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7萬餘脫貧戶增收1000至3000元
一方水土,一方風物。僅(jin) 需1畝(mu) 地,就可以建一個(ge) 朝天椒種植“小基地”,讓原本普通的農(nong) 家院變成村民的“增收園”。
2023年,赤峰市敖漢旗木頭營子鄉(xiang) 立足本地空閑庭院和勞動力等實際情況,探索在全鄉(xiang) 訂單式種植珠子椒,發展庭院經濟。珠子椒畝(mu) 產(chan) 量達到4000多斤,按每斤2元的訂單保底收購價(jia) 算,每畝(mu) 最少給村民帶來8000元收入。
“這種珠子椒很好打理,我們(men) 年齡大了,可種起來也沒費多大力氣,技術人員經常來指導,還有客商統一收購。就咱門前屋後這點地,沒想到還收入不少嘞!”木頭營子鄉(xiang) 東(dong) 灣子村村民王秀成喜上眉梢。
這隻是內(nei) 蒙古發展庭院經濟的一個(ge) 縮影。位於(yu) 祖國北疆的內(nei) 蒙古,具有發展庭院經濟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地域遼闊,農(nong) 牧戶庭院麵積普遍較大。在興(xing) 安盟,紅薯、紅鮮椒、黑木耳,特色種植裝點著村民的房前屋後;在赤峰,養(yang) 殖笨雞、黑豬、肉羊,特色養(yang) 殖成為(wei) 農(nong) 戶庭院的一大特色;而在呼和浩特市和林格爾縣,農(nong) 家庭院則用來開農(nong) 家樂(le) 、建民宿、辦采摘園……
“內(nei) 蒙古是較早出台政策支持發展庭院經濟的省區之一。我們(men) 把扶持脫貧戶發展庭院經濟項目納入項目庫,給予資金扶持。鼓勵金融機構為(wei) 脫貧戶發展庭院經濟提供小額信貸,引導保險公司開發重點扶持小種植、小養(yang) 殖產(chan) 業(ye) 的保險產(chan) 品。還對帶動周邊脫貧戶抱團經營發展的庭院經濟聯合體(ti) 和庭院經濟合作組織,予以項目獎勵和貸款貼息。2023年,全區共投入2.92億(yi) 元資金,累計扶持了5200個(ge) 特色種植養(yang) 殖項目。”自治區鄉(xiang) 村振興(xing) 局開發指導處副處長李殿龍說。
位於(yu) 科爾沁沙地北端的興(xing) 安盟科右中旗杜爾基鎮賽罕烏(wu) 拉嘎查,依托本地資源優(you) 勢和產(chan) 業(ye) 發展基礎,整村推進種植適宜在沙地生長的紅薯,因地製宜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體(ti) 態飽滿、口感甜香的紅薯能為(wei) 村民帶來每畝(mu) 地4000元錢左右的收入,是往年種植玉米的近4倍。“這些紅薯搶手得很!每天都要往北京發1000多斤,吃過的顧客都說好。”種植戶姚七十三笑著說。
庭院經濟規模小、投入少,適合資金不多的農(nong) 牧民選擇適合自家的項目發展。也可以結合當地的資源和特色,打造一村一品,推動農(nong) 村產(chan) 業(ye) 發展。
實踐中,克什克騰旗通過打造肉牛肉羊屠宰加工中心、畜牧產(chan) 品加工區、蔬菜深加工廠等特色產(chan) 業(ye) 園區,由村集體(ti) 帶動,村民參與(yu) ,推動庭院經濟規模化發展。
“我家院裏種的是甘藍,種之前就和附近的脫水蔬菜加工廠簽了訂單。往年秋天最犯愁的就是銷路,現在不一樣了,菜還沒摘就賣出去了!”克什克騰旗宇宙地鎮東(dong) 升村村民田緒紅樂(le) 嗬嗬地說。
田緒紅口中的蔬菜加工廠,每天能脫水處理300多噸蔬菜,年可增加集體(ti) 收益90萬(wan) 元,輻射帶動了周邊1218戶農(nong) 戶種植蔬菜,戶均增收5000元。
不止克什克騰旗,內(nei) 蒙古各地都在積極探索有效的利益聯結機製,讓農(nong) 牧民從(cong) “單打獨鬥”到“抱團發展”,助力庭院小生產(chan) 走向大市場,推動庭院經濟可持續發展。
“我們(men) 通過強化經營主體(ti) 帶動,形成‘龍頭企業(ye) +合作社+脫貧戶’的庭院經濟發展新模式,實現產(chan) 供銷一體(ti) 化。同時,加強產(chan) 銷對接,組織農(nong) 超、農(nong) 企、農(nong) 校等多種形式的產(chan) 銷對接活動,引導庭院經濟經營戶與(yu) 超市、學校、酒店等經營主體(ti) 建立緊密合作關(guan) 係。”自治區鄉(xiang) 村振興(xing) 局開發指導處風英說。
鄉(xiang) 村庭院方寸地變身“聚寶盆”,成為(wei) 促進村民就地就近就業(ye) 創業(ye) 、拓展發展鄉(xiang) 村特色產(chan) 業(ye) 、農(nong) 牧民增收的有效途徑。據自治區鄉(xiang) 村振興(xing) 局統計,截至目前,庭院經濟的不斷發展使內(nei) 蒙古7萬(wan) 餘(yu) 脫貧戶普遍增收1000至3000元。
庭院經濟讓村民房前屋後的方寸地既有“賺頭”,又有“看頭”。冬日暖陽下,通遼市科左中旗努日木鎮前努日木嘎查村民王永貴家門口“美麗(li) 庭院”的牌子格外引人注目。“我家建了‘三個(ge) 園’,分別是果園、菜園和田園,不僅(jin) 能種些瓜果蔬菜,院子也更漂亮了。”王永貴說。
該旗把庭院經濟和美麗(li) 鄉(xiang) 村建設有機結合,倡導文明健康生活、勤儉(jian) 持家、美麗(li) 庭院家家受益的理念。通過組織評選“美麗(li) 庭院”對庭院建設好的村民給予獎勵,以調動農(nong) 牧民的積極性。“現在村民庭院裏生活區、種植區、養(yang) 殖區、雜物區四區分離,實現了產(chan) 業(ye) 發展、庭院美麗(li) 、鄉(xiang) 風文明、收入增加的良性循環。”通遼市科左中旗鄉(xiang) 村振興(xing) 局副局長白塔娜說。
以家庭為(wei) 陣地,以庭院為(wei) 載體(ti) ,業(ye) 態繁多的庭院經濟正在激活內(nei) 蒙古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一池春水”。內(nei) 蒙古將進一步細化扶持庭院經濟發展措施,完善扶持政策、技術指導和管理服務,促進庭院經濟產(chan) 業(ye) 有序發展。同時,總結可複製可推廣的成功經驗,不斷擴大庭院經濟規模。(見習(xi) 記者 方圓)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