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建鄴:以“四同四共”開門搞教育
近日,一場“築牢理想信念”紅色研學活動在南京市建鄴區啟動,60餘(yu) 名黨(dang) 員骨幹走進水西門社區家風家訓教育基地、吉慶“石”景課堂等多地開展紅色研學,現場聆聽“微黨(dang) 課”帶動支部“微討論”,在暢談思想認識,分享心得感悟,帶動更多黨(dang) 員築牢理想信念。
第二批主題教育開展以來,建鄴區各級黨(dang) 組織深入貫徹“四下基層”要求,錨定提升群眾(zhong) 獲得感滿意度的目標,堅持“四同四共”開門搞教育,合力推進“切實把群眾(zhong) 訴求摸準、切實把為(wei) 民實事辦好、切實把整改情況公開”等八項務實舉(ju) 措,以高的標準和嚴(yan) 的作風,紮實走好新時代黨(dang) 的群眾(zhong) 路線。據悉,“四同四共”,即一線宣教宣講,與(yu) 群眾(zhong) 同學共悟;一線問需問難,與(yu) 群眾(zhong) 同心共情;一線尋計尋策,與(yu) 群眾(zhong) 同題共答;一線公開公示,與(yu) 群眾(zhong) 同評共議。
一線宣教宣講,該區深入開展幹部領學、典型帶學、紅色研學、載體(ti) 助學“四學”活動,組織黨(dang) 員幹部帶著囑托到一線宣教宣講,帶著群眾(zhong) 一起學,推動黨(dang) 的創新理論和正確主張轉化為(wei) 基層黨(dang) 員群眾(zhong) 的理論自信和行動自覺。其中,開展紅色研學,建鄴區統籌運用侵華日軍(jun) 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惲代英烈士殉難處、憲法公園等駐地資源開展革命傳(chuan) 統和愛國主義(yi) 教育,分類開設“築牢理想信念”“引領推動發展”等6條紅色路線,組織研學96場,增強理論學習(xi) 感染力。
知民意、曉民情,是為(wei) 民解憂的基礎和前提。建鄴一線問需問難,帶著感情貼近群眾(zhong) 、深入企業(ye) ,沉到一線了解急難愁盼、掌握發展難題,找準工作著力點。領導幹部著重到困難多、群眾(zhong) 意見集中、工作打不開局麵的地方和單位開展調研,與(yu) 工作和服務對象座談交流,深入了解訴求,收到群眾(zhong) 和企業(ye) 反映的停車難、融資難、帶娃難等問題473個(ge) 。62個(ge) 機關(guan) 國企、128個(ge) “兩(liang) 新”組織與(yu) 64個(ge) 社區結對共建,結合開展“雙報到、雙服務”活動,了解社區在基層治理和民生保障等方麵的需求,分析製約社區建設發展的主要症結,同城共築、共學攻堅。
堅持問計於(yu) 民,建鄴帶著問題與(yu) 群眾(zhong) 共商共研,把蘊藏在群眾(zhong) 中的智慧和力量凝聚起來,轉化為(wei) 推動發展之策和破解難題之法。各級黨(dang) 組織圍繞調研課題、問題清單、攻堅事項和整改項目,到街頭、小區、工地召開“板凳會(hui) ”,與(yu) 群眾(zhong) 促膝而談,用“小板凳”集聚“大智慧”,開展“建言獻策”活動954場。落實“民呼我為(wei) ”“接訴即辦”機製,區級領導帶件下訪接訪97次,化解矛盾54個(ge) ;現場辦公88次,解決(jue) 拆遷安置、醫療保險、公辦教育食堂建設等實際問題74件。區管班子針對小區環境、物業(ye) 服務等方麵的問題訴求,馬上就辦、限時解決(jue) 。
邀請群眾(zhong) 走進政府,讓群眾(zhong) 直觀感受治理能力建設的新成果,是建鄴一線公開公示,與(yu) 群眾(zhong) 同評共議的具體(ti) 體(ti) 現。主題教育開展以來,法院、學校等單位開展“群眾(zhong) 開放日”活動138場,64個(ge) 社區普遍開展“兩(liang) 報告一評議”活動,邀請群眾(zhong) 代表、服務對象實地參觀工作場所、了解工作流程,采取座談交流、聽取述職、滿意度測評等方式,收集了解群眾(zhong) 對為(wei) 民服務的實際感受和意見建議。通過電子屏、宣傳(chuan) 欄及門戶網站等渠道,及時公開116個(ge) 問題清單整改時限和整改責任人,接受群眾(zhong) 對整改過程的監督;主動公示368條整改措施推進情況,讓群眾(zhong) 進行評判,對效果不理想、群眾(zhong) 不滿意的及時“回爐補課”,切實以公開公示的及時全麵倒逼整改整治的落地見效。深化轉化民生改善、項目攻堅、問題整改中群眾(zhong) 認可、行之有效的成果,形成行得通、做得實、長期管用的製度機製。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