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皖工徽匠風采錄丨單德森:時刻“充電”的電力人

發布時間:2024-01-18 15:43:00來源: 人民網-安徽頻道

  見到單德森時,他剛剛從(cong) 山東(dong) 回到國網安徽省電力公司安慶供電公司。一周前,作為(wei) 電力係統行業(ye) 尖兵,單德森受邀去山東(dong) 給國網電力係統的“新兵”們(men) 開班授課。

  頗為(wei) 意外的是,作為(wei) 授課者的單德森卻直言“壓力巨大”。回到安慶後,單德森又一頭紮進“單德森工作室”,對培訓期間學生們(men) 提出的問題進行複盤,“我現在有一種‘知識恐慌’,年輕人學曆都很高,接觸的都是最新潮的東(dong) 西,我再不‘充電’就跟不上了。”單德森說。

 

單德森(前一)在天柱山巡線。受訪者供圖

  安慶地區共有35千伏以上線路6564.8603公裏、杆塔25210基,作為(wei) 國網安徽省電力有限公司安慶供電公司的一名基層職工,從(cong) 業(ye) 25年來,單德森數不清在這些電塔上登高爬下了多少個(ge) 來回。“當年剛進公司,膽子大也有拚勁,師傅總把一些難活累活交給我,在工作中也學到不少。”單德森回憶,2008年初,安慶被一場特大暴雪籠罩,電力大動脈直流500千伏葛南線杆塔、導地線出現覆冰險情,當時單德森在零下5攝氏度濕滑的杆塔上搶險維修,一整天都沒下杆塔,等到忙完回到地麵,雙腳已經失去知覺。

  爬杆塔雖苦,但卻是每一位電力人在成長過程中必須經曆的步驟,單德森和工作室誕生的每一項發明創造,也都來自最一線的實踐。2009年,為(wei) 解決(jue) 更換線路絕緣子串過程中的難題,單德森研製出新的水平取銷器,以地電位作業(ye) 取代等電位作業(ye) ,極大降低作業(ye) 風險、提升工作效率。該成果在當年獲中國電力企業(ye) 聯合會(hui) QC成果一等獎、安徽省群眾(zhong) 性創新三等獎。“雖然之前也有小發明創造,但這次獲得全國層麵的認可,更增添了幾分職業(ye) 自豪感。”單德森說。

 

單德森帶電修補導線。受訪者供圖

  隨著科技進步、技術更迭,單德森當年為(wei) 了降低帶電作業(ye) 風險完成的發明,也在工作室一輪又一輪頭腦風暴中迭代更新。在工作室的操作台上,堆滿了徒弟們(men) 研發改裝的無人機設備。經過改裝的無人機,可以在設備檢修、故障清除等環節發揮重大作用。鳥巢、風箏甚至是大棚破損漂浮的塑料布,都會(hui) 給輸電線路安全帶來風險,早年前為(wei) 了清除輸電線路上的異物,國網電力一線職工經常需要爬上電力鐵塔進行帶電作業(ye) 。如今,通過無人機和“激光炮”技術,可以通過電腦控製,遠程通過光能聚焦融化異物,不僅(jin) 保障工作人員的人身安全,還極大縮短工時。聊起徒弟們(men) 在研發上的鑽研,單德森露出欣慰的笑容,“做師父的更多還是引導和傳(chuan) 授經驗,麵對新技術新應用,國網電力有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衝(chong) 在前麵,我也跟著他們(men) 一直‘充電’。”

  自2013年成立至今,在單德森帶領下,國網電力安慶公司“單德森工作室”先後有15項科研成果獲得國家專(zhuan) 利,每年為(wei) 企業(ye) 降低成本100多萬(wan) 元,工作室也獲得“安徽省技能大師工作室”“全國工人先鋒號”等稱號。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