軌道交通,一車“鏈”千企(經濟新方位·走進集群看創新)
中央經濟工作會(hui) 議強調,以科技創新引領現代化產(chan) 業(ye) 體(ti) 係建設。要以科技創新推動產(chan) 業(ye) 創新,特別是以顛覆性技術和前沿技術催生新產(chan) 業(ye) 、新模式、新動能,發展新質生產(chan) 力。
高科技產(chan) 業(ye) 集群是推進新型工業(ye) 化發展、保障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安全的重要力量。近日,本報記者走進多個(ge) 高科技產(chan) 業(ye) 集群采訪調研,觀察科技創新與(yu) 產(chan) 業(ye) 創新深度融合。
本版今起推出“走進集群看創新”係列報道,帶您感受奔湧的創新活力、澎湃的發展動能。
——編 者
元旦假期,全國鐵路累計發送旅客7020萬(wan) 人次——飛馳的動車組列車,極大地便利了人們(men) 的出行。
生產(chan) 一列“複興(xing) 號”動車組,需要多少家企業(ye) 協同發力?答案是2100多家。
一列動車組,4萬(wan) 多個(ge) 零部件,涉及20餘(yu) 個(ge) 省份的配套企業(ye) ,可謂一車“鏈”千企。
以高速動車組為(wei) 龍頭,加上輕軌、地鐵等產(chan) 品序列,在軌道交通產(chan) 業(ye) 鏈上,中國中車股份有限公司作為(wei) “鏈長”企業(ye) ,帶動上下遊6000多家中小企業(ye) 融通發展,在湖南株洲、四川成都等地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軌道交通產(chan) 業(ye) 集群。
鏈上發力,攻關(guan) 核心部件
減振器、彈性車輪本土化,讓高鐵實現“行駛中能立硬幣”
中國高鐵有多穩?“行駛中能立硬幣”。
高鐵運行平穩,離不開減振器的關(guan) 鍵作用。然而,減振器曾被國外企業(ye) 長期壟斷,不僅(jin) 交貨周期長,價(jia) 格也高。
為(wei) 此,中國中車找到了聯誠集團,攜手研發國產(chan) 減振器。近10年聯合攻關(guan) ,先後攻克活塞杆拉傷(shang) 、減振器密封、橡膠關(guan) 節開裂等技術難題,終於(yu) 啃下這塊“硬骨頭”。“目前,國產(chan) 減振器已達到國際領先水平,且采購價(jia) 格更優(you) 惠。”中車株洲電力機車有限公司供應鏈管理中心副總監齊然說。
在中國中車的幫助下,聯誠集團繼續攻堅關(guan) 鍵部件開發,研製出電力機車專(zhuan) 用風機,在我國軌道交通行業(ye) 風機市場占比約2/3,成為(wei) 我國最大的軌道交通牽引裝備部件製造商和供應商之一。通風冷卻係統、減振器、鋁合金結構件等產(chan) 品在國內(nei) 平均市場占有率達45%,且遠銷海外。
這樣的案例,在軌道交通產(chan) 業(ye) 生態裏比比皆是。
彈性車輪是輪箍和輪芯之間鑲嵌橡膠的車輪,具有減振降噪的效果,能夠降低輕軌車輛對周圍環境的影響,對裝配工藝要求特別高,裝配精度需控製在±0.025毫米之內(nei) ,其核心技術曾一度由國外供應商掌握,成本、交貨周期、售後、檢修都不可控。
如何盡快獲得輕軌車輛的國產(chan) “綠色跑鞋”?10年前,中車株機與(yu) 配套企業(ye) 株洲九方裝備股份有限公司開展設備國產(chan) 化的聯合攻關(guan) 。此時的九方裝備,正由機械加工向研發製造轉型升級。九方裝備成立技術攻關(guan) 小組,由中車株機提供技術指導。消耗了大量的輪箍、輪芯、壓環、橡膠等材料,終於(yu) 成功試製出首款彈性車輪。
研發成功隻是第一步,裝車驗證才是關(guan) 鍵一步。中國中車積極指導九方裝備滾動疲勞試驗台,從(cong) 而確保產(chan) 品的可靠性、安全性及使用壽命。
