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關注吉林:盡快形成新質生產力
“以科技創新引領現代化產(chan) 業(ye) 體(ti) 係建設”“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2023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hui) 議,部署了2024年經濟工作的重點任務。新的一年,各地如何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
吉林
盡快形成新質生產(chan) 力
本報記者 汪誌球 劉以晴
在吉林省長春市長春新區,一組白色“天”字形廠房格外醒目,這裏是吉林省首家“獨角獸(shou) ”企業(ye) 長光衛星股份有限公司投資建設的航天信息產(chan) 業(ye) 園,“吉林一號”衛星便誕生於(yu) 此。
翻開長春新區高新區地圖,長光衛星旁,一側(ce) 是中國科學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中試基地,另一側(ce) 是中國科學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yu) 物理研究所中試基地。長春新區用好域內(nei) 科教優(you) 勢,著力打造創新聯盟。
2023年,長春新區入選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ye) 庫企業(ye) 數量突破1000家,企業(ye) 主要聚集在光電信息、先進裝備製造、生物醫藥等重點產(chan) 業(ye) 。長春新區黨(dang) 工委書(shu) 記、管委會(hui) 主任華景斌介紹,為(wei) 依托衛星製造優(you) 勢,進一步發展信息應用產(chan) 業(ye) ,長春新區推出一批惠企政策、招商舉(ju) 措。“下一步,我們(men) 將對接華為(wei) 、科大訊飛等企業(ye) ,構建航天信息產(chan) 業(ye) 集群。”華景斌說。
盡快形成新質生產(chan) 力,是吉林省以科技創新推動產(chan) 業(ye) 創新、推動高質量發展的舉(ju) 措之一。吉林省持續以前沿技術催生新產(chan) 業(ye) 、新模式、新動能,驅動老工業(ye) 基地向“新”升級。近3年,吉林全省累計投入3.58億(yi) 元,實施核心光電子器件和高端芯片、智能製造等17個(ge) 重大科技專(zhuan) 項,全力爭(zheng) 取在高端芯片、新材料等領域取得率先突破。《中國區域創新能力評價(jia) 報告2023》顯示,吉林省區域創新能力排名上升6位,提升幅度全國第一。
近年來,吉林省加速推動現代科技與(yu) 實體(ti) 經濟融合,助力新時代老工業(ye) 基地發展:一汽—大眾(zhong) 大型乘用車智能製造示範工廠、一汽四環先進過程控製等4個(ge) 場景入選國家級智能製造優(you) 秀場景;一汽繁榮5G全連接工廠入選工信部工業(ye) 互聯網試點示範項目……
未來3年,吉林計劃圍繞汽車、醫藥、裝備、食品、石化、原材料等領域,重點支持300個(ge) 以上“智轉數改”示範項目,力爭(zheng) 建成1至2家“燈塔工廠”、100個(ge) 智能製造示範工廠、300個(ge) 省級智能製造數字化車間。
下一步,吉林省提出,針對產(chan) 業(ye) 集群化程度不高、科技成果本地轉化率低等問題,以大農(nong) 業(ye) 、大裝備、大旅遊、大數據“四大集群”培育為(wei) 重點,以新能源、新材料、新醫藥、新康養(yang) 、新服務、新電商“六新產(chan) 業(ye) ”發展為(wei) 方向,以新基建、新環境、新生活、新消費“四新設施”建設為(wei) 保障,打造具有吉林特色的高質量發展體(ti) 係和高品質生活體(ti) 係。
重慶
“萬(wan) 企興(xing) 萬(wan) 村” 特色產(chan) 業(ye) 助振興(xing)
本報記者 薑 峰
聽土家族山歌,共跳擺手舞,品嚐高山蓴菜……元旦假期,重慶市石柱土家族自治縣橋頭鎮陶然居瓦屋小鎮內(nei) 外,遊客紛至遝來、好不熱鬧。
