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論 | 建好用好農村健身器材,防止民生項目“虎頭蛇尾”
建好用好農(nong) 村健身器材
河南省許昌市 常 言
近年來,隨著鄉(xiang) 村全麵振興(xing) 與(yu) 全民健身等工作深入開展,越來越多農(nong) 村地區開始配備公共健身器材。但是,一些地方的健身器材存在“超期服役”“缺胳膊少腿”,甚至被擠占挪用等問題,影響村民健身休閑。
農(nong) 村健身器材成“棄材”,讓原本廣受好評的民生項目成為(wei) “虎頭蛇尾”的麵子工程,造成浪費、有礙觀瞻,還存在安全隱患,可能使村民健身不成反“傷(shang) 身”。究其原因,一方麵在於(yu) 所建器材不符合當地群眾(zhong) 實際健身需要,建成後也缺乏使用指導,村民不願用、不會(hui) 用,導致器材閑置老化或被挪作他用;另一方麵在於(yu) 沒有建立有效的管護製度,責任認定不明晰,相關(guan) 部門“重建輕管”“隻建不管”,器材在自然侵蝕中逐漸老舊破損。
農(nong) 村健身器材要建好,更要用好。相關(guan) 部門需建立完善從(cong) 信息反饋到管理維修等環節的各項製度,對健身器材定期檢查、維護、更換。此外,麵對基層工作人少事多、精力有限等現實狀況,也可著力強化宣傳(chuan) 、發動群眾(zhong) ,引導村民自覺規範使用、主動維護公共健身器材。凝聚合力、協同共護,才能讓健身器材更“健康”、群眾(zhong) 鍛煉更安心,不斷擦亮鄉(xiang) 村生活的“健康底色”。
《 人民日報 》( 2024年01月05日 05 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