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於晏:演一戲、長一技,過往角色的印跡都在
彭於(yu) 晏:演一戲、長一技 過往角色的印跡都在
在元旦檔電影《潛行》中,彭於(yu) 晏飾演網絡毒品調查科警司方興(xing) ,元旦前,他跟劇組來南京路演。他曾是《翻滾吧!阿信》中的體(ti) 操少年阿信,《破風》中的自行車賽車手仇銘,《激戰》中的拳王林思齊,《湄公河行動》中的臥底緝毒警察方新武,《緊急救援》中的海上救援隊隊長高謙,還是《匆匆那年》中照亮方茴整個(ge) 青春的陽光少年陳尋,《仙劍奇俠(xia) 傳(chuan) 》中憨厚呆萌的唐鈺,《邪不壓正》中的習(xi) 武少年李天然,《熱帶往事》中瘦削的空調修理工,《第一爐香》中的“花花公子”喬(qiao) 琪喬(qiao) ……
這些完全不同的角色,似乎透露著演員轉型的焦慮。在揚子晚報紫牛新聞專(zhuan) 訪中,他疑惑地反問記者“為(wei) 什麽(me) 最近的訪問,總被問焦慮的話題”。其實他對角色的選擇有自己的標準:那些下意識想拒絕的,一定要接下來。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孔小平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一
這是彭於(yu) 晏繼《寒戰》《湄公河行動》後再演警察,《潛行》裏他跟劉德華、林家棟、任達華、林雪、鄭則士等演對手戲,從(cong) 小看著這些香港電影前輩們(men) 的警匪片長大,這次合作對彭於(yu) 晏來說,也是一次傳(chuan) 承。
前輩們(men) 在拍戲時都很會(hui) 即興(xing) ,這需要他觀察自己的同時,也要觀察對方,會(hui) 做一些小設計,產(chan) 生很多臨(lin) 場反應。彭於(yu) 晏很享受這種新體(ti) 驗,可以“完完全全地把自己交給他們(men) ”。
“我這次飾演的方興(xing) 這個(ge) 角色相對成熟,自信有野心,認為(wei) 老派的辦案方式該翻篇了,以後是年輕人的天下,不過隨著同伴犧牲,他也得到了成長和改變。”認識到這些後,彭於(yu) 晏在表演上做了一些調整。雖然角色的文戲偏多,但他還是特地做了增肌訓練,看起來壯實一些,“這樣方興(xing) 在直麵毒販時,也可以是一個(ge) Alpha Man(即阿爾法男,意思是在群體(ti) 中遊刃有餘(yu) 、一切盡在掌握之中的“老大型”男性),有足夠能量製伏壞人,壯一點才有可信度”。
《潛行》有彭於(yu) 晏,觀眾(zhong) 自然期待“硬漢打戲”,而他也確實貢獻了近身肉搏戰,很精彩。“現在打戲對我來說,已經不算太大的挑戰了。”彭於(yu) 晏此前演過打戲,動作戲、槍支戲這些都已經形成肌肉記憶了,對他來說遊刃有餘(yu) 。
值得一提的是,從(cong) 《湄公河行動》到《潛行》,講的都是毒品犯罪,接演這兩(liang) 部電影,對彭於(yu) 晏來說,也是社會(hui) 責任的一部分。
彭於(yu) 晏還告訴記者,這些年常見網絡犯罪、虛擬貨幣等信息,出於(yu) 好奇,疫情期間他看了大量關(guan) 於(yu) 虛擬貨幣、暗網等紀錄片,“對了,最近我們(men) 走路演,在映後互動時,有位觀眾(zhong) 說她剛考上網絡警察這個(ge) 崗位,也是我影迷,我就覺得很欣慰。”
二
就像上麵介紹的那樣,入行以來,彭於(yu) 晏飾演過很多角色,這些角色印跡如今還能在他身上找到,他不僅(jin) 夠拚,還擅長“演一戲、長一技”。
記者看到有網友給彭於(yu) 晏做了一張圖,圖上的信息包括:哥倫(lun) 比亞(ya) 大學經濟學學位;身高182厘米,體(ti) 重72公斤,運動員身形;技能有海豚訓練師、衝(chong) 浪、手語、體(ti) 操、泰拳、巴西柔術、鎖技、工字伏虎拳、專(zhuan) 業(ye) 自行車手……