“我們(men) 盤活當地閑置資源,通過房屋出租、土地流轉、就近務工、集體(ti) 分紅等方式,有效帶動了村民增收。”陶然居集團董事長嚴(yan) 琦說。占地千畝(mu) 的陶然居瓦屋小鎮,由陶然居集團牽頭打造,集傳(chuan) 統民宿、演藝廣場、農(nong) 業(ye) 觀光、特色農(nong) 產(chan) 品產(chan) 業(ye) 基地於(yu) 一體(ti) ,成為(wei) 全國“萬(wan) 企興(xing) 萬(wan) 村”示範基地。如今,已有62家企業(ye) 來到石柱縣橋頭鎮投資興(xing) 業(ye) ,共奏鄉(xiang) 村振興(xing) 樂(le) 章。
近年來,石柱縣橋頭鎮著眼於(yu) 發揮市場機製長效作用、激活本地群眾(zhong) 內(nei) 生動力,明確提出“黨(dang) 建引領、企業(ye) 主導、產(chan) 業(ye) 先行、人才築基、聯農(nong) 帶農(nong) ”的發展思路,走出了以“農(nong) 文旅”為(wei) 主線推動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路子,做靚了“風情土家小寨、精致山水小城”的鮮活文旅名片。在重慶市級部門及市委宣傳(chuan) 部幫扶集團的支持下,石柱全縣431家民營企業(ye) 已實施興(xing) 村產(chan) 業(ye) 項目488個(ge) ,聯結村集體(ti) 183個(ge) ,覆蓋農(nong) 戶3.22萬(wan) 戶,帶動村集體(ti) 經濟總收入達5126萬(wan) 元、戶均增收超1萬(wan) 元。
截至目前,重慶全市7864家民營企業(ye) 結對幫扶4884個(ge) 村,項目投資達到561億(yi) 元,一幅“企活、村強、民富”的巴渝鄉(xiang) 村振興(xing) 新畫卷正徐徐展開。
最近,一筆200萬(wan) 斤的檸檬鮮果訂單落地,讓重慶市潼南區柏梓鎮羊堡村檸檬種植戶李帆的心裏樂(le) 開了花:“以後每年都會(hui) 有200萬(wan) 斤穩定的鮮果訂單!”這些檸檬將被重慶雪王農(nong) 業(ye) 有限公司收購,發往全國的“蜜雪冰城”門店用作製作飲品的原料。
潼南是中國檸檬的主要產(chan) 區之一,檸檬種植麵積達32萬(wan) 畝(mu) 。圍繞檸檬,潼南構建起育苗育種、種植、精深加工、銷售全產(chan) 業(ye) 鏈,擁有全國唯一柑橘類精深加工重點實驗室、中國西部首個(ge) 檸檬脫毒種苗繁育中心,投用世界首條檸檬六分離果膠生產(chan) 線。
一顆小檸檬,帶來大發展。“新的一年,我們(men) 將實施潼南檸檬優(you) 品、智慧、強鏈、品牌、暢銷、共富六大工程,攜手四川、雲(yun) 南、海南等主產(chan) 省在良種苗木繁育、精深加工集群建設等方麵合作,打造千億(yi) 級檸檬產(chan) 業(ye) 集群。”潼南區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委主任胡廣建展望未來,信心滿滿。
目前,重慶全市已創建全國農(nong) 業(ye) 現代化示範區3個(ge) 、國家現代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園2個(ge) 、優(you) 勢特色產(chan) 業(ye) 集群2個(ge) ,生態特色產(chan) 業(ye) 綜合產(chan) 值5200億(yi) 元。新的一年,重慶市將繼續依托生態特色產(chan) 業(ye) 高質量發展推動鄉(xiang) 村振興(xing) 。
廣東(dong)
助力“廣貨”國貨快速“出海”
本報記者 賀林平
生產(chan) 線上一塊塊布經過裁片、粘襯、縫製、整燙等工序後,變成一件件精美的服裝,隨後分別打包,裝箱出廠……歲末年初,廣東(dong) 廣州德發時裝有限公司加工車間內(nei) ,工人們(men) 有條不紊地趕製一批海外訂單。
視頻中,24歲的小夥(huo) 子竹宇用一口地道、流利的英語,為(wei) 廣州白雲(yun) 區一家生產(chan) 燈牌的外貿企業(ye) 推介產(chan) 品。在國外社交平台上,竹宇已經擁有80多萬(wan) 粉絲(si) ,每天三四十條視頻,海外“帶貨”收獲可觀。
