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首家生態園林行業產教融合共同體落地北京門頭溝
人民網北京12月25日電 (記者孟竹)為(wei) 推動生態園林行業(ye) 產(chan) 學研用深度合作,12月25日,全國首家生態園林行業(ye) 產(chan) 教融合共同體(ti) 正式成立並落戶北京門頭溝區。
據悉,全國生態園林行業(ye) 產(chan) 教融合共同體(ti) 由全國生態園林行業(ye) 4所普通高等學校、42所高職院校、13所中職院校、1家行業(ye) 組織機構、1家科研單位和28家上下遊企業(ye) 、其他單位3家等共95家單位共同參與(yu) 組建,將促進生態園林園藝產(chan) 教布局高度匹配和服務高效對接,為(wei) 政府、行業(ye) 、企業(ye) 、院校搭建產(chan) 教深度融合的平台,推進全國生態園林園藝產(chan) 業(ye) 快速發展。
記者了解,該共同體(ti) 以培養(yang) 生態園林園藝行業(ye) 技術技能人才為(wei) 主,進一步深化園林園藝職業(ye) 教育改革,加快建立園林園藝職業(ye) 教育體(ti) 係,跨區域匯聚全國生態園林行業(ye) 產(chan) 教資源。同時,加強產(chan) 學研用深度合作,調整專(zhuan) 業(ye) 設置,建立技術技能人才培養(yang) 的現代職教模式和體(ti) 係,創新人才培養(yang) 模式,全麵推動全國園林園藝行業(ye) 高質量發展。
培育高技能人才方麵,共同體(ti) 通過開展訂單培養(yang) 、定向培養(yang) 、中高職聯合辦學、企業(ye) 員工“雙元製”學曆教育或培訓、政府職能部門委托培訓項目等,開展人才共育;通過校企共建二級職業(ye) 學院、開放共享型公共實訓基地和成立科技攻關(guan) 團隊等實質合作,探索混合所有製辦學改革,拓展人才培養(yang) 合作渠道。為(wei) 實現教育資源共享,通過校企共建共用校內(nei) 外實訓基地、培訓基地、研發基地,為(wei) 職業(ye) 院校學生實習(xi) 、企業(ye) 員工和教師培訓提供支持;建立全國生態園林園藝行業(ye) 專(zhuan) 家智庫,通過遠程教育和科技服務網絡平台,提高共享效率。
師資共培方麵,建立師資人才資源庫,開展交流;實施成員單位間相互聘任和交流機製,企業(ye) 專(zhuan) 家進課堂、專(zhuan) 業(ye) 教師進企業(ye) ;在學校設立大師工作室等,推進科研和教研隊伍建設。專(zhuan) 業(ye) 特色共建方麵,通過校企共同製定人才培養(yang) 方案、開展課程開發、實施人才培養(yang) 模式改革等,培育特色優(you) 勢專(zhuan) 業(ye) ;加強校際、校企合作,鼓勵有條件的企業(ye) 特別是大企業(ye) 舉(ju) 辦高質量職業(ye) 教育。
科技服務方麵,通過組建科技開發與(yu) 服務團隊,推動科技攻關(guan) 、技術與(yu) 產(chan) 品開發,提高行業(ye) 企業(ye) 技術水平;基於(yu) 院校實訓基地、培訓基地、科普教育基地和科研平台,開展雙師培訓、就業(ye) 培訓、企業(ye) 員工技能提升培訓、科普教育等社會(hui) 培訓。招生就業(ye) 方麵,開展“企業(ye) 訂單培養(yang) 班”、“定向培養(yang) 班”、“現代學徒製班”聯合招生,建立健全畢業(ye) 生就業(ye) 服務網絡體(ti) 係,開展人才需求狀況深度調研與(yu) 畢業(ye) 生質量狀況長期跟蹤。
“產(chan) 教融合是辦好職業(ye) 教育的關(guan) 鍵。全國生態園林行業(ye) 產(chan) 教融合共同體(ti) 正式的成立,將有力有效促進教育與(yu) 產(chan) 業(ye) 、人與(yu) 自然的深度融合,助力門頭溝區當好‘兩(liang) 山理論’守護人,打造生態文明建設的首都樣板。”門頭溝區副區長陳軍(jun) 勝表示,門頭溝區作為(wei) 首都的生態涵養(yang) 區,以綠色高質量轉型發展為(wei) 核心,在職業(ye) 教育領域注重加強與(yu) 高校科研機構企業(ye) 在人才培養(yang) 培訓、產(chan) 教融合等方麵的深層次合作,致力於(yu) 建設領先的產(chan) 學研融合型創新生態係統,在高層次技術型人才培養(yang) 方麵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果。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