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州的“新追求”:打造蘇魯豫省際毗鄰區域新興中心城市
又到了曬“成績單”時候。
“初步預計,全市地區生產(chan) 總值2300億(yi) 元,增長6%;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61.76億(yi) 元,增長4.1%;固定資產(chan) 投資增長9%;社會(hui) 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7%;城鎮、農(nong) 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6%、8.2%,經濟運行保持在合理區間。”1月13日,宿州市第六屆人民代表大會(hui) 第三次會(hui) 議上,宿州市市長王啟榮作政府工作報告,披露了上述數據。
千方百計夯實產(chan) 業(ye) 支撐,千方百計聚焦項目賦能,千方百計擴大招引成果,千方百計豐(feng) 富服務業(ye) 態,千方百計提升城鎮品質,千方百計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千方百計厚植生態底色,千方百計增進區域合作,千方百計深化改革創新,千方百計繁榮社會(hui) 事業(ye) ——報告用十個(ge) “千方百計”回顧了宿州市2023年拚經濟、促增長、惠民生、保穩定所做出的努力。
2023的成績亮點也撲麵而來:
入選國家級綠色供應鏈企業(ye) 1家、實現“零突破”,4家企業(ye) 入選國家級綠色工廠,2家企業(ye) 入選國家級專(zhuan) 精特新小巨人,5家企業(ye) 6次上榜全省民營企業(ye) 百強。成立皖北首個(ge) 新能源汽車產(chan) 業(ye) 研究院。光伏發電裝機282.9萬(wan) 千瓦,新能源發電量55.4億(yi) 千瓦時、全省第4。獨立建成全省首個(ge) 直通上海雙路由架構網絡,入選省三大智算中心城市。
331項重點工程加速實施、完成投資403.5億(yi) 元。獲評全國綠色出行創建達標城市、國家公交都市建設示範城市。
肉牛飼養(yang) 量26萬(wan) 頭、生豬出欄450萬(wan) 頭、肉蛋奶總產(chan) 99.5萬(wan) 噸,均居全省前列。農(nong) 產(chan) 品加工業(ye) 產(chan) 值增長5%,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化聯合體(ti) 達350家、全省第一。預製菜產(chan) 業(ye) 園建成投用,預製菜企業(ye) 達122家,產(chan) 業(ye) 規模131.2億(yi) 元、全省第一,獲評中國預製菜創新發展示範基地。
建立宿州淮北毗鄰跨界林區聯合林長製,蕭縣林業(ye) 發展中心獲評安徽唯一全國防沙治沙先進集體(ti) 。
新增高新技術企業(ye) 100家,獲批國家級科技企業(ye) 孵化器1家、實現“零突破”,獲批省級企業(ye) 研發中心12家。887家企業(ye) 納入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ye) 庫、增長99.3%。新設經營主體(ti) 11.2萬(wan) 戶、全省第3,總量達66.3萬(wan) 戶、全省第4。安徽自貿試驗區宿州聯動創新區加速建設。成立全省首個(ge) 地級市“畝(mu) 均論英雄”改革服務聯盟。
2024年,宿州市怎麽(me) 幹?
