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市田家庵區:社區大管家 居民小棉襖
“年紀大了,走兩(liang) 步就累了,每次都到物業(ye) 交水費對我來說都非常吃力。”淮南市田家庵區國慶街道金地社區第六網格31號樓劉阿姨說,“小朱每次都上門來幫我繳費,真的很感謝小夥(huo) 子的幫忙和社區的關(guan) 心。”
據了解,淮南市田家庵區國慶街道金地社區的網格員每個(ge) 人都有一個(ge) 記錄本,上麵詳細記錄了網格內(nei) 各類特殊人群的信息,每月上門看望,隨時電話聯係,化身“關(guan) 愛幫扶員”把他們(men) 時時刻刻放在心上。網格員朱帥就是其中一員,每月按時幫助腿腳不便的劉阿姨繳納水費是社區網格工作中非常普通的一項工作。
金地社區共十一個(ge) 網格,有著一萬(wan) 七千多位居民,是十一名網格員一支筆一個(ge) 本一身馬甲一雙腳深耕的“責任田”。他們(men) 每天穿梭在樓棟與(yu) 商鋪之間,做起居民的“聯絡人”,打通信息“最後一公裏”,為(wei) 網格化規範管理和社區的和諧發展默默貢獻自己的力量。
“巡樓的時候,一進樓道就聞到燃氣味,我就有點不放心。”金地社區第五網格網格員鄭慧說,“我一邊在網格群裏問居民,一邊順著樓道一家家敲門尋找,最後終於(yu) 找到了1606住戶家。”隨後,鄭慧立刻聯係居民和燃氣公司搶修人員,並一直在居民家裏守著直到搶修完成。
近年來,淮南市田家庵區國慶街道構建以網格化管理、精細化服務為(wei) 模式的基層治理平台,更好地解決(jue) 居民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將矛盾糾紛化解在網格,將和諧穩定創建在社區,以實際成效增強社區居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網格服務管理是打通基層治理的‘神經末梢’,紮根在最基層,與(yu) 群眾(zhong) 零距離接觸,是社區的‘大管家’,居民的貼心‘小棉襖’。我們(men) 社區也將一如既往地做好服務工作,切實解決(jue) 群眾(zhong) 的急難愁盼,打通服務群眾(zhong) 的‘最後一米’。”金地社區黨(dang) 委書(shu) 記孔超說。(吳喆敏 餘(yu) 思涵)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