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中行下好數字金融先手棋 賦能高質量發展
中央金融工作會(hui) 議指出,要做好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yang) 老金融、數字金融五篇大文章。作為(wei) “頭雁”,國有大行在支持實體(ti) 經濟上始終發揮著關(guan) 鍵作用。中國銀行安徽省分行認真學習(xi) 宣傳(chuan) 貫徹中央金融工作會(hui) 議精神,依托自身特色與(yu) 優(you) 勢,圍繞五大金融加速提升金融服務能力,踐行服務實體(ti) 經濟使命,奮力書(shu) 寫(xie) 金融服務實體(ti) 經濟時代答卷。
從(cong) 投產(chan) 智能櫃台支持長三角“一網通辦”到建設全省首個(ge) 5G智能網點便民利民,從(cong) 推出全線上供應鏈融資產(chan) 品助企增效到探索金融與(yu) 文旅深度融合攜手共贏,近年來,中國銀行安徽省分行持續推動金融與(yu) 數字技術的有機融合,實現金融產(chan) 品、金融服務以及商業(ye) 模式的優(you) 化和創新,寫(xie) 好服務中國式現代化的數字金融大文章。
數字賦能產(chan) 業(ye) 發展,叩開共贏之門。安徽中行創新推出“融易信”全線上供應鏈融資產(chan) 品,圍繞先進製造業(ye) 、建築龍頭行業(ye) 等,帶動“鏈主”企業(ye) 做強做優(you) 、“鏈核”企業(ye) 提質增效、“鏈上”企業(ye) 發展提速,讓供應鏈變成“共贏鏈”。此外,該行還推出中銀票e貼、在線保函等多款產(chan) 品,不斷豐(feng) 富產(chan) 品服務體(ti) 係,全麵升級數字化交互渠道,高質量助力構建現代化產(chan) 業(ye) 體(ti) 係。
近日,安徽省文化和旅遊廳公布“2023年安徽省數字文旅創新實踐十佳案例”,安徽中行和黃山旅遊發展股份有限公司申報的“福仔雲(yun) 遊記-雲(yun) 遊黃山金融文旅跨界營銷”案例成功入選並位列榜首。安徽中行融入“大黃山”生態型國際化世界級休閑度假旅遊目的地建設,加強銀政企溝通、公私聯動,線上線下協同,創新文旅消費新場景,總分行聯動打造,首創“金融+文旅+遊戲+數字藏品”營銷新模式。通過手機銀行IP福仔“定向打卡、低碳主題遊戲、在線守護迎客鬆”等收集黃山“奇鬆、怪石、雲(yun) 海、冬雪、溫泉”五絕碎片合成主題數字藏品,疊加黃山旅遊門票酒店餐飲文創優(you) 惠等權益,將個(ge) 人養(yang) 老金、尊享積分兌(dui) 換等金融任務融入到遊戲中,通過任務機製促進流量和價(jia) 值轉化,大大增強了金融活動的趣味性和公眾(zhong) 參與(yu) 性,實現從(cong) 銀行思維到用戶思維的升級。安徽中行圍繞市場與(yu) 用戶需求的變化,以數字化提升金融服務質效,積極探索金融與(yu) 文旅的融合,加大文旅產(chan) 業(ye) 項目融資、創新消費金融場景建設,為(wei) 文旅產(chan) 業(ye) 躍升注入金融活水。
完善數字化服務設施,不斷增強金融服務的便捷性。依托智能櫃台投產(chan) 智慧政務場景,安徽中行積極響應政府惠民便民要求,落實“賦能銀行自助終端提供政務服務”舉(ju) 措,在智能櫃台渠道累計投產(chan) 長三角“一網通辦”政務服務功能近600項;“皖事通辦”在江蘇、浙江、上海地區智能櫃台全麵落地,為(wei) 區域流動人員跨省辦理業(ye) 務提供便利;為(wei) 長三角互融互通提供渠道支撐,著力實現讓“數據多跑路、群眾(zhong) 少跑腿”。
安徽中行主動融入安徽科技創新策源地建設,建成安徽首家5G智能網點——合肥長江路支行智能生態館。該項目融“跨境、養(yang) 老、醫療”三大場景於(yu) 一體(ti) ,應用了“遠程醫療谘詢、空間成像觸感、AI虛擬客服、中控物聯智控、客服多點呼叫響應”五項金融業(ye) 內(nei) 首創技術,助力網點轉型升級再上新台階,進一步豐(feng) 富網點場景業(ye) 態、提升了客戶體(ti) 驗。安徽中行還結合數字化手段挖掘新的金融需求,深入開展消費金融數字化轉型,努力提升金融服務的深度、廣度與(yu) 速度。通過搭建分行消費金融移動接單特色平台,積極營造良好的消費貸款“線上+線下”業(ye) 務獲客模式,努力實現業(ye) 務全流程線上化、數字化、便捷化,持續提升產(chan) 品競爭(zheng) 力,為(wei) 消費金融業(ye) 務快速增長增添新動能。
安徽中行在推進數字金融建設的過程中,始終用數字金融賦能實體(ti) 經濟發展、為(wei) 百姓美好生活保駕護航,支持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和養(yang) 老金融的創新發展。接下來,該行將以高質量發展為(wei) 主題,堅持以人民中心,聚焦客戶需求,下好發展數字金融的先手棋,持續為(wei) 經濟社會(hui) 發展提供高質量金融服務。(瞿葦)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