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9國道將打造成全域風景道
《門頭溝區災後恢複重建整體(ti) 規劃(2023年-2035年)》(以下簡稱《規劃》)於(yu) 近日正式獲得市政府批準。《規劃》圍繞村莊安置重建、市政交通基礎設施提升、綜合防災體(ti) 係建設、產(chan) 業(ye) 轉型發展等13個(ge) 方麵統籌謀劃,標誌著門頭溝區全麵統籌推進災後恢複重建和綠色高質量轉型發展進入快車道。
構建空間新格局
《規劃》中提出,未來,門頭溝區將構建“一主一次,兩(liang) 帶兩(liang) 翼,多脈聯通”的空間新格局。其中“一主”為(wei) 門頭溝新城(城區);“一次”為(wei) 齋堂鎮中心區;“兩(liang) 帶”為(wei) 永定河生態文化融合發展帶與(yu) 沿109國道區域協同發展帶;“兩(liang) 翼”即新城-軍(jun) 莊至海澱山後、新城-潭柘寺至房山兩(liang) 條區域協同發展走廊;“多脈聯通”則強調以溝域為(wei) 基本單元。
對此,北京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委員會(hui) 門頭溝分局黨(dang) 組書(shu) 記賈驥透露,“這一空間格局突出門頭溝新城和齋堂鎮在全區空間結構中的中心地位。凸顯永定河、109國道曆史文化與(yu) 生態特色,強化救災和生態通道的聯通,體(ti) 現與(yu) 海澱區、房山區、石景山區聯動發展的思路。”
兩(liang) 道防線抵禦洪災
針對全區未來防洪、抗災需求,《規劃》中提出,構建“西排東(dong) 擋、環山截流、疏蓄聯動”的防洪格局:“西排”是指西部山區以保障鎮村防洪安全為(wei) 主要任務,結合水庫、塘壩、小流域治理,消能減勢,蓄排結合,以排為(wei) 主。“東(dong) 擋”是指通過永定河右堤攔擋永定河過境洪水,保障新城防洪安全。“環山截流”即在環山建設區外圍修建截洪溝截導坡麵洪水,分段入河,消減坡麵洪水威脅,保障環山建設區防洪安全。“疏蓄聯動”即河道疏挖治理與(yu) 蓄滯洪措施有機結合,實現區域防洪安全。
未來,門頭溝區防洪將以“中災正常、大災可控、巨災可救”為(wei) 目標,構建以防災體(ti) 係和抗災體(ti) 係為(wei) 第一道防線,救災體(ti) 係為(wei) 第二道防線的山地城鎮綜合災害防禦體(ti) 係。完善山區“三橫五縱”、新城“七橫三縱”的路網布局,打通與(yu) 房山、昌平跨區域的大循環和山區—新城區域內(nei) 小循環,形成互聯互通的主輔生命廊道。
此外,構建多源聯網、分散應急供水網絡,推進新城與(yu) 中心城區供水管網聯通,補齊新城排澇和雨汙利用短板。推進供電線網由單聯絡向多聯絡轉變,打造8個(ge) 通信網絡堡壘基站。高標準恢複重建公共服務設施,強化“平急兩(liang) 用”功能。
建設十大主題溝域
根據《規劃》,門頭溝區將以109國道沿線和永定河文化帶作為(wei) 帶動山區文旅產(chan) 業(ye) 融合發展的經濟引擎,構建“山、水、村、驛”4類景觀係統、18大山水人文場景、78個(ge) 特色景觀節點,形成“新城—妙峰山段”“王平鎮段”“雁翅鎮段”“齋堂鎮段”“清水鎮段”等五段特色景觀,將109國道沿線風貌打造成為(wei) 讓人“慢下來、靜下來、愛起來”的全域風景道和京西生態文明窗口。同時,依托農(nong) 林特色資源,打造山區生態溝域樣板,推進妙峰山鎮葦甸溝、妙峰山溝(櫻桃溝)、齋堂鎮爨柏溝、沿河城溝、王平鎮韭園溝、王平溝、雁翅鎮田莊溝、清水鎮靈山溝、百花山溝、龍門澗溝等10條溝域旅遊設施建設,打造十大主題溝域。
本次規劃期限為(wei) 2023年至2035年,其中一年近期目標為(wei) 安全兜得住、生活能恢複、服務有保障;三年中期目標為(wei) 生活有奔頭、發展有動能、安全韌性強、生態環境優(you) ;遠期目標為(wei) 城鄉(xiang) 統籌更全麵、綠色轉型更深入、空間格局更優(you) 化、服務保障更有力、山水魅力更彰顯、人民生活更幸福。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