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梆子進高校 傳統文化煥新彩
一板一眼、一行一止,未曾出聲先動情——“要會(hui) 用眼神,眼中有戲……”舞台上,學生們(men) 在戲曲演員的帶領下,認真揣摩各自飾演的人物和所穿行頭的名稱,感受手、眼、身、法、步等戲曲基本功。
為(wei) 深入學習(xi) 貫徹黨(dang) 的二十大精神,大力推動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戲曲文化的校園傳(chuan) 承與(yu) 發展,近日,由省委宣傳(chuan) 部與(yu) 省委教育工委聯合主辦的“甄選三晉藝術精品 賦能高校思政教育”山西省文藝精品走進省內(nei) 各個(ge) 高校,弘揚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和紅色文化的劇目在我省高校輪番上演,包括舞劇《劉胡蘭(lan) 》、話劇《右玉》、晉劇《日昇昌票號》、上黨(dang) 梆子《太行娘親(qin) 》……被戲曲點燃的校園,掀起了一陣戲曲傳(chuan) 統文化魅力旋風。
由戲曲愛上曆史,戲中人成為(wei) 偶像
晉劇、上黨(dang) 梆子、蒲劇、北路梆子,一台台“好戲”在這裏輪番上演,一曲曲韻味十足的戲曲回蕩在禮堂……2023年11月23日晚,山西師範大學交流活動中心笑聲不絕於(yu) 耳,戲曲進校園的四大梆子名家正在這裏表演,虜獲了一群年輕觀眾(zhong) 的心。
“太棒了!經典大戲《四郎探母》把我帶入了楊四郎聞母押糧征遼、盜令過關(guan) 探母的情境中,如此精彩的劇目激發起我聽戲、賞戲、學戲的興(xing) 趣。”山西師範大學大三學生衛怡帆說,她小時候經常在村裏看戲,長大後看戲的機會(hui) 漸漸少了,如今能夠近距離欣賞到戲曲名家們(men) 的表演令她興(xing) 奮不已。
“戲曲藝術的傳(chuan) 承與(yu) 發展,離不開對年輕群體(ti) 的培養(yang) 。如此精彩的活動應該經常舉(ju) 辦,從(cong) 經典片段開始激發學生們(men) 的興(xing) 趣,循序漸進,引導其接受和學習(xi) 更多戲曲方麵的知識。”山西師範大學教師李誌勇對這次活動讚賞有加。
演出現場,山西師範大學大二學生趙振凱扮上了花臉,緩緩登上舞台,標準的動作贏得滿堂彩。“學習(xi) 傳(chuan) 統戲曲、在臉上畫上不同圖案和顏色很有趣!”為(wei) 了能夠完全理解角色,趙振凱在課餘(yu) 時間也看了許多戲曲演出的視頻,一遍遍地模仿練習(xi) 。“演包公,我就好奇包公生活的時代是怎麽(me) 樣的,然後就去找曆史書(shu) 看,漸漸地就喜歡上了看曆史類圖書(shu) 。”他告訴記者,在他愛上傳(chuan) 統戲曲的這一年多裏,“唐宋八大家”“王安石變法”“杯酒釋兵權”“四郎探母”等曆史故事他銘記於(yu) 心,潛移默化中,也將戲曲中的正麵人物作為(wei) 了自己的偶像。
在巡演現場采訪的過程中,大學生們(men) 不僅(jin) 被傳(chuan) 統戲曲的唱腔和絕活深深吸引,而且被戲曲中的人物故事深深震撼,精忠報國的嶽飛、保家衛國的穆桂英、鞠躬盡瘁的諸葛亮……這些人物形象,在戲曲名家的演繹下,也走進了大學生們(men) 的內(nei) 心。
“戲曲藝術源遠流長,特別是經典劇目,都以弘揚真善美、鞭撻假惡醜(chou) 為(wei) 核心,我覺得讓年輕人接觸戲曲藝術,對於(yu) 他們(men) 樹立人生理想、成為(wei) 對社會(hui) 和國家有用之才是有積極作用的。”山西師範大學教師王立靖說,戲曲文化正成為(wei) 高校校園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專(zhuan) 業(ye) 性和氛圍感,撬動年輕人的心
山西被譽為(wei) “中國戲曲的搖籃”,目前依舊有38個(ge) 劇種活躍在舞台上,劇種數量占全國的九分之一,是當之無愧的戲曲大省。而在山西戲曲劇種中,影響力最大的是四大梆子。此次活動,邀請到山西四大梆子名家——晉劇表演藝術家苗潔、孫紅麗(li) 、王春海,北路梆子表演藝術家楊仲義(yi) ,上黨(dang) 梆子表演藝術家陳素琴,蒲劇表演藝術家景雪變、賈菊蘭(lan) ,上黨(dang) 梆子演員李雅娟等,讓高校師生們(men) 領略了山西傳(chuan) 統戲曲的魅力,同時也深刻感受到三晉文化的獨特韻味。