裝載中國產(chan) 彈性車輪的輕軌列車,已在墨西哥第三大城市蒙特雷成功運營。“在中國中車的帶動下,我們(men) 掌握了關(guan) 鍵技術,學習(xi) 借鑒了成熟管理經驗。”九方裝備總經理周後葵說,正是因為(wei) 產(chan) 業(ye) 鏈共享成熟的生產(chan) 製造、管理經驗、市場渠道,企業(ye) 才形成了一批有競爭(zheng) 力的產(chan) 品。
中國中車黨(dang) 委書(shu) 記、董事長孫永才介紹,中國中車把城市軌道交通裝備生產(chan) 製造積累的豐(feng) 富技術創新、研發管理經驗,延伸到300多家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上下遊企業(ye) ,引導其在技術、工藝、質量等方麵改進提升,一批掌握獨門絕技的單項冠軍(jun) 、隱形冠軍(jun) 企業(ye) 脫穎而出。
“鏈長”磁吸,形成產(chan) 業(ye) 集群
“馬路兩(liang) 邊”集聚供需兩(liang) 端,技術交流快速實現
軌道交通是裝備製造業(ye) 中產(chan) 業(ye) 鏈、價(jia) 值鏈、市場鏈最豐(feng) 富的門類之一,產(chan) 業(ye) 拉動效應達1∶5。中國中車合理優(you) 化產(chan) 業(ye) 布局,帶動上下遊企業(ye) 集聚發展,形成了多個(ge) 軌道交通產(chan) 業(ye) 集群,帶動地方經濟發展。
湖南株洲以中車株機、中車株洲所、中車株洲電機、中車電動、時代新材5家企業(ye) 為(wei) 領頭羊,聚合了400多家上下遊企業(ye) ,軌道交通產(chan) 業(ye) 聚集度全球第一。
在這裏,喝一杯咖啡的時間,即可生產(chan) 一台電力機車上的萬(wan) 餘(yu) 個(ge) 部件。“株洲可以解決(jue) 80%以上產(chan) 業(ye) 配套問題,產(chan) 業(ye) 集群優(you) 勢不僅(jin) 加深了產(chan) 業(ye) 鏈上下遊企業(ye) 合作,更為(wei) 產(chan) 業(ye) 整體(ti) 帶來了強大的韌性和抗壓能力。”齊然說。
2023年,由中國生產(chan) 的地鐵列車在土耳其投用。這趟產(chan) 自株洲的列車,僅(jin) 用6個(ge) 月就完成研製,遠快於(yu) 業(ye) 主預期。2022年,我國首個(ge) 出口韓國的低速雙層雙軌旅遊專(zhuan) 列,也由株洲製造,所有關(guan) 鍵部件實現本地生產(chan) ,僅(jin) 用四個(ge) 半月就完成交付。
目光投向四川成都,軌道交通產(chan) 業(ye) 集群也在蓬勃發展,160家上下遊企業(ye) 陸續落戶,產(chan) 業(ye) 集聚度達60%。來到成都石木路,源源不斷的貨車,將材料設備等從(cong) 路北運往路南——南側(ce) 有“鏈主”企業(ye) 中車成都機車車輛有限公司,北側(ce) 則聚集了相關(guan) 配套企業(ye) 。
2023年11月28日,成都軌道交通19號線二期開通初期運營。中車成都城軌分廠總裝技術室主任王天介紹,19號線列車的防火材料,來自石木路北側(ce) 的成都今創軌道交通設備有限公司;電機產(chan) 品,來自幾百米外的成都中車電機公司;車體(ti) 底架邊梁、車頂板型材,則來自步行不過10分鍾路程的成都金越交通設備有限公司。
“馬路兩(liang) 邊”集聚供需兩(liang) 端可快速實現技術交流,成都軌道交通產(chan) 業(ye) 完成了從(cong) 分散弱小到集聚壯大的曆史性突破,成為(wei) 全國第五大軌道交通零部件配套基地。
協同創新,挺進產(chan) 業(ye) 高端