淩晨,一輛輛滿載著服裝、裝飾品等跨境電商出口商品的貨車絡繹不絕駛入廣州白雲(yun) 機場口岸西貨運區,工作人員有序進行著商品分揀、錄信息、打包等工作。隨後,經廣州白雲(yun) 機場海關(guan) 關(guan) 員快速驗放,這批“廣貨”搭乘國際航班運往歐洲,3天後即派送至消費者手中。
這三個(ge) 鏡頭,勾畫出“廣貨”經跨境電商出海的大致軌跡。跨境電商正成為(wei) 外貿增長新引擎,在廣東(dong) 這艘“外貿巨輪”上,以廣州為(wei) “圓心”的跨境電商產(chan) 業(ye) 生態日益完善,為(wei) 好貨“賣全球”不斷注入新動能。據統計,廣州跨境電商進出口規模8年增長93倍,繼2022年交易額首次突破千億(yi) 元之後,2023年持續高速增長,前11月已超1800億(yi) 元。
跨境電商迅速發展離不開政策支撐。廣州通過推出跨境電商商品溯源、實行“空鐵聯運”出口新模式、舉(ju) 辦各類跨境電商活動等舉(ju) 措,培育了一批跨境電商龍頭企業(ye) 。
為(wei) 解決(jue) 跨境電商商品“退貨難”等實際問題,廣州海關(guan) 所屬南沙海關(guan) 著手推演解決(jue) 方案,曆經數十次企業(ye) 調研,在全國首創“跨境電商出口退貨監管新模式”,支持企業(ye) 將海外倉(cang) 回遷至南沙自貿試驗區,允許海外退貨商品與(yu) 國內(nei) 出口商品在綜合保稅區內(nei) 同倉(cang) 存儲(chu) ,還可以合並成一個(ge) 包裹出口,一舉(ju) 解決(jue) 了企業(ye) 異地存儲(chu) 費用高、多次打包配送成本高等難題。該模式一經推出,就作為(wei) 自貿試驗區海關(guan) 監管創新舉(ju) 措在全國推廣。
目前,南沙自貿試驗區已吸引天貓、京東(dong) 、唯品會(hui) 等知名跨境電商龍頭企業(ye) 進駐,各類型跨境電商相關(guan) 企業(ye) 超600家,形成一個(ge) 從(cong) 政策優(you) 惠、平台集聚到物流便捷、金融創新的完整跨境電商生態圈。創新措施疊加區位優(you) 勢,讓消費者和各類跨境電商企業(ye) 在南沙實現了“買(mai) 全球、賣全球”。
立足近10年創新實踐,2023年12月,廣州跨境貿易電子商務公共服務平台服務升級,在全國率先實現境外資金結匯後智能清分,成為(wei) 首個(ge) 打通“關(guan) —稅—匯—清”全鏈路的公共服務平台,助力“廣貨”、國貨品牌更快速“出海”。
江蘇
養(yang) 老事業(ye) 和產(chan) 業(ye) 協同發展
本報記者 姚雪青
“我給大家讀一首新創作的詩歌《瑞雪》,請大家點評點評……”在江蘇省南通市陽光養(yang) 老公寓活動室裏,滿頭銀絲(si) 的馬浩元給一群同樣白發蒼蒼的“學生”傳(chuan) 授自己讀詩寫(xie) 詩的心得。
今年85歲的馬浩元,退休前是一名高中語文老師。隨著年齡漸大,加上子女在外地工作,他和老伴一起入住了這家養(yang) 老機構。
在這裏,老馬獲得了房間清掃、送餐上門、醫療保障等服務,生活上沒了後顧之憂,高血壓也得到了跟蹤監測。這裏的社團和興(xing) 趣小組很豐(feng) 富,讓他收獲了一群誌同道合的夥(huo) 伴。“我和其他10位老人發起成立了‘陽光詩社’,養(yang) 老院給我們(men) 提供活動場所。我們(men) 還出版了詩集,收錄了300首詩。”馬浩元說。
“除了基本生活照料之外,醫養(yang) 融合、精神慰藉逐漸成為(wei) 老年人的剛需。”江蘇省首批5級養(yang) 老服務機構、南通市陽光養(yang) 老產(chan) 業(ye) 集團總經理尹建芳說。
近年來,江蘇著力打造供給高質量、普惠高水平、享老高品質的“蘇適養(yang) 老”服務體(ti) 係,積極引導促進“機構頤老”,全省共有在業(ye) 養(yang) 老機構2200多家,設置機構床位40萬(wan) 張,護理型床位占比68%。
“居家養(yang) 老,也很舒心!”江蘇省常州市鍾樓區錦陽花苑的88歲居民束衡說。束衡因病長期臥床,兒(er) 子遠在外省工作,隻能由同樣80多歲的老伴照顧。自從(cong) 社區為(wei) 他申請建立了“家庭養(yang) 老照護床位”後,日常照護更有依靠了。
