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光伏行業如何拓寬發展空間(一線調研·光伏行業觀察)

發布時間:2024-02-01 15:47:00來源: 人民網-《人民日報》

 

  作為(wei) 我國近年來快速發展的工業(ye) 產(chan) 品,新能源汽車、鋰電池、光伏產(chan) 品等外貿“新三樣”持續跑出“加速度”。其中,我國光伏組件產(chan) 量已連續10多年位居全球首位,電池片、組件等產(chan) 量產(chan) 能的全球占比均達80%以上。光伏行業(ye) 如何保持並增強核心競爭(zheng) 力?近日,記者在江蘇等地走訪電池、組件生產(chan) 及相關(guan) 配套企業(ye) ,觀察行業(ye) 為(wei) 拓寬發展空間的諸多努力。

  ——編 者

  經過億(yi) 萬(wan) 年的沉積轉化,依賴陽光生長的植物和動物,變成了煤炭和石油,成為(wei) 近現代人類工業(ye) 革命最重要的能源來源。

  過去的數千年間,人類以不同形式開發利用著太陽的能量。如今,太陽輻射正以更直接的形式轉化成電能,成為(wei) 重要的綠色能源。

  據國際能源署統計,截至2022年底,全球光伏累計裝機容量超過1183吉瓦,其中65%是在2018年至2022年新增的。在這場能源變革中,以電池和組件生產(chan) 為(wei) 代表的中國光伏行業(ye) 腳步不停,不斷尋找著更大的發展空間。

  伴隨著本世紀初海外市場一係列補貼政策的出台,中國光伏行業(ye) 規模快速擴張。隨後,全球經濟危機、海外市場政策調整、國內(nei) 規範扶持行業(ye) 發展和“雙碳”目標提出等關(guan) 鍵因素推動行業(ye) 持續發展。一步步走到今天,中國光伏行業(ye) 已經實現全球領跑,電池片、組件等重點環節產(chan) 量產(chan) 能的全球占比均達80%以上。

  回首20多年,追尋著一束光的能量,中國光伏行業(ye) 跟跑起步,櫛風沐雨,不懈探索。近日,記者走進電池、組件生產(chan) 及相關(guan) 配套企業(ye) ,探尋行業(ye) 發展背後的故事。

  從(cong) 受製於(yu) 人到自主可控

  國產(chan) 設備占比實現從(cong) 0到接近100%的跨越

  江蘇省常州市金壇區,億(yi) 晶光電科技有限公司的光伏組件生產(chan) 車間裏,自動化產(chan) 線正高速運轉。產(chan) 線起點,機械臂吸起一片光伏玻璃板,放置在傳(chuan) 送帶上進行膠膜敷設。與(yu) 此同時,一張張電池片經過激光劃片、焊接、排版等多道工序,排布成一整張矩形電池板,在後續環節與(yu) 玻璃板緊緊地貼合在一起。緊接著,機械臂抓取鋁製邊框,把疊壓後的麵板“裝裱”起來,再加上接線盒,這便是一個(ge) 完整的光伏組件。

  產(chan) 線上的設備,有不少來自企業(ye) 東(dong) 南方100公裏外的蘇州晟成光伏設備有限公司。從(cong) 生產(chan) 功能簡單的傳(chuan) 送帶起步,晟成光伏如今已成長為(wei) 行業(ye) 領先的智能裝備和整體(ti) 解決(jue) 方案服務商。

  以前的國內(nei) 光伏行業(ye) 被形容為(wei) “三頭在外”,原料、設備和市場幾乎全部依賴海外。在采訪中,多家電池、組件生產(chan) 企業(ye) 的負責人表示,就設備部分而言,原先國內(nei) 的生產(chan) 線上幾乎沒有國產(chan) 設備,“發展明顯受製於(yu) 人”。但如今,海外設備在生產(chan) 線上的占比,已經微乎其微。

  “從(cong) 0到接近100%的跨越,可以說是產(chan) 業(ye) 鏈良性互動的結果。”晟成光伏副總經理林雄介紹,過去10年間,下遊產(chan) 能快速擴張,設備需求急速增長,在這個(ge) 過程中,國外設備製造商生產(chan) 的設備價(jia) 格較高、產(chan) 能跟不上,而一些國內(nei) 設備製造商已能生產(chan) 高性價(jia) 比的設備,契合了下遊企業(ye) 的需求,進一步推動了國產(chan) 設備的快速發展。

