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晉信用協同共建成果發布
原標題:京津冀晉信用協同共建成果發布
日前,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西省四地信用主管部門聯合發布了2023年度京津冀晉信用協同共建成果。2023年,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金融和信用建設司、國家公共信用信息中心的指導下,京津冀晉信用協同共建成效顯著,區域守信聯合激勵工作形成六項成果。
實現8類公共信用數據跨區域共享。京津冀晉信用主管部門按照《京津冀晉公共信用信息共享目錄》要求,建立健全信用信息互通、共享機製。依托四地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搭建跨區域公共信用數據共享係統,采用“內(nei) 部共享+外部應用”模式,在全國率先實現行政許可、行政處罰、行政強製、行政獎勵、公共信用評價(jia) 結果、行業(ye) 信用評價(jia) 結果、嚴(yan) 重失信主體(ti) 名單和經營異常名錄信息8類公共信用數據跨區域共享。截至目前,四地累計共享公共信用數據3293.68萬(wan) 條,覆蓋683.47萬(wan) 家經營主體(ti) 。
實現公共信用報告跨區域互查互認。京津冀晉信用主管部門聯合印發《關(guan) 於(yu) 京津冀晉公共信用報告跨省市互認的通知》,進一步明確四地公共信用報告在跨省市應用場景中具有同等效力,強化公共信用報告應用宣傳(chuan) 引導和互查互認,更好滿足經營主體(ti) 使用公共信用報告辦事需求。
守信企業(ye) 跨區域聯合激勵不斷深化。四地信用主管部門聯合印發《京津冀晉守信企業(ye) 聯合激勵工作方案》,完善守信激勵對象名單管理和數據共享機製,將評價(jia) 結果等級為(wei) A等(包括A級、A-級)的企業(ye) 納入對象名單,在重點行業(ye) 領域對名單企業(ye) 開展跨區域聯合激勵;在行政審批、公共資源交易等重點領域,製定了跨區域聯合激勵措施清單,對符合條件的企業(ye) 實施“綠色通道”“容缺受理”“優(you) 化檢查方式”“減少檢查頻次”等便利性措施,不斷拓展信用應用場景,完善跨區域合法權益保護機製。
跨區域信用協同監管實現新突破。京津冀三地市場監管部門聯合印發《京津冀三地市場監管部門共建“信用京津冀”框架協議》,在信用監管標準統一、信用信息共享應用、“雙隨機、一公開”聯合監管機製建設等方麵,創新信用監管工具,加強市場監管領域信用監管聯動,推進京津冀信用監管一體(ti) 化。三地生態環境部門聯合印發《關(guan) 於(yu) 建立京津冀環評機構跨區域協同監管工作機製的通知》,進一步強化環評機構信用監管,依法實施失信懲戒。三地文旅部門聯合簽訂《京津冀地區信用+旅遊協同共建合作協議》,建設“信息互通、資源共享、監管聯動、服務協同”四位一體(ti) 的文旅市場信用監管體(ti) 係。
此外,京津冀晉還發布了區域社會(hui) 化信用評價(jia) 活動優(you) 秀案例,召開了首屆京津冀晉信用協同發展大會(hui) 。
京津冀晉信用主管部門向社會(hui) 公布了24個(ge) 社會(hui) 化信用評價(jia) 活動優(you) 秀案例,涵蓋前沿熱點創新、行業(ye) 應用實踐、民營經濟促進、信用技術應用創新、社會(hui) 關(guan) 注問題探索五類方向,構建了區域社會(hui) 化信用評價(jia) 機製,促進了跨區域信用創新應用。
2023年7月20日,首屆京津冀晉信用協同發展大會(hui) 在山西省大同市召開。大會(hui) 發布了三項機製,包括京津冀晉信用報告互認機製、京津冀晉信用協同監管機製、京津冀晉守信企業(ye) 聯合監管機製。會(hui) 上,京津冀晉信用科技實驗室大同創新實驗基地揭牌,簽署了“信用+醫療”專(zhuan) 項合作協議;發布了《“通武廊”守信聯合激勵建設(2023—2025年)行動方案》,協同打造“通武廊”信用聯合體(ti) 品牌。
下一步,四地信用主管部門將聚焦京津冀晉協同發展,建設完善統一的社會(hui) 信用製度,構建數據共享、標準協同、結果互認、場景聯動的發展格局,高標準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助力打造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先行區、示範區。(記者 陳璠)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