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慧,為更多人的生活增添力量(以普通人的平凡書寫不平凡的人生)
原標題:王慧,為(wei) 更多人的生活增添力量(以普通人的平凡書(shu) 寫(xie) 不平凡的人生)
最近,記者走進“心之光無障礙交流中心”,看到王慧坐在電腦前為(wei) 下午的會(hui) 議演講做準備。應天津市衛生健康委邀請,他去給醫院做《信息技術 互聯網內(nei) 容無障礙可訪問性技術要求與(yu) 測試方法》解讀,助力醫療服務信息平台無障礙建設。
王慧是天津首位獲得法律職業(ye) 資格的盲人。高中時,王慧被確診為(wei) 視神經萎縮,醫生建議他轉去盲校,否則無法完成普通高中的升學考試,他拒絕了。“不試試怎麽(me) 知道呢?”最終,他用數倍於(yu) 常人的努力,考入蘭(lan) 州大學。
大學第二年,王慧的眼疾再次惡化,隻得休學1年。然而要強的他決(jue) 定重返校園,要像其他同學一樣順利畢業(ye) 。看不見,就錄音聽,反反複複聽。2008年,他成為(wei) 該校第一個(ge) 盲人畢業(ye) 生。
王慧樂(le) 觀,愛琢磨。出行、生活、工作中遇到的問題,他一一記下,找人探討如何解決(jue) 。他掛在嘴邊的一句話是,“辦法總會(hui) 有的,無非是慢一點。”有些新產(chan) 品不會(hui) 用,他就向客服要說明書(shu) ,電子版的最好。有些設計細節忽略了盲人的實際需求,他還會(hui) 直接提出意見。
為(wei) 了解決(jue) 視障人群“閱讀隻有盲文、娛樂(le) 隻有廣播”的難題,十幾年來,王慧跟朋友合作研發讀屏軟件,專(zhuan) 攻信息障礙,教視障人群用手機、用電腦。60多歲因病失明的趙阿姨找到王慧學習(xi) 使用手機,從(cong) 上午9點,一直待到下午5點才肯離開,“有你的幫助太好了,這讓我對未來生活又有了信心。”趙阿姨說。一位在課堂上學手機的全盲老先生當場給朋友發了一首詩,收到回複後,他激動地抓住王慧的手,“王老師,謝謝你,你是我們(men) 盲人朋友的眼睛啊!”
一句話,千斤重。以前,王慧隻想默默地做點技術。陌生人的感謝和期待讓他意識到,還可以做得更多。
個(ge) 人的力量很小,如何讓全社會(hui) 關(guan) 注視障全體(ti) 、為(wei) 殘疾人營造無障礙環境,除了技術,還需要法律的保障。王慧的思考又進一步。
畢業(ye) 10年後,王慧決(jue) 定參加法律職業(ye) 資格考試。1500多小時的音頻課程,王慧每天早上4點起床聽課,做電子筆記,忙完工作,又從(cong) 晚上聽到深夜,每天的睡眠時間被壓縮到4至5小時。
王慧擔心不讓盲人進考場,就給天津市司法局寫(xie) 信陳述自己情況,沒想到三四天後就收到可以參加考試的通知。天津市司法局為(wei) 王慧單獨設置了考場,他通過讀屏軟件獨立完成了全部考試科目。
2019年,王慧被評為(wei) 全國自強模範。同年,他順利通過法考,入職天津四方君匯律師事務所,成為(wei) 天津第一位盲人律師。王慧不斷突破自我,也鼓舞著更多盲人朋友樹立信心,一起改變。
“網絡課堂可以打破地區限製,擴大為(wei) 視障人群提供公益服務的覆蓋麵。”王慧思考後,注冊(ce) 了“心之光智慧課堂”。對於(yu) 網絡零起點的視障人群,王慧保留了線下的“心之光無障礙交流中心”,為(wei) 盲人普法,分享智能設備、生活實用技巧。天津市南開區向陽路街雲(yun) 陽裏社區為(wei) 他們(men) 提供場地,作為(wei) 線下活動室。
2023年,王慧受聘擔任天津市人民檢察院公益訴訟觀察員,在履職過程中,王慧參與(yu) 辦理的天津市人民檢察院督促保障視障人士公交出行無障礙行政公益訴訟案例,入選了2023年最高檢無障礙環境建設檢察公益訴訟典型案例。
信念堅定,步履不停。王慧用實際行動為(wei) 盲人朋友點亮一盞心燈,給他們(men) 的生活帶去希望和力量。
《 人民日報 》( 2024年01月29日 第 12 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