新的一年,宿州錨定“蘇魯豫省際毗鄰區域新興(xing) 中心城市”戰略定位,聚焦“追趕蘇北、領先皖北”總體(ti) 目標,以建設“三基地”、構築“三節點”、夯實“兩(liang) 支撐”為(wei) 重要抓手,打造“一城兩(liang) 區三基地”,衝(chong) 刺全國百強市,全麵建設現代化新宿州。
報告提出2024年宿州經濟社會(hui) 發展主要預期目標:地區生產(chan) 總值增長7%左右;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5.5%左右;固定資產(chan) 投資增長10%左右;社會(hui) 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8%左右;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與(yu) 地區生產(chan) 總值增速同步;農(nong) 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於(yu) 全省平均水平;生態環境持續改善,節能減排完成年度任務,主要動態經濟指標位居全省前列。
奮力聚產(chan) 業(ye) ,奮力抓項目,奮力擴內(nei) 需,奮力強開放,奮力深改革,奮力提能級,奮力促振興(xing) ,奮力促振興(xing) ,奮力惠民生,奮力防奉獻——“十個(ge) 奮力”下,建設現代化新宿州的新畫卷上看點滿滿:
產(chan) 業(ye) 上,堅持工業(ye) 強市、產(chan) 業(ye) 興(xing) 市不動搖,深入推進“5512”產(chan) 業(ye) 工程,加快培育發展新質生產(chan) 力。
做大做強製造業(ye) 主導產(chan) 業(ye) 集群,新增規上工業(ye) 企業(ye) 130戶,規上工業(ye) 增加值增長8%,製造業(ye) 投資占全部投資比重超25%。實施縣域特色產(chan) 業(ye) 集群(基地)高質量發展行動,“一縣一業(ye) ”發展縣區“當家產(chan) 業(ye) ”。支持埇橋區聚焦高端製造和綠色智能家居做大產(chan) 業(ye) 集群,碭山縣推動綠色食品和醫療器械等產(chan) 業(ye) 聚鏈成群,蕭縣推動功能性新材料和精密化零部件製造等產(chan) 業(ye) 集群式發展,靈璧縣打造百億(yi) 級軸承產(chan) 業(ye) 集聚基地,泗縣打造汽車零部件(農(nong) 機裝備)和光伏製造產(chan) 業(ye) 集群,宿州經開區做大做精醫藥化工產(chan) 業(ye) 集群,宿馬現代產(chan) 業(ye) 園區建設綠色造紙產(chan) 業(ye) 集群,市高新區打造算力產(chan) 業(ye) 集群。
項目上,把上項目、增投資作為(wei) 經濟工作頭等大事,持續提高轉化率、開工率、竣工率、納統率。
全麵落實重點項目分層分級調度、季度觀摩等機製,實施億(yi) 元以上重點項目超1000個(ge) 。加快建設市高新區鈦創新能源、泗縣萊卡織造、埇橋區遠景風電等重大項目,促進錢營孜電廠二期擴建、泗縣泉為(wei) 綠能二期等項目竣工投產(chan) ,實施一批10億(yi) 元以上重大項目。力爭(zheng) 利用省外資金突破千億(yi) 元,推進專(zhuan) 精特新倍增行動。
打造中心城市上,瞄準“蘇魯豫省際毗鄰區域新興(xing) 中心城市”目標,突出以城促產(chan) 、以產(chan) 興(xing) 城、產(chan) 城融合,加快建設近悅遠來的宜業(ye) 宜居城市。
深入落實“大宿城”發展戰略,實施主城區重點工程207項,年度投資301.8億(yi) 元。開展城鎮老舊小區改造38個(ge) ,新建、改擴建公辦幼兒(er) 園24所、中小學校31所。對標新型建設城鎮,四個(ge) 縣實施四大類重點工程102項,年度投資178.5億(yi) 元,推進合新高鐵泗縣段、宿靈泗輸變電、蕭縣奧特萊斯、靈璧縣新型產(chan) 業(ye) 基地等工程建設,促進新碭山中學、蕭縣鳳城醫院、泗縣中心養(yang) 老院等建成投用。支持泗縣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推進10個(ge) 樣本小城鎮建設。
夯實“三農(nong) ”上,接續實施“六大行動”,全麵促進“五個(ge) 振興(xing) ”,推動農(nong) 業(ye) 大市向農(nong) 業(ye) 強市邁進。
大力實施“噸半田”建設行動,建設高標準農(nong) 田37.1萬(wan) 畝(mu) ,堅決(jue) 遏製耕地“非農(nong) 化”、防止耕地“非糧化”,積極打造國家、省級良種繁育基地。實施“秸稈變肉”暨百萬(wan) 頭肉牛發展行動,肉牛飼養(yang) 量29.5萬(wan) 頭、出欄量12.8萬(wan) 頭,穩定生豬等畜禽生產(chan) 。新增產(chan) 值超10億(yi) 元龍頭企業(ye) 2家、產(chan) 值超30億(yi) 元加工園區1家、省級長三角農(nong) 產(chan) 品生產(chan) 加工供應基地超5個(ge) ,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化聯合體(ti) 增至360家,農(nong) 副產(chan) 品和農(nong) 產(chan) 品加工品麵向滬蘇浙地區年銷售額達500億(yi) 元。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