  “同時,國內(nei) 設備製造商在協同開發、售後響應等方麵的優(you) 勢也非常明顯。”光伏企業(ye) 晶科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研發副總經理張昕宇舉(ju) 例說,此前公司需要一台低壓化學氣相澱積設備,但對產(chan) 品的定製要求超出了國外設備製造商的生產(chan) 能力。“國外企業(ye) 不願意投入更多資源開發一個(ge) 在他們(men) 看來‘前景不確定性高’的產(chan) 品。”張昕宇介紹,後來國內(nei) 設備製造商在晶科能源派駐了大量工程師,到實驗室、車間進行協同開發,經過一年時間,一台行業(ye) 領先的設備終於(yu) 問世。

  如果說電池、組件生產(chan) 設備是光伏產(chan) 業(ye) 鏈中遊的主幹,那麽(me) 主幹上的枝杈同樣不可或缺。

  近距離觀察光伏電池片表麵,亮銀色的柵線縱橫交錯,組成了一張精細的電路圖。這一根根銀色的細線便是電池片的“毛細血管”,用來收集和傳(chuan) 輸光伏發電的電子。“毛細血管”品質越好,導電性就越好,發電效率就越高,決(jue) 定其品質好壞的關(guan) 鍵材料,就是導電銀漿。

  “作為(wei) 重要輔料,光伏銀漿的平均成本從(cong) 2010年之前的每瓦2元,下降到當前的每瓦0.05元。”光伏銀漿生產(chan) 企業(ye) 常州聚和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劉海洋介紹,在這個(ge) 過程中,國內(nei) 銀漿生產(chan) 企業(ye) 加大研發力度,在確保銀漿導電性和穩定性的同時,不斷降本增效,在國際市場上打開了新局麵。

  “從(cong) 輔材輔料到全套設備,從(cong) 單一生產(chan) 到係統集成,如今的中國光伏行業(ye) ,已經成為(wei) 端到端自主可控的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中國光伏行業(ye) 協會(hui) 副秘書(shu) 長劉譯陽說。

  從(cong) 後起追趕到行業(ye) 引領

  技術實力背後是百分之零點零幾的不斷提升

  在電池領域,轉換效率提高1%意味著什麽(me) ?

  現階段,這意味著相同尺寸的組件,可以增加大約20瓦的功率,行業(ye) 下遊可以用更少的土地建設更高規格的電站。

  在光伏組件配件領域,玻璃板厚度降低1毫米意味著什麽(me) ?

  從(cong) 3.2毫米到2毫米,意味著成本下降20%以上,同時因重量下降帶來的安裝便利,更是打開分布式光伏海外市場大門的鑰匙。

  還有電池的散熱率、組件的輕量化、設備的匹配度、係統的集成性……種種技術的突破,讓今天的中國光伏行業(ye) 實現領跑。

  在此之前,則是長時間的跟跑和並跑。

  “國內(nei) 光伏行業(ye) 剛剛起步時,很多人還以為(wei) 這就是做屋頂太陽能熱水器的。”2006年進入光伏行業(ye) 的蘇州阿特斯陽光電力科技有限公司高級研發總監王栩生說,包括自己在內(nei) 的諸多從(cong) 業(ye) 者也是通過一步步的實踐操作,不斷加深對行業(ye) 的理解,“中國光伏行業(ye) 從(cong) 組件生產(chan) 起步,逐漸向上遊延伸。”

  跟跑的階段倏然而過,不懈的探索如今仍在光伏行業(ye) 每個(ge) 環節無聲無息地發生著。

  在常州市天寧區亞(ya) 瑪頓股份有限公司的光學實驗室,產(chan) 品開發經理陳燕平正通過設備,完成各種玻璃樣品的透光率、花紋、霧度等一係列檢測。一片片光伏玻璃,在這裏完成最初或最後的檢測工作。

  在晶澳(揚州)太陽能科技有限公司的電池研發中心,90後研發人員董堯誠正在比對各項數據,匯總上一天的實驗成果。作為(wei) 電池研發小組的一員,他和同事分別在不同的電池研發路線上推進,期待更大的技術突破。