“右手叉腰,丁字步,左手空心拳……”中北大學校園內(nei) ,年輕的戲劇演員李雅娟表演的上黨(dang) 梆子《走出大山》,情感充沛、細膩生動,讓師生們(men) 感受了梆子藝術的魅力。在演出後,戲曲演員們(men) 和高校師生們(men) 進行了一場精彩的互動式導賞,在他們(men) 手把手的教學下,不一會(hui) 兒(er) 4位“戲曲小白”就把四大梆子經典動作水袖有模有樣地“推”了出來。
除了精彩的戲曲表演和體(ti) 驗,此次活動的又一大亮點是在演出過程中融入思政教育元素,與(yu) 廣大青年麵對麵進行戲曲公開課。戲曲表演藝術家們(men) 輪番上場,給大家講述了山西戲曲的曆史演變、藝術特色、行當分類、四功五法等知識,並現場教授戲曲功法:翎子、馬鞭、手絹、水袖等戲曲技巧,現場氣氛熱烈。學生們(men) 紛紛表示:這些技巧看著簡單,做起來是真不容易,台上一分鍾,台下十年功。
“通過這樣的活動,師生們(men) 能夠更好地感受到傳(chuan) 統文化的魅力,同時也為(wei) 傳(chuan) 統文化的傳(chuan) 承和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我們(men) 期待未來有更多這樣的活動在高校舉(ju) 行,為(wei) 師生們(men) 帶來更多的藝術享受和文化熏陶。”中北大學青年教師張文同說。
通過“講”“演”“教”“展覽”“互動體(ti) 驗”等豐(feng) 富多彩的形式,四大梆子高校巡演讓戲曲從(cong) 走進校園這個(ge) 場域,到成為(wei) 一個(ge) 個(ge) 生動、立體(ti) 的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傳(chuan) 播行動,撬動年輕人的心。
雙向奔赴,讓美育更“美遇”
自2018年起,省委宣傳(chuan) 部開展戲曲名作高校巡演活動。經過多年培育,學校、劇團、學生之間一個(ge) 個(ge) “雙向奔赴”的場景,展示出中華美育之花在山西高校的綻放之姿。
“我們(men) 搶到好戲了!”此次巡演中,從(cong) 不同學校不同老師口中蹦出的這一個(ge) 個(ge) “搶”字,從(cong) 一個(ge) 側(ce) 麵顯示出戲曲火爆校園的喜人景象。學校“搶”戲,學生“搶”票。中北大學的苗老師告訴記者,學校文化氛圍濃鬱,每次傳(chuan) 統戲曲演出,都能在學生中掀起一陣熱潮,這次演出票剛放出,半個(ge) 小時便一搶而光。
“打開”校園,吸引和整合社會(hui) 優(you) 質美育資源進校園,“複活”藏在青年學子們(men) 骨子裏的“東(dong) 方審美”,效果顯著。山西師範大學藝術指導老師張彩平欣慰地說:“近年來,隨著高雅藝術不斷走進大學校園,學校裏的藝術氛圍以及學生們(men) 對傳(chuan) 統藝術的態度,發生著巨大變化。過去高雅藝術來了學校,需要組織學生觀看,現在是孩子們(men) 主動報名,越來越多的學生從(cong) 毫無了解到真心熱愛。”
在觀看戲曲過程中,青年學子們(men) 除了用相機和手機定格下古老戲曲與(yu) 青春生命的激情碰撞,一場場跨越時空的對話也成為(wei) 印刻在他們(men) 心裏的一段閃亮記憶——
“我是學建築的,建築是有情感的,戲曲也是,它們(men) 之間有共通處。”坐在第一排的山西師範大學建築工程技術專(zhuan) 業(ye) 的張卓鑫同學有感而發。
“一個(ge) 傳(chuan) 統女子何以突破封建枷鎖,做出超越自身的英勇舉(ju) 動?我想,正是作為(wei) 共產(chan) 黨(dang) 人的精神激勵了她,重新喚起了她塵封已久的對於(yu) 生命意義(yi) 的追尋和渴望,使她生發出保衛家國的宏偉(wei) 誌向和對抗侵略的頑強意誌,使她成功地升華了精神、豐(feng) 富了靈魂。我們(men) 每個(ge) 人都要有遠大的誌向、堅定的信仰,以及衝(chong) 破束縛的勇氣,這樣我們(men) 的生命才會(hui) 更加廣闊和豐(feng) 厚。”在觀看完蒲劇《中條山上黨(dang) 旗紅》後,大二學生王子言記錄下自己被激蕩的情感。
以美育人,以文化人。青年與(yu) 戲曲的一場場“美遇”,潛移默化地影響人的情感、趣味、氣質、胸襟,讓廣大師生在欣賞經典好戲中感悟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傳(chuan) 承紅色基因,進一步堅定文化自信,汲取為(wei) 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不懈奮鬥的青春力量。(記者王荔)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