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音樂淌進群眾心間(為夢想奔跑)
楊芳坐在對麵,一頭卷發利落地盤在腦後。說話時輕聲細語,一笑雙眼就眯成了月牙,和指揮合唱時慷慨激昂的狀態判若兩(liang) 人。
她怎麽(me) 也沒想到,與(yu) 相識數十年的幾位老歌友組成的龍城濱河之聲合唱團,能在5個(ge) 月裏走紅網絡,她也成了全網粉絲(si) 量超過百萬(wan) 、視頻累計播放超20億(yi) 次的“網紅指揮家”。
去年重陽節,楊芳登上山西太原濱河體(ti) 育中心半米高的指揮台,台下坐著天津、四川等多地慕名而來的歌友。站定後,楊芳揮動右臂給了樂(le) 隊一個(ge) 信號,隨即大號、小號齊鳴。節拍密集時,她的雙臂隨著鼓點上下擺動;節奏漸緩時,臉上的笑容跟隨拍子慢慢蕩漾開來。全情投入的指揮點燃了整場的熱情,歌聲久久回響在濱河體(ti) 育中心上空。
太原有著深厚的群眾(zhong) 合唱文化傳(chuan) 統。上世紀90年代後期,老百姓常自發組織在露天公園和廣場合唱。近年來,人民群眾(zhong) 精神文化生活不斷豐(feng) 富,群眾(zhong) 登上了家門口的舞台,唱出心中的美好生活。截至目前,太原市登記在冊(ce) 的合唱團有300多個(ge) ,定期參與(yu) 合唱的市民上萬(wan) 人。
楊芳家裏,一架鋼琴,一台揚琴,譜架上鋪展著幾遝手寫(xie) 的曲譜。她今年63歲,與(yu) 音樂(le) 結緣的這條路,一走就是50多年。楊芳出生在文藝之家,父親(qin) 是音樂(le) 教師。從(cong) 她記事起,父親(qin) 就逐句地教她唱歌。12歲那年,楊芳開始學習(xi) 揚琴以及樂(le) 理知識,後來又參加了部隊文工團。從(cong) 國企退休後,音樂(le) 仍然是她最大的愛好。
2015年10月,龍潭健康合唱團的團長郭三寶邀請楊芳臨(lin) 時替他指揮。音樂(le) 響起後,在場的人被楊芳的狀態吸引了,全身心投入合唱的氛圍。眾(zhong) 人評價(jia) :“這個(ge) 指揮真好”。群眾(zhong) 發自心底的認可,她都記在心裏:“我就想指揮群眾(zhong) 合唱團!”
夜深人靜時,楊芳專(zhuan) 心為(wei) 合唱團量身定製歌曲。不同於(yu) 經過專(zhuan) 業(ye) 學習(xi) 的編曲,楊芳通過自學摸索出了一條路——她的創作靈感來源於(yu) 聽。聽著歌曲的伴奏,她能根據不同種類的樂(le) 器,模擬出合唱團相對應的和聲:“聽到貝斯蹦出來個(ge) 啥聲音,那就是我們(men) 低聲部的和聲,再聽到段小提琴的,就思考這能不能當高聲部的和聲……”
70餘(yu) 人齊聚會(hui) 議室排練時,她的耳朵靈敏地捕捉到了一個(ge) 音調的細微錯漏,隨即停下手中的鋼琴伴奏,讓低聲部靠後的幾位單獨唱。而後,她緊閉雙眼,眉頭緊鎖,一邊彈琴,一邊細心聆聽,不出5秒便鎖定了唱錯音調的區域,笑道:“有唱錯吧?不在前頭,也不在後頭,就在你們(men) 中間位置。”
隨著年歲漸長,一場指揮結束後,楊芳往往累得說不出話,胳膊也酸得抬不起來,但一看到視頻下網友成千上萬(wan) 條的評論,她又來了精神頭兒(er) 。
未來,楊芳想帶領合唱團一直唱下去:“大家喜歡我的指揮,我就發揮餘(yu) 熱為(wei) 大夥(huo) 兒(er) 服務。”
《 人民日報 》( 2024年01月18日 10 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