  在阿特斯的實驗室裏,王栩生一邊盯著眼前的屏幕,一邊與(yu) 同事熱烈地討論著。作為(wei) 研發團隊的負責人,他關(guan) 注的不僅(jin) 是一項技術、一個(ge) 產(chan) 品,還有關(guan) 乎產(chan) 業(ye) 未來的基礎研究和理論創新。

  “最近幾年,我們(men) 的電池轉換效率每年能夠提高0.5%以上。如果一項技術或工藝,能夠提高0.05%的轉換效率,那就值得我們(men) 投入資源進行開發。”張昕宇說,“我們(men) 一切的努力,就是為(wei) 了這百分之零點幾甚至零點零幾。”

  從(cong) 2010年實現量產(chan) 的平均不到15%,到如今平均約24%,再到實驗室環節的超過30%,電池轉換效率不斷提升,中國光伏行業(ye) 的技術實力實現從(cong) 後起追趕到行業(ye) 引領的轉變。據國家知識產(chan) 權局統計,在太陽能電池方麵,目前我國全球專(zhuan) 利申請量為(wei) 12.64萬(wan) 件,排名第一。

  從(cong) 被動適應到主動選擇

  光伏市場的重心逐步向更多區域轉移

  從(cong) 市場的角度來看,中國光伏行業(ye) 的發展大致分成兩(liang) 個(ge) 階段。2013年之前,行業(ye) 發展的動力主要來自以歐美為(wei) 代表的海外市場。2004年,德國提出加大對光伏產(chan) 業(ye) 補貼,歐洲市場對光伏組件需求快速增長,成本低、效率高的中國製造業(ye) 成為(wei) 承接這一需求的重要力量。

  “那個(ge) 時候,每次參加海外展會(hui) ,都會(hui) 出現我們(men) 追著外國客商采購矽料和矽片、外國客商追著我們(men) 采購電池和組件的場景。”億(yi) 晶光電董事劉強回憶,當時國內(nei) 光伏企業(ye) 紛紛成立,湧入國際市場。

  回顧行業(ye) 起步階段的發展特征,不少采訪對象表示,補貼政策驅動的產(chan) 業(ye) 擴張風險很大。光伏企業(ye) 雖然享受到特定紅利,但隻能被動適應,難以預判未來的市場趨勢。

  以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為(wei) 起點,隨後幾年間,歐美光伏補貼政策出現變化,導致市場需求驟減,中國光伏行業(ye) 生產(chan) 經營麵臨(lin) 困境,進入發展低穀。

  “市場很好的時候,每個(ge) 人都在埋頭生產(chan) ,能快點出貨比什麽(me) 都強。”晶科能源副總裁錢晶說,隻有當市場出現巨大波動,才會(hui) 有人停下來思考,“下一步怎麽(me) 走,往哪裏走,企業(ye) 的競爭(zheng) 力到底是什麽(me) ?”

  有的企業(ye) 選擇繼續深耕發達國家市場。

  “比如在日本,雖然當地分布式光伏設備普及率較高,但應用場景已經從(cong) 過去的屋頂光伏向路邊光伏、光伏建築一體(ti) 化,甚至海上光伏演進,每一次變化都能帶來巨大的市場空間。”晶澳(揚州)太陽能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郭亞(ya) 菲說。

  有的企業(ye) 選擇開拓發展中國家市場。

  “拉丁美洲、東(dong) 南亞(ya) 和中東(dong) 非地區目前已經成為(wei) 公司出貨量和貢獻利潤排名靠前的區域。”錢晶介紹,自建立初期,晶科能源就開始關(guan) 注並嚐試進入新興(xing) 市場。“如果度電成本進一步下降,那麽(me) 新興(xing) 市場的潛力將是巨大的。在一些電力基礎設施不夠完善的國家或地區,在建立相對完善的安裝和售後保障體(ti) 係的前提下,無論是地麵電站還是分布式光伏甚至是光儲(chu) 離網係統,都很受市場歡迎。”

  當然,身處擁有14億(yi) 多人口的超大規模市場,在國內(nei) 有所作為(wei) 可以說是很多光伏企業(ye) 的期待和願景。

  2013年,國務院發布《關(guan) 於(yu) 促進光伏產(chan) 業(ye) 健康發展的若幹意見》。此後,多個(ge) 部門出台了近百項推動國內(nei) 市場擴大的支持政策以及規範光伏行業(ye) 發展的管理製度,我國光伏發電市場規模快速擴張。至2015年底,我國光伏發電累計並網容量達到43.18吉瓦,躍居全球首位,並蟬聯至今。