在追求“快”的道路上不停步,在挺進“高”的品質上齊發力
堅持創新,不斷發力高端化、智能化是所有行業(ye) 的立身之本。作為(wei) 軌道交通行業(ye) 的龍頭企業(ye) ,中國中車在追求“快”的道路上不停步。
2021年7月20日,由中國中車承擔研製、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chan) 權的時速600公裏高速磁浮交通係統在山東(dong) 青島成功下線,這是世界首套設計時速達600公裏的高速磁浮交通係統,標誌著我國掌握了高速磁浮成套技術和工程化能力。
時速600公裏有多快?1000公裏的路程,複興(xing) 號動車組需要2.8個(ge) 小時跑完,高速磁浮列車僅(jin) 需1.7小時。
“長130多米、重300多噸的列車在軌道上以時速600公裏‘貼地飛行’,需要突破大量關(guan) 鍵核心技術。”中車四方副總工程師丁叁叁說。中車四方研發團隊進行了13個(ge) 月的技術攻關(guan) ,研發出懸浮導向係統。作為(wei) 高速磁浮列車的關(guan) 鍵技術,這套係統響應時間達到毫秒級、間隙波動控製在±4毫米範圍內(nei) 。
攻關(guan) 研發,挺進高端。中車株洲電力機車研究所,則成功研製了基於(yu) 自主芯片的超大功率牽引變流器,同步開發了從(cong) 芯片、源代碼到操作係統自主可控的牽引控製係統。
龍頭企業(ye) 帶動配套企業(ye) ,在挺進“高”的品質上齊發力。在株洲,時代華鑫新材料技術有限公司為(wei) 列車研製了“黃金薄膜”——高性能聚酰亞(ya) 胺薄膜。高性能聚酰亞(ya) 胺薄膜是世界上性能最好的薄膜類絕緣材料,不僅(jin) 可以應用於(yu) 軌道交通,還可用於(yu) 手機、電腦等電子產(chan) 品以及衛星、飛機等的重要部件製造。
得益於(yu) 中國中車的支持,目前聚酰亞(ya) 胺薄膜實現了國產(chan) 化量產(chan) ,已批量應用於(yu) 海上風電電機、油田鑽井電機、煤礦電機等領域。
記者手記
大中小攜手 協力向前走
中央企業(ye) 產(chan) 業(ye) 覆蓋麵大、帶動能力強,以科技創新引領現代化產(chan) 業(ye) 體(ti) 係建設,中央企業(ye) 責任重大。有關(guan) 部門積極開展“攜手行動”,促進大中小企業(ye) 創新鏈、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數據鏈、資金鏈、服務鏈、人才鏈全麵融通,著力構建大中小企業(ye) 相互依存、相互促進的企業(ye) 發展生態,提升產(chan) 業(ye) 鏈現代化水平。
中央企業(ye) 主動擔當,成為(wei) 產(chan) 業(ye) 鏈基礎能力提升支撐者、發展方向引領者、協同合作組織者,形成了一係列融通創新典型案例:中國中化下屬先正達集團建立供應鏈創新中心進行種子生產(chan) 研究,推動全行業(ye) 工藝流程革新,為(wei) 產(chan) 業(ye) 鏈中小企業(ye) 製種商降低成本;中國商飛探索大飛機複合材料全產(chan) 業(ye) 鏈集聚發展模式,梳理大飛機總裝製造所需產(chan) 業(ye) 配套資源,依托大飛機創新穀等平台,匯聚國內(nei) 外優(you) 質航空企業(ye) 、上下遊配套企業(ye) ,促進技術落地,提高協同能力……
產(chan) 業(ye) 鏈上,大中小企業(ye) 項目共建、資源共享、風險共擔、利益共融,將有效提升我國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
《 人民日報 》( 2024年01月09日 02 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