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養生“藏”為先,從頭到腳做養護--科普中國--人民網
冬季養(yang) 生“藏”為(wei) 先,從(cong) 頭到腳都需要做好養(yang) 護,如叩齒、護尾、按足等。
中醫認為(wei) ,“腎主骨,齒為(wei) 骨之餘(yu) ”。叩齒是古人重要的養(yang) 生保健方法之一,叩齒之後配合吞咽口中津液,能固攝腎中精氣、強壯髒腑、養(yang) 陰生津。叩齒不僅(jin) 能促進牙周組織的血液循環,使牙齒堅固有力,還能刺激唾液分泌,有助於(yu) 促進消化和保持口腔清潔,並輔助緩解緊張情緒、放鬆身心。可選擇空閑時間進行叩齒鍛煉,每次50—100下,每日1—2次,上下牙齒輕叩出聲即可。叩齒結束後,舌在口腔內(nei) 貼緊牙齒,上下左右畫圈攪動,待唾液分泌後緩緩咽下。“叩齒吞津”法適用人群廣泛,尤其是體(ti) 虛疲勞、口幹舌燥的老年人,或中醫辨證屬於(yu) 腎陰虧(kui) 虛證的人群。
督脈為(wei) “陽脈之海”。按摩督脈上的長強穴(位於(yu) 臀部尾骨端與(yu) 肛門連線的中點處),能調節全身陽經氣血,還能治療急性尾骨痛、腰扭傷(shang) 、慢性腰脊痛、脫肛或痔瘡等疾病。平時腰臀和下肢怕涼明顯等腎陽不足者,可於(yu) 家中或車中座位上,備好溫暖的坐墊,保護尾部陽氣。
人體(ti) 遇寒後氣血凝滯會(hui) 引發疼痛,特別是肢體(ti) 末端血行不暢,症狀尤為(wei) 明顯。可用溫水泡足後,進行足跟按摩和昆侖(lun) 穴按壓。此法具有舒筋活絡的功效,可治療腰骶部疼痛、足部疼痛等。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