  “我國光伏行業(ye) 從(cong) 被動適應海外補貼政策、高度依賴歐美市場,到主動進行差異化經營、拓展全球市場,這不僅(jin) 是經營思路的轉變,更是整個(ge) 產(chan) 業(ye) 競爭(zheng) 力的轉變。如今,光伏能源已經可以與(yu) 傳(chuan) 統能源同台競技。”劉譯陽說。

  從(cong) “高價(jia) 電”到平價(jia) 上網

  保持戰略定力推動行業(ye) 健康發展

  有哪個(ge) 關(guan) 鍵指標可以直觀反映光伏行業(ye) 的發展?

  “度電成本”是很多采訪對象給出的答案。

  來自研究機構的數據顯示,2004年,光伏平均度電成本超過6元/千瓦時。隨著原料成本的顯著降低和技術水平的持續提升,2009年,甘肅敦煌10兆瓦光伏並網電站招標項目最終以1.09元/千瓦時的價(jia) 格打破了中國光伏入網價(jia) 格的紀錄。“與(yu) 當時業(ye) 內(nei) 形成普遍共識的約2元/千瓦時的上網電價(jia) 相比,1.09元/千瓦時的價(jia) 格意味著光伏行業(ye) ‘高價(jia) 電’時代的終結。”一名采訪對象說。

  不過,1.09元/千瓦時隻是一個(ge) 節點,此後,光伏行業(ye) 迎來了一係列巨大的技術變革,並帶動度電成本繼續快速下降。2018年12月,中國首個(ge) 大型平價(jia) 上網光伏項目在青海格爾木正式並網發電,項目平均電價(jia) 為(wei) 0.316元/千瓦時,低於(yu) 當地0.3247元/千瓦時的火電脫硫標杆上網電價(jia) ,開創了國內(nei) 光伏發電平價(jia) 上網的先例。隨後在2022年,光伏發電進入全麵平價(jia) 上網階段,由此真正支撐起千行百業(ye) 的綠色轉型和千家萬(wan) 戶的燈火。

  “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ti) 係,光伏行業(ye) 前景廣闊。”劉譯陽說,“過去10年來,光伏發電成本已下降了90%。在不考慮係統平衡性的條件下,光伏已經成為(wei) 最便宜的新建電源。”

  在“雙碳”目標穩步推進、能源結構加速轉型的當下,光伏行業(ye) 的未來被普遍看好。但圍繞光伏行業(ye) 產(chan) 能過剩的討論,也不曾停止。

  工業(ye) 和信息化部有關(guan) 負責人此前表示,當前中國光伏行業(ye) 確實存在一定階段性和結構性過剩風險,但總體(ti) 屬於(yu) 行業(ye) 發展正常範圍。階段性和結構性產(chan) 能過剩導致競爭(zheng) 加劇,進而形成降價(jia) 趨勢。工業(ye) 和信息化部的數據顯示,2023年1—10月,光伏組件產(chan) 品價(jia) 格降幅達40%。有分析機構指出,當前光伏行業(ye) 一些環節已經處於(yu) 微利甚至虧(kui) 損狀態。

  在業(ye) 內(nei) 人士看來,光伏行業(ye) 周期驅動下對落後產(chan) 能的淘汰和出清,是市場調節能力良性運轉的表現。在這個(ge) 過程中,要保持戰略定力,盡可能避免過冷過熱、冷熱交替的情況。“光伏行業(ye) 的健康發展需要從(cong) 業(ye) 者踏踏實實邁過不斷變化的行業(ye) 周期。”一名采訪對象說。

  此外,業(ye) 內(nei) 人士也表示,進一步推動中國光伏行業(ye) 拓寬發展空間,不僅(jin) 要有製造端的發力,還應該包括基礎研究的創新、行業(ye) 標準的規範、認證能力的健全等內(nei) 容。劉譯陽說:“這些工作,還需持續發力,久久為(wei) 功。”

  20多年來,中國光伏行業(ye) 已從(cong) 一粒種子漸漸成長為(wei) 一棵參天大樹。向陽而生,這一行業(ye) 正迎接光之所向的每一個(ge) 瞬間。

  《 人民日報 》( 2024年01月30日 10 版)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