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紮賚特旗新民村289戶村民喜遷新居

發布時間:2024-01-04 11:20:00來源: 內蒙古日報

  “還是新家好,方便、幹淨、暖和!”2023年12月28日,對於(yu) 興(xing) 安盟紮賚特旗努文木仁鄉(xiang) 新民村的289戶鄉(xiang) 親(qin) 們(men) 來說,顯得尤為(wei) 特殊——受益城鄉(xiang) 建設用地增減掛鉤的利好政策,他們(men) 搬入了期盼已久的新居。

  走進村民於(yu) 靜家中,暖意瞬間驅散了寒冷,映入眼簾的是幹淨寬敞的客廳,色彩鮮豔的嶄新家居。喬(qiao) 遷當日,於(yu) 靜邀請親(qin) 朋好友們(men) 齊聚新房,屋內(nei) 一片歡聲笑語。“如果沒有土地增減掛鉤這個(ge) 好政策,我這輩子在村裏也住不上樓房啊!”於(yu) 靜咧開嘴高興(xing) 地說。

  以前是東(dong) 西屯,現在是門對門。和於(yu) 靜一起搬到了新家,開啟了嶄新生活的村民盧紅情不自禁地接過話茬:“新安置小區檔次高,功能齊全,比城裏的樓都好,周圍還是熟悉的麵孔,這正是我們(men) 想要的幸福生活。”

  這一係列的改變得益於(yu) 城鄉(xiang) 建設用地增減掛鉤利好政策。2022年,新民村被確定為(wei) 紮賚特旗城鄉(xiang) 建設用地增減掛鉤政策先行先試試點村。通過探索實踐整村搬遷複墾、建新安置模式,將閑置、荒廢的建設用地複墾成800多畝(mu) 高標準農(nong) 田,同步集中建設了安置樓、糧食倉(cang) 儲(chu) 區、農(nong) 機具存放區、集中養(yang) 殖區、幸福院、幼兒(er) 園、衛生室、村民會(hui) 客廳等基礎設施和集體(ti) 取暖、汙水處理等配套設施,村民生產(chan) 生活條件大大改善。

  “我們(men) 在項目實施過程中,充分尊重群眾(zhong) 意願,保障群眾(zhong) 增收和長遠發展,切實提高農(nong) 牧民生活的便利性和舒適感,做到了實施前農(nong) 牧民同意,實施中農(nong) 牧民願意,實施後農(nong) 牧民滿意,讓老百姓在土地綜合整治中得到了實惠,實現擴展生產(chan) 空間、改善生態空間、提升生活質量‘三生互動’,推動土地節約集約利用。”紮賚特旗副旗長劉國民介紹說。

  村民不僅(jin) 在“老家”有了“新房”,而且政策帶來的發展機遇及配套的養(yang) 殖區,也讓大家在新村安下心、紮下根,續寫(xie) 好產(chan) 業(ye) 發展“後半篇文章”。

  “我在外務工已經3年了,趕上了這一好政策,就選擇回村承包了600畝(mu) ‘增減掛鉤’複耕土地,農(nong) 閑時間還可以接一些裝修的活。”村民劉國慶今年在承包的複耕土地上種玉米和大豆,產(chan) 量十分可觀。同時,有著一定室內(nei) 裝修功底的他還和朋友在家門口租下門市房開起了家裝店,已經有30餘(yu) 戶鄉(xiang) 親(qin) 和他簽訂了室內(nei) 裝修合同。“我在自己多了一份收入的同時,也想力所能及地幫助家鄉(xiang) 父老裝飾好他們(men) 的新家。”劉國慶說。

  “城鄉(xiang) 建設用地增減掛鉤政策將資產(chan) 盤活後,騰出的耕地使用權還歸村集體(ti) 所有,從(cong) 而增加集體(ti) 收入,後續為(wei) 村民補貼物業(ye) 費、取暖費,剩下的還能發展養(yang) 殖產(chan) 業(ye) 。”新民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徐洪波說。

  積極探索城鄉(xiang) 建設用地增減掛鉤新路徑,激活土地價(jia) 值,努力提高未利用土地的增值收益,讓單位土地產(chan) 出最大效益,讓寸土生金。新民村的實踐,是紮賚特旗用活城鄉(xiang) 建設用地增減掛鉤政策,增進農(nong) 牧民福祉、壯大集體(ti) 經濟、助推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生動實踐。2022年以來,紮賚特旗以拆舊複墾、建新安置等方式,形成城鄉(xiang) 建設用地增減掛鉤指標9495.27畝(mu) 。

  “城鄉(xiang) 建設用地增減掛鉤好政策給我們(men) 帶來四大收益,耕地得新增、財政得收入、集體(ti) 得收益、群眾(zhong) 得實惠,為(wei) 推動高質量發展補足了後勁兒(er) 。”劉國民說。(記者 高敏娜)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