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合肥瑤海:城市更新 向美而行

發布時間:2024-01-10 09:38:00來源: 人民網-安徽頻道

  城市更新,一頭連著發展,一頭連著民生。曾經的工業(ye) 城區——合肥瑤海已邁出城市更新的關(guan) 鍵步伐:城中村改造如火如荼,拆、建、安、管智慧管理係統建立,“五朵金花”絢麗(li) 綻放主城……一年來,瑤海區追速度強品質、以品質提氣質,在發展中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城市更新,讓民生保障有溫度,社會(hui) 發展加速度。

  釋放城市空間 家園煥發新顏

  “以後孫子上學,離家近、路又好,解決(jue) 了我們(men) 的後顧之憂。”費紅霞看到自己生活了30多年的龔大塘氣象一新,感慨萬(wan) 分。

  龔大塘鴨林衝(chong) 曾是合肥市二環以內(nei) 最大的整建製城中村。如今,鳳台路、白龍路、青龍路3條道路已建成通車,少兒(er) 藝校雙龍分校、板橋裏幼兒(er) 園、嘉山路幼兒(er) 園在9月正式招生。龔大塘片區的“浴火涅槃”成為(wei) 瑤海區城中村改造的“樣板間”。

  2023年,超大特大城市積極穩步推進城中村改造。合肥明確提出,將用3年時間,將市區內(nei) 剩餘(yu) 的城中村全部征遷完畢,涉及約2.9萬(wan) 戶、10萬(wan) 人。

  作為(wei) 老城區,肩負“重任”的瑤海針對轄區下剩的41個(ge) 城中村,也已排定三年攻堅計劃,堅持前瞻性、科學性和綜合性相統一,醫療、教育等配套設施建設係統謀劃,不斷拓展城市空間、完善城市功能。過去一年,瑤海區征遷麵積再破百萬(wan) ,待拆遷麵積從(cong) 接近主城區一半下降至四分之一。

  這一年,瑤海區塔吊林立、熱火朝天。曾經的城中村正脫胎換骨、蝶變重生,城市發展空間得以釋放。緊扣“人民城市”的題中之義(yi) ,瑤海區用力用情用心解決(jue) 人民急難愁盼的問題,圓了百姓安居夢,增強了生活幸福感。

  完善城市功能 幸福原地升級

  走進位於(yu) 合肥市瑤海區的回遷小區雙興(xing) 河畔家園,居民林會(hui) 蘭(lan) 正在涼亭中與(yu) 大夥(huo) 熱火朝天話家長裏短。“我們(men) 小區裏都是原來的鄰居,在這兒(er) 住得幹淨又舒服,家裏養(yang) 點小花小草,看看電視,沒事下去遛彎聊天,大夥(huo) 都很喜歡這樣的生活。”林會(hui) 蘭(lan) 說。

  城市點點滴滴的變化,裝著居民的“小確幸”。小區建成後,周邊配套設施建設也在不斷完善,快速便捷的道路交通、正在如火如荼建設的合肥市兒(er) 童醫院新區等,都讓居民幸福感滿滿。

  雙興(xing) 河畔家園的建設,是城市更新含義(yi) 延伸、城市功能不斷完善的體(ti) 現。過去一年,瑤海區不斷細化“拆建安管”工作,補齊一批老舊小區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短板,注重建設交通便利、功能完善、生態宜居的安置小區,建成交付東(dong) 城夢馨苑等複建點13個(ge) 、223萬(wan) 平方米,完成安置157萬(wan) 平方米,5.15萬(wan) 群眾(zhong) 喬(qiao) 遷新居。

  “一環兩(liang) 橫兩(liang) 縱”快速路網、“五橫八縱”骨幹路網基本建成,15分鍾交通圈全麵搭建,新增車位1.46萬(wan) 個(ge) ,建設臨(lin) 時停車場7個(ge) ,有效緩解停車難問題……民生福祉伴隨著城市更新不斷增進。

  聚焦品質格調 統籌城態業(ye) 態

  2024年1月1日,中國(合肥)服裝原創設計基地正式開街。

  據悉,瑤海以站前路+勝利路為(wei) 主軸,啟動占地2.98平方公裏的中國(合肥)服裝原創設計基地的總體(ti) 規劃設計。基地突出“服裝原創設計+”概念,著力打造“原創設計新經濟園區+時尚經濟新消費街區+時尚體(ti) 驗新文旅地標”。“小時候媽媽經常帶我來這附近買(mai) 衣服,沒想到現在這裏變得這麽(me) 漂亮!”開街當天,家住瑤海區的肖女士和朋友聞訊前來打卡,多彩紡紗、屋頂花園、小萊IP等都讓她非常驚喜。

 

瑤海區城市更新五朵金花之一的時埠裏夜景。嚴(yan) 莉供圖

  中國(合肥)服裝原創設計基地是瑤海區加快推進工業(ye) 遺產(chan) 活化再利用、推動城市更新的一個(ge) 重要縮影。近年來,瑤海區采用保護傳(chuan) 承與(yu) 改造提升相結合的更新方式,立足稟賦、因地製宜開展城市更新。長江180藝術街區、二號門·幸福街裏、車橋新界、時埠裏、中國(合肥)服裝原創設計基地城市更新“五朵金花”漸次綻放,結合“城市輕旅遊”聚合人氣,推動瑤海向消費、文化、旅遊一體(ti) 的現代化時尚城區過渡,打造城市文化新地標,共繪合肥都市旅遊圈版圖。

  城市空間盤活、產(chan) 業(ye) 生態構建、人文記憶再生、社交活力重塑……瑤海因地製宜、因舊而新,以“城市‘文脈’適應性再生+”新模式,書(shu) 寫(xie) 老城蝶變新路徑、新典範。(嚴(yan) 莉)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