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增50家國家自然資源科普基地
本報北京1月7日電 (記者常欽)自然資源部、科技部日前聯合印發通知,公布2023年國家自然資源科普基地名單,北京市地下水科普中心等50家科普基地被命名為(wei) 國家自然資源科普基地。
國家自然資源科普基地是國家科普基地體(ti) 係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展示自然資源科技成果、普及地球科學知識、傳(chuan) 播生態文明理念、倡導樹立節約資源及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意識的重要場所。
2023年,按照《自然資源科學技術普及“十四五”工作方案》,自然資源部會(hui) 同科技部啟動了新一批國家自然資源科普基地推薦命名工作。這是自然資源部成立以來首次新建國家級科普基地,各地自然資源主管部門和部屬單位申報積極性高,共有127家科普基地通過形式審查。此次申報的科普基地多屬於(yu) 原國土、海洋、測繪科普基地,普遍建設基礎好,在科普活動、公眾(zhong) 服務等方麵發揮了示範引領作用。按照國家自然資源科普基地評審標準,此次命名80家。其中,北京市地下水科普中心、張家口地質博物館、大同土林地質公園等50家科普基地被命名為(wei) 國家自然資源科普基地。同時,河北省自然資源科技館等30家科普基地被命名為(wei) 自然資源部科普基地。
通知提出,各科普基地要突出公益性、開放性、示範性特點,不斷加強科普基地建設,引導科普基地通過展現空間規劃、土地整治、海洋生態、測繪地理信息、地質地貌、自然遺跡等景觀和科技創新成果,策劃開展科普活動,不斷提升科普服務能力,為(wei) 普及自然資源科學知識、提高公民自然資源科學素養(yang) 、增強公眾(zhong) 生態文明意識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