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緣何山鄉巨變?來看“跨村聯建”的共富密碼

發布時間:2024-01-18 15:25:00來源: 大眾報業·大眾日報

 

  大雪過後,威海市環翠區嵩山街道小鎮村更顯意境。這個(ge) 位於(yu) 丘陵地帶、四麵環山的村莊,一邊是常住村民家中升起嫋嫋炊煙,一邊是特色民宿裏傳(chuan) 來外地遊客的歡聲笑語,一新一舊的場景交融在一起,分外和諧。

  幾年前,小鎮村還是4個(ge) 發展落後的小山村。2021年,原五家疃、台下、西莊、北七夼4個(ge) 鄰近村合並成小鎮村;2023年,小鎮村村集體(ti) 收入超過300萬(wan) 元。山鄉(xiang) 巨變,得益於(yu) “跨村聯建”。

  聚焦破解村莊小、散、弱,村級發展難等問題,2023年山東(dong) 省委組織部在全省選取3個(ge) 市、27個(ge) 縣鄉(xiang) 作為(wei) 重點跟蹤指導地區,探索開展村黨(dang) 組織“跨村聯建”,以村黨(dang) 組織聯建共建,集聚整合村莊資源,推動融合發展。威海市作為(wei) 全省重點跟蹤指導市,逐漸蹚出鄉(xiang) 村振興(xing) 共富路。

  跨村聯建,先融後合

  近兩(liang) 年,小鎮村的標簽有很多:輕戶外運動基地承辦山地自行車公開賽;廢棄采石場生態修複建起的石窩劇場,成為(wei) 影視取景地;“一戶一品”各具特色的民宿集聚區吸引省內(nei) 外遊客……

  “跨”起來有奔頭兒(er) ,“聯”起來有勁頭兒(er) 。2019年,正值鄉(xiang) 村振興(xing) 樣板片區建設起步階段,原五家疃、台下、西莊、北七夼四個(ge) 村所在的威石片區,地勢起伏,自然景觀好,有發展山地戶外運動的良好條件。小鎮村黨(dang) 總支書(shu) 記徐少岩當時擔任台下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幾個(ge) 村麵臨(lin) 著共同的問題,空心化、黨(dang) 員老齡化嚴(yan) 重;項目同質低端,產(chan) 業(ye) ‘聯合度’不高。”

  2019年4月,環翠區推動區直23個(ge) 部門與(yu) 片區組建輕戶外運動基地聯盟。在政府部門、企業(ye) 、社會(hui) 組織等外界力量的幫助下,四個(ge) 村完成46棟閑置民房租賃,打造出特色民宿,並整合出460畝(mu) 土地,承建了輕戶外運動基地樣板片區等10餘(yu) 個(ge) 產(chan) 業(ye) 項目,吸引社會(hui) 資本超過7000萬(wan) 元。

  “各村原村民享受的政策不變,各村集體(ti) 資源、資產(chan) 、資金等權屬不變,原村享受的上級幫扶等政策不變,原村幹部在職和離任待遇不變。”徐少岩表示,這些做法打消了大家的顧慮,也讓群眾(zhong) 更容易接受。

  黨(dang) 總支成立後,每周組織一次“碰頭會(hui) ”、每月組織一次黨(dang) 總支擴大會(hui) 議,每季度召開一次片區四村“兩(liang) 委”會(hui) 議,推動四村共同“坐下來”謀劃事、“靜下來”協商事、“動起來”推動事。2021年,利用換屆契機,順勢完成建製調整,成立小鎮村,徐少岩當選黨(dang) 總支書(shu) 記。

  威海市委組織部相關(guan) 負責人介紹,比起鄉(xiang) 村振興(xing) 片區,“跨村聯建”範圍更小了,最多的由6個(ge) 村聯建,最少的由2個(ge) 村聯建。聯建的村莊地理位置相近,有的是強村拉動弱村,有的是資源相互統籌利用,有的則是有重大產(chan) 業(ye) 項目落地。目前,威海已在59個(ge) 鎮街組建了72個(ge) 聯合黨(dang) 組織。

  小鎮村成立後,吸引力和承載力大幅提升,先後落地鄉(xiang) 村民宿、禹星源文體(ti) 休閑綜合體(ti) 等10個(ge) 大型田園產(chan) 業(ye) 項目,村集體(ti) 年收入由207萬(wan) 元增長到372萬(wan) 元。“通過黨(dang) 建聯建共建,帶動了產(chan) 業(ye) 發展,小鎮村的人氣也越來越旺。”徐少岩說。

  “我們(men) 的思路是‘先融後合’,由黨(dang) 組織帶頭融合,推動黨(dang) 員、群眾(zhong) 融合,為(wei) 建製調整打下基礎。”威海市委組織部相關(guan) 負責人說。

  拓寬引才渠道,首席專(zhuan) 家和新農(nong) 人來了

  與(yu) 小鎮村相隔不遠的臨(lin) 港區草廟子鎮金井黃山片區,特色農(nong) 產(chan) 品不少:北黃山村的網紋瓜、垛嶺村的蘋果幹、西黃山村的黑小麥、小北山村的小米辣……2023年底,記者前去采訪時,“網紅”書(shu) 記李曉明正忙著直播帶貨。

  李曉明是金井黃山片區黨(dang) 總支委員、西黃山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但他並非本村人。2020年3月,威海麵向全社會(hui) 選拔出優(you) 秀村黨(dang) 組織人選100名,退役老兵李曉明成為(wei) 其中一員。