為(wei) 了拍《破風》裏的自行車賽車手,他參加了四個(ge) 月的專(zhuan) 業(ye) 訓練,拿下了場地專(zhuan) 業(ye) 賽車手證,平均每天騎行120公裏,一練就是五六個(ge) 小時。培訓加拍攝累計共騎行11萬(wan) 多公裏,加起來差不多能繞地球三圈。當然,也收獲了意外驚喜,成為(wei) 首位環法自行車賽大中華區親(qin) 善大使。
拍攝《激戰》時,他接受了格鬥運動員三個(ge) 月的密集訓練,學會(hui) 了中和格鬥、泰拳、巴西柔術等技能。
在勵誌電影《翻滾吧!阿信》中飾演專(zhuan) 業(ye) 體(ti) 操選手阿信,他進行了八個(ge) 月訓練,練就標準的運動員身材,電影海報上,彭於(yu) 晏在鞍馬上的體(ti) 操動作無懈可擊。
拍《黃飛鴻之英雄有夢》時,每天訓練十小時,不用替身,學會(hui) 了工字伏虎拳、虎鶴雙形拳等新技能。
拍《湄公河行動》時,他強迫自己學會(hui) 了泰語、緬甸語,並拿到了相關(guan) 證書(shu) ,還學習(xi) 了槍械訓練和泰拳。
拍《緊急救援》時進行了自由潛、深潛水閉氣控製、深水極限本能訓練等,考取了潛水證。
拍《海豚愛上貓》後通過了海豚訓練師的正式考核,獲得資格認證;拍《聽說》時,學了手語……
以上這些角色,有的看似隻需要動作技術和身體(ti) 外形,但彭於(yu) 晏告訴記者,要演得像,還需要進入角色,代入角色的思維模式,才能在各種情形下體(ti) 會(hui) 角色們(men) 的心理活動,從(cong) 而變成他們(men) 。
以《潛行》裏飾演的警司為(wei) 例, 彭於(yu) 晏解釋說,不是掌握了網上反追蹤這些操作流程,就是合格的網警形象了,而是在這個(ge) 基礎上,讓自己的行為(wei) 舉(ju) 止、思維邏輯符合角色才行。
對彭於(yu) 晏來說,他不記得過往的每一年拍了什麽(me) 戲,但他記得每一個(ge) 角色,因為(wei) 那些“慣性”還在。
比如,他曾在《緊急救援》裏飾演海上救援隊隊長,每當看到自由潛出事,或者海上失事、爆炸等新聞,他都會(hui) 從(cong) 專(zhuan) 業(ye) 角度去研究,“我以前上飛機就睡覺,現在坐飛機,都會(hui) 先看救援手冊(ce) 、看逃生艙位置,看到老人家上來,我都會(hui) 數有幾位老人,有幾個(ge) 是坐輪椅的,如果真的發生什麽(me) ,需要怎麽(me) 救助,這些變成我的本能了。”
這樣的下意識多了後,彭於(yu) 晏發現大腦的思維方式是可以被改變了,“它決(jue) 定我們(men) 在某個(ge) 階段會(hui) 主動關(guan) 注什麽(me) 。比如我拍電影《聽說》時,學了好幾個(ge) 月的手語,那段時間我發現,我隻要走在路上,就會(hui) 碰到聾啞人士。而在那之前,我似乎從(cong) 來沒有碰到過聾啞人士。其實不是我改變了什麽(me) ,而是當我學了新的東(dong) 西,我的大腦就會(hui) 出現新的思維方式,我看世界的角度和方向也就不一樣了。”
這個(ge) 發現讓彭於(yu) 晏很開心,“如果不是當演員,我相信我的人生不會(hui) 這麽(me) 豐(feng) 富,我非常喜歡這種多視角看世界、看自己的體(ti) 驗。”
三
對演員來說,身材、職業(ye) 等似乎會(hui) 隨著年齡增長而出現焦慮。彭於(yu) 晏以一身完美的肌肉給觀眾(zhong) 留下了深刻印象,如何保持身材自然是采訪中繞不開的話題。
他告訴記者,健身成為(wei) 生活習(xi) 慣的一部分後,倒也不執著於(yu) 每天擼鐵多久,也並非每天都要健身,運動是為(wei) 了讓心情更好,這是最重要的。
