道上行穩致遠、篤定前行。
發展是安全的保障。一個(ge) 國家隻有通過發展不斷提升自身的綜合國力,才能有足夠的資源和能力來保障安全。世界上最具成長性的消費市場實現“增量創新”,多年保持貨物貿易第一大國地位,民營企業(ye) 年度進出口規模所占比重首超50%……新時代以來,黨(dang) 和國家各項事業(ye) 取得曆史性成就、發生曆史性變革,築牢了安全的基石。從(cong) 更深層麵看,進一步提升維護安全能力,必須靠高質量發展實現。比如,隻有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解決(jue) 關(guan) 鍵領域核心技術“卡脖子”問題,才能實現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的安全可控;再比如,隻有深入推進能源革命,實現經濟社會(hui) 發展全麵綠色轉型,才能把能源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實踐告訴我們(men) ,建立在高質量發展之上的安全才是可靠的、可持續的,不斷推進高質量發展才能與(yu) 時俱進築牢安全屏障。
安全是發展的前提。當前,我國發展進入戰略機遇和風險挑戰並存、不確定難預料因素增多的時期,經濟恢複仍處在關(guan) 鍵階段,深入推進國家安全思路、體(ti) 製、手段創新,努力實現發展和安全的動態平衡,才能有效防範化解各類風險挑戰,確保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事業(ye) 順利推進。一方麵,持續有效防範化解重點領域風險,要統籌化解房地產(chan) 、地方債(zhai) 務、中小金融機構等風險,嚴(yan) 厲打擊非法金融活動,堅決(jue) 守住不發生係統性風險的底線;另一方麵,要增強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加強財政、貨幣、就業(ye) 、產(chan) 業(ye) 、區域、科技、環保等政策協調配合,把非經濟性政策納入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評估,強化政策統籌,確保同向發力、形成合力。總之,加快構建新安全格局,牢牢守住新發展格局的安全底線,才能在各種可以預見和難以預見的驚濤駭浪中增強我們(men) 的生存力、競爭(zheng) 力、發展力、持續力。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要貫徹總體(ti) 國家安全觀,堅持底線思維,統籌好發展和安全,盯住關(guan) 係國家和區域安全的科技、產(chan) 業(ye) 、金融等領域和重大基礎設施,加強風險防控體(ti) 係和能力建設,夯實安全發展的基礎。”新征程上,堅持統籌發展和安全,強化底線思維,注重補短板、堵漏洞、強弱項,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動仗,以高質量發展提升維護高水平安全的能力,以高水平安全為(wei) 實現高質量發展保駕護航,“中國號”巨輪必能越激流、過險灘,駛向更加壯闊的前程。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