  以前,西黃山村村民以蘋果種植為(wei) 主,銷售方式傳(chuan) 統。李曉明到村後,開通賬號幫助村民在網上銷售蘋果,一下賣出300箱。於(yu) 是,他決(jue) 定通過電商渠道幫助村民銷售農(nong) 產(chan) 品。

  李曉明帶領西黃山村采用“村集體(ti) 試種,村民跟種”的模式,先後試種了黑小麥、貝貝南瓜等特色農(nong) 作物,但是也麵臨(lin) 新的問題。“我們(men) 村和北黃山、南黃山居住區完全融合在一起,沒有明確界限,距離小七夼也隻有1.2公裏,村民的耕地互相交叉,‘插花’地塊多,利用率低,難以形成規模效應。”李曉明說,“我們(men) 幾個(ge) 村書(shu) 記都覺得,如果能聯合起來做點事就好了。”

  這樣的想法與(yu) 市派第一書(shu) 記郭愛華不謀而合。在區、鎮兩(liang) 級的統一考慮下,成立了金井黃山片區黨(dang) 總支,由郭愛華任黨(dang) 總支書(shu) 記,還安排了2名鎮包片幹部任副書(shu) 記。

  “跨村聯建”後,抱團發展的精氣神展現出來了。2023年,金井黃山片區年集體(ti) 經濟收入村均增加11萬(wan) 元,達到25萬(wan) 元以上。

  在文登區大水泊鎮口子片區,黨(dang) 總支副書(shu) 記李林吸引了記者的注意。李林是來自北京的教授,2018年,當地為(wei) 招攬人才,出台了鄉(xiang) 村振興(xing) 首席專(zhuan) 家招引辦法,李林就是那個(ge) 時候來的文登。

  與(yu) 口子村結對後,李林幫助盤活閑置畜牧站及房屋,打造了天福山書(shu) 院。依托書(shu) 院,他充分發掘當地的經濟、文化、生態資源,利用網絡與(yu) 現場相結合的方式,開展國學“微宣講”。他吸引500萬(wan) 元投資,建設石磨麵粉廠和麥立方博物館,拉長了小麥種植的產(chan) 業(ye) 鏈。不隻是李林,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人文社會(hui) 科學學院退休教授張海英、威海萬(wan) 顆籽農(nong) 業(ye) 專(zhuan) 業(ye) 合作社總經理於(yu) 海……在口子片區,首席專(zhuan) 家和新農(nong) 人的作用越來越凸顯。

  “在‘跨村聯建’過程中,我們(men) 拓寬‘本地育’‘公開招’‘返鄉(xiang) 引’等渠道,招引優(you) 秀人才參與(yu) 鄉(xiang) 村振興(xing) ,帶動本村黨(dang) 員幹事創業(ye) 的積極性。”文登區相關(guan) 負責人介紹。

  家門口上班,村民的腰包鼓了

  推進“跨村聯建”,最關(guan) 鍵的是要讓村民得到實實在在的實惠。

  眼下,榮成市斥山街道“桃源·裏”片區的李家河種鵝養(yang) 殖場步入正軌,首批5000隻大鵝已經進入產(chan) 蛋期,每枚受精合格的鵝蛋售價(jia) 達十幾元。

  “桃源·裏”片區的三個(ge) 聯建村,產(chan) 業(ye) 基礎普遍不好,缺乏發展資金。怎麽(me) 辦?斥山街道整合社會(hui) 愛心捐款、包扶單位等資源,成立10萬(wan) 元的鄉(xiang) 村振興(xing) 產(chan) 業(ye) 發展基金。“我們(men) 通過資金投入、產(chan) 生效益、基金回收的模式,讓這筆基金在項目間流動,解決(jue) 聯建村新項目初期資金匱乏、啟動難的問題。”斥山街道工作人員介紹,目前這筆基金先後扶持了李家河種鴿養(yang) 殖場、南窯村棗油桃基地、北窯村花餑餑展銷3個(ge) 項目。

  在乳山市乳山口鎮唐家片區,擁有製冰廠、蘑菇大棚等項目的南唐家村,是全鎮的“冒尖村”。這兩(liang) 年,南唐家村計劃打造一處牡蠣產(chan) 業(ye) 區,吸引全市牡蠣加工企業(ye) 來村集聚,但麵臨(lin) 資金不足的難題。

  為(wei) 此,在乳山口鎮支持下,南唐家村與(yu) 周邊9個(ge) 村組建共富聯盟,600餘(yu) 戶村民及社會(hui) 資本入股,同時整合上級財政補助資金,共同投資建設乳山口鎮牡蠣產(chan) 業(ye) 融合發展示範區。

  如今,示範區44間標準化牡蠣廠房已經“滿員”,年租金達50餘(yu) 萬(wan) 元,每年入股的村集體(ti) 可獲得不低於(yu) 8%的分紅。周邊500多名村民實現“家門口上班”,從(cong) 事牡蠣分揀、清洗、裝箱、裝運等工作,每人能實現年增收3萬(wan) 元以上。

  腰包鼓了,生活也方便了。拿唐家片區來說,由鎮村共同出資100萬(wan) 元,建設1處聯建村黨(dang) 群服務中心,推行跨村幫扶、交叉聯係、為(wei) 民代辦等6項便民舉(ju) 措,努力實現辦理證照不出村、落實惠民政策不出村。對聯建村區域內(nei) 的基礎配套、公共設施、環境整治、交通道路等各方麵進行統一規劃,重新優(you) 化快遞物流、垃圾轉運等服務站點12處。(於(yu) 新悅)

  (責編:聶俊穹、邢曼華)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