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南京號”科普衛星搭乘天舟七號發射成功

發布時間:2024-01-18 09:40:00來源: 新華日報

 

  1月17日22時27分,搭載天舟七號貨運飛船的長征七號遙八運載火箭,在我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發射,約10分鍾後,天舟七號貨運飛船與(yu) 火箭成功分離並進入預定軌道,之後飛船太陽能帆板順利展開,發射取得圓滿成功。後續,天舟七號貨運飛船將與(yu) 在軌運行的空間站組合體(ti) 進行交會(hui) 對接。

  在火箭發射觀摩區歡呼的人群中,有30餘(yu) 位來自南京機電職業(ye) 技術學院的師生,他們(men) 參與(yu) 研製的中國青少年科普衛星(八一08星)此次搭乘天舟七號貨運飛船一起發射升空。被命名為(wei) “南京號”的這顆衛星,也是我國首顆由高職院校師生主要參與(yu) 研製的科普衛星。

  “南京號”科普衛星采用6U立方星設計,裝載“我們(men) 的聲音上太空”音視頻存儲(chu) 播發載荷、天文相機載荷、光通信載荷,攜帶VAT電推進,具備主動變軌和離軌能力。“這顆衛星既可以播放、上傳(chuan) 和下載音頻,還可以拍攝圖片和視頻,對地觀測分辨率達到3.5米。通過衛星上自帶的燈光帶,還可以引導在地麵上的學生開展光通信驗證科學實驗。”中國航天科技國際交流中心副主任周岫彬介紹。一所高職校怎麽(me) 會(hui) 參與(yu) 研製衛星?這要追溯到4年多前,南京機電職業(ye) 技術學院與(yu) 中國航天科技國際交流中心簽署了一份共建新時代航天工匠人才聯合培養(yang) 基地的協議。“航天事業(ye) 發展不僅(jin) 需要科學家,需要設計師,也需要技術技能型人才、工匠型人才,而這正是高職院校的優(you) 勢。”南京機電職業(ye) 技術學院黨(dang) 委書(shu) 記、院長周慶禮告訴記者,“讓師生共同參與(yu) 研製科普衛星並最終成功發射,就是一個(ge) 生動的產(chan) 教融合過程。我們(men) 把衛星工程當成學校高質量發展的‘燈塔工程’,學校以此為(wei) 契機,新開設衛星通信與(yu) 導航技術專(zhuan) 業(ye) ,並發展了電子信息工程技術、機電一體(ti) 化技術、機械設計與(yu) 製造等與(yu) 航天相關(guan) 的專(zhuan) 業(ye) 群。”

  南京機電職業(ye) 技術學院大二學生高家偉(wei) 參與(yu) 了熱控包覆實驗和部分焊接工作。回想起整個(ge) 過程,他依然十分激動,“在熱控包覆實驗中,聚酰亞(ya) 胺薄膜單克成本差不多與(yu) 黃金相當,一旦做得不好薄膜就報廢了,參與(yu) 衛星製作工作讓我學會(hui) 了必須要細致嚴(yan) 謹。今天衛星升空的那一刻,我的內(nei) 心特別自豪!”“南京號”的研製過程,也讓同學們(men) 對“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鬥、特別能奉獻、特別能攻關(guan) ”的航天精神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目前,南京機電職業(ye) 技術學院還在校園內(nei) 建設全國職業(ye) 院校首個(ge) 地麵接收站和測控大廳,配置衛星測控展示及操作控製相關(guan) 設備。未來,當“南京號”科普衛星運行到南京上空時,師生們(men) 可以上傳(chuan) 下載實驗數據進行科學實驗,並將相關(guan) 成果轉化為(wei) 專(zhuan) 業(ye) 課程教學資源素材。這個(ge) 科普平台也將對外開放,讓更多大中小學生了解航天知識,提升科技創新素質。(張琳)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