彭於(yu) 晏也曾親(qin) 手打破了這些關(guan) 於(yu) “美好肉體(ti) ”的印象。相信很多人都曾在網上看到過一些彭於(yu) 晏的素顏“黑照”,有的是他的自拍,有的是網友拍的。照片中的彭於(yu) 晏胡子拉碴,完全沒有偶像包袱。有網友評論說,邋遢搞怪的樣子離男神形象很遠,甚至有粉絲(si) 發出“這樣的彭於(yu) 晏感覺有點配不上我”的感歎。
而顛覆角色形象,也是彭於(yu) 晏這些年在嚐試的,希望帶給觀眾(zhong) 不一樣的感覺。比如,《熱帶往事》裏的王學明,就是一次大膽嚐試,為(wei) 了接近空調維修工的外形,彭於(yu) 晏主動減重32斤,從(cong) 滿身肌肉的型男變成了消瘦陰鬱的服務行業(ye) 工作者。
這些角色看起來像是在轉型,但從(cong) 彭於(yu) 晏的回答裏卻找不到職業(ye) 焦慮的落點。演過很多“硬漢”,這些角色身上那種“永不言棄”的堅持和堅韌給了他很多精神層麵的力量,“我也沒有做太多計劃,就是收到了劇本,如果感覺有新鮮感,就會(hui) 去嚐試。如果老想著轉型,就會(hui) 有壓力,也就有焦慮。為(wei) 什麽(me) 要擔心這個(ge) 呢?不用的呀,對吧?”
他坦言,每當拿到一個(ge) 陌生角色,如果會(hui) 下意識抗拒,那就一定要選它。“如果有些東(dong) 西讓你害怕,就一定是你不了解的,那就花時間去學。我是一個(ge) 需要外力推動的人,角色的新技能和那些未知的東(dong) 西,都可以讓我去探索,讓我花費時間,並且不斷豐(feng) 富我。通過拍戲,我真的慢慢了解了自己的愛好、性格。”
在他看來,帶著開放的心態去拍戲,認識不同的人,跟來自不同地方的人一起工作一起聊天,聽各種方言,這些都會(hui) 給自己帶來新的啟發,產(chan) 生新的思維,這就很有意思。這在他看來,就是一種“旅行”,因為(wei) 道理一樣——去一個(ge) 新地方,認識一些陌生人,並積極去融入新環境。
記者說到他的年齡時略有遲疑,以為(wei) 是40歲,他更正說是41歲。入行21年,在演藝圈摸爬滾打這麽(me) 多年,彭於(yu) 晏並不喜歡回頭去看或者去總結,他依然秉承著“過去已經不存在了,不要再浪費時間”。他又補充說:“其實也都是一般的生活,沒什麽(me) 好總結的,而且還有很多未來在來的路上。”
記者問他:“那你曾經有過職業(ye) 焦慮嗎?”
他回答說:“我一旦焦慮了,我就不去想。確實也有過。疫情期間拍不了戲的時候,自我可支配的時間多了,人就會(hui) 焦慮。我就去學新東(dong) 西。”
彭於(yu) 晏忽然反問記者:“咦,最近不知道怎麽(me) 回事,常常在訪問時被大家問焦慮這個(ge) 話題。”
記者愣了一下:“可能訪問的人自己焦慮了吧。”
彭於(yu) 晏笑說:“確實每一個(ge) 人都有可能會(hui) 出現,但我認為(wei) ,焦慮的內(nei) 容大多來自未來。可是,未來還不存在呀,你都不知道等下結束采訪,出門會(hui) 碰到誰。所以現在才是要在意的,比如現在,我就跟你好好做這個(ge) 采訪。未來太遠了,我們(men) 要繼續當我們(men) 自己光的使者,照亮自己就可以了。”
這個(ge) 快節奏時代,人容易處在一種緊繃狀態而不自知,所以彭於(yu) 晏很清醒也很會(hui) 自洽,在日常生活裏,他盡量做到自在、放鬆、隨性。最近在滑雪之外又有了新的隱藏技能,比如做陶藝,甚至練練毛筆字。
麵對過去的2023年和到來的2024年,他笑著說:“又過了一年了,還焦慮什麽(me) 呢?新的一年,想做什麽(me) 就應該立刻去做,不要想太多未來的事情,如果老想著未來,就會(hui) 什麽(me) 也做不好。”
(來源:揚子晚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