“家庭養(yang) 老照護床位的服務內(nei) 容包括生活照料、家庭照護、康複保健、醫療護理、精神慰藉等一係列服務,老人可以個(ge) 性化定製。”幸福陽光老年公寓護理員董明霞告訴記者,對於(yu) “建床”老人,托管的養(yang) 老機構護理員及醫生每月上門8次,每次服務不低於(yu) 1.5小時,服務費由政府買(mai) 單。此外,束大爺床頭安裝了一鍵呼叫智能設備,如果感到不適或突發情況可隨時呼救,護理人員收到信息後會(hui) 及時趕到、提供救助。
“常州市積極探索試點,通過政府購買(mai) 服務,為(wei) 特殊困難老人家庭提供更精準、個(ge) 性化的家庭養(yang) 老照護床位服務。”常州市民政局養(yang) 老服務處工作人員介紹。2023年8月,常州試點推廣家庭養(yang) 老照護床位,為(wei) 80周歲以上獨居、孤寡、空巢的生活困難老人提供整合照護。
江蘇省民政廳養(yang) 老服務處副處長葉翔宇介紹,江蘇全省建成家庭養(yang) 老床位近2萬(wan) 張,為(wei) 近330萬(wan) 老年人提供政府購買(mai) 居家上門服務,1.8萬(wan) 個(ge) 居家社區養(yang) 老服務中心遍布城鄉(xiang) 。2024年,江蘇將進一步完善養(yang) 老服務設施規劃布局,優(you) 化分層分類服務供給,推動養(yang) 老事業(ye) 和產(chan) 業(ye) 協同發展。
河南
形成農(nong) 村能源開發新格局
本報記者 畢京津
黃河九曲十八彎,在河南蘭(lan) 考這道彎,給當地留下肆虐的風沙。在曆史上,漫天的黃沙甚至能將當地村莊掩埋。如今在蘭(lan) 考,白色的大風車、藍色的光伏板在綠色的原野上高效運行,鐵塔銀線將新能源不斷輸送到千家萬(wan) 戶。
“現在,全年全新能源供電時長可達3344小時。”蘭(lan) 考縣供電公司二級優(you) 秀專(zhuan) 家王洪林說,依托一係列新型電力係統建設項目成果,蘭(lan) 考縣逐步形成了以新能源為(wei) 主體(ti) 、多能互補的農(nong) 村能源開發新格局。
河南屬於(yu) 傳(chuan) 統的煤炭消費大省,能源綠色低碳轉型任務艱巨。近年來,河南充分發揮電網連接能源生產(chan) 和消費的平台樞紐作用,推動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ti) 係,全省能源轉型取得顯著成效,新能源實現躍升式發展。
2023年,麵對分布式光伏增長態勢,河南率先在全國實現省級統一技術路線的分布式光伏“群調群控”實戰應用,有力提升了新能源調控能力。依托“新能源雲(yun) ”創新開發建設的河南省分布式光伏承載力與(yu) 可開放容量發布平台上線運行,支撐科學高效開展分布式光伏承載力評估和可接入容量測算發布,引導支撐分布式光伏高質量發展。
電源結構不斷優(you) 化,河南綠色發展底色越來越濃。截至目前,河南新能源裝機容量突破6000萬(wan) 千瓦,約占全部電源總裝機容量的44%,提前兩(liang) 年半完成“十四五”規劃目標。
“高抗油位、油溫無異常,線路無覆冰風偏,設備運行穩定……”在特高壓豫南換流變電站,運維人員利用智能巡檢係統,對特高壓設備開展差異化巡檢,為(wei) “綠電大動脈”的安全穩定運行保駕護航。
在能源互聯互通大背景下,“九州腹地、十省通衢”的河南,建成並運維著龐大的特高壓係統,推進西北部的風電、光電大規模引入,當前河南外電入豫能力達到近2000萬(wan) 千瓦。
近年來,隨著1000千伏南陽—荊門—長沙特高壓交流、1000千伏駐馬店—武漢特高壓交流等一大批特高壓工程相繼投運,河南實現了跨越式發展,河南的用能結構也更加“綠色”。
目前,河南在運特高壓設施增至“5站16線”,特高壓已建成“H”形交流網架,通過5回1000千伏特高壓交流線路、2回±800千伏特高壓直流線路及靈寶直流換流站,分別與(yu) 華北、西北及其所在的華中電網相連。
截至2023年底,河南特高壓直流累計輸豫電量約5260億(yi) 度,相當於(yu) 減少河南地區標準煤燃燒1.6億(yi) 噸、減排二氧化碳5.2億(yi) 噸,顯著提高了河南能源消費清潔化水平,持續服務河南經濟社會(hui) 發展和“雙碳”目標實現。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