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闖新路、進中遊”,內蒙古底氣何在?

發布時間:2024-02-05 15:34:00來源: 人民網-內蒙古頻道

  過去一年,是內(nei) 蒙古發展史上具有裏程碑意義(yi) 的一年。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再次親(qin) 臨(lin) 北疆大地,為(wei) 內(nei) 蒙古帶來了巨大的政治關(guan) 懷和寶貴發展機遇。國務院出台《關(guan) 於(yu) 推動內(nei) 蒙古高質量發展奮力書(shu) 寫(xie) 中國式現代化新篇章的意見》,為(wei) 自治區的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今年的內(nei) 蒙古兩(liang) 會(hui) 上,政府工作報告中“內(nei) 蒙古好聲音”令人興(xing) 奮——2023年內(nei) 蒙古主要經濟指標增速位居全國“第一方陣”。

  全區地區生產(chan) 總值增長7.3%,居全國第三,創2010年以來最好位次,人均地區生產(chan) 總值突破10萬(wan) 元;規上工業(ye) 增加值增長7.4%,居全國第七;固定資產(chan) 投資增長19.8%、居全國第二;外貿進出口總額增長30.4%,居全國第三。

  凝心聚力闖新路、進中遊,內(nei) 蒙古立下雄心壯誌,步伐堅實、底氣十足。

  作為(wei) 邊疆少數民族地區的內(nei) 蒙古,經濟增速躍居全國“第一方陣”,內(nei) 蒙古憑的是什麽(me) ,底氣在哪裏?

  “10個(ge) 全國第一”:穩穩守住“能源飯碗”,“追風逐日”再前行

  “10個(ge) 全國第一”既是內(nei) 蒙古的底氣,更是內(nei) 蒙古的擔當。

  過去一年,內(nei) 蒙古煤炭產(chan) 量12.2億(yi) 噸,完成9.45億(yi) 噸保供煤任務,電力總裝機超過2億(yi) 千瓦,實現煤炭保供量及外送量、電力總裝機及新增裝機、新能源總裝機及新增裝機、總發電量及外送電量、新能源發電量、煤製氣產(chan) 能“10個(ge) 全國第一”,充分彰顯了內(nei) 蒙古保國家大局的責任擔當。

  作為(wei) 國家重要能源和戰略資源基地,內(nei) 蒙古穩穩守住“能源飯碗”,夯實能源保供“壓艙石”。

  冬日北疆大地的皚皚白雪,並未降低項目建設的進度。目前,興(xing) 安盟正在著力打造蒙東(dong) 綠氫生產(chan) 合成氨、綠甲醇基地,打造園區級“源—網—荷—儲(chu) —輸”一體(ti) 化智慧能源調控平台。自治區人大代表,金風科技內(nei) 蒙古分公司副總經理、興(xing) 安盟公司總經理王海猛說:“要立足興(xing) 安盟風光水資源稟賦和化工產(chan) 業(ye) 發展優(you) 勢,打造好蒙東(dong) 綠氫生產(chan) 合成氨、綠甲醇基地。”

  “頭上有風光、腳下有煤炭、手中有電網。”內(nei) 蒙古的新能源資源豐(feng) 富,特別是風能、太陽能的技術可開發量分別約占全國的57%和21%。圍繞建設國家重要能源和戰略資源基地的戰略定位,內(nei) 蒙古不斷拓展新領域、開辟新賽道,向“新”發展,從(cong) “新”出發,追風逐日,綠能湧動。

  兩(liang) 個(ge) 月前,在內(nei) 蒙古鄂爾多斯市杭錦旗,蒙西基地庫布其200萬(wan) 千瓦光伏治沙項目實現全容量並網。這是目前我國單體(ti) 規模最大的生態光伏治沙項目,可向蒙西電網年均輸送綠電41億(yi) 千瓦時,相當於(yu) 年均節約標準煤123萬(wan) 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319.8萬(wan) 噸。

  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興(xing) 起的同時,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也在轉型升級。

  如何擺脫“挖土賣土”,實現“鏈上開花”?新年伊始,被譽為(wei) “中國稀土之都”的包頭市,正在謀劃做好“一塊土”的大文章。

  日前,包頭市的北方稀土瑞鑫公司首批中重稀土金屬產(chan) 品試製成功,標誌著北方稀土中重稀土金屬產(chan) 品首次實現規模化生產(chan) 。為(wei) 加快稀土產(chan) 業(ye) 由“世界級儲(chu) 量”向“世界級產(chan) 業(ye) ”邁進,包頭市提出全力發展“稀土+”應用,拓展稀土在醫療、農(nong) 業(ye) 、陶瓷、航空等行業(ye) 的應用,不斷提升“稀土+”產(chan) 品價(jia) 值,打造“稀土+”應用產(chan) 業(ye) 基地。

  一子落定,滿盤皆活。內(nei) 蒙古未來發展目標清晰明確、步履鏗鏘——錨定“再造一個(ge) 工業(ye) 內(nei) 蒙古”目標,加快壯大新能源產(chan) 業(ye) ;要讓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脫胎換骨”、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強筋壯骨”、未來產(chan) 業(ye) “星火燎原”。

  從(cong) “一棵草到一杯奶”,為(wei) 國家“糧倉(cang) ”“肉庫”“奶罐”貢獻內(nei) 蒙古力量

  內(nei) 蒙古是國家重要的“糧倉(cang) ”“肉庫”“奶罐”,建設國家重要農(nong) 畜產(chan) 品生產(chan) 基地是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交給內(nei) 蒙古的五大任務之一。

  2023年,內(nei) 蒙古取得糧食播種麵積、單產(chan) 、總產(chan) “三增長”,糧食產(chan) 量791.6億(yi) 斤、實現“二十連豐(feng) ”、穩居全國第六,主要肉類產(chan) 量285.4萬(wan) 噸、牛奶產(chan) 量792.6萬(wan) 噸,均創新高。

  “從(cong) 一棵草到一杯奶、再到一塊奶酪”。

  如何進一步提高農(nong) 畜產(chan) 品深加工度,不斷延深產(chan) 業(ye) 鏈、優(you) 化供應鏈、提升價(jia) 值鏈?隨著春節的臨(lin) 近,乳業(ye) 消費品也迎來了銷售高峰期。記者走進位於(yu) 呼和浩特市的伊利現代智慧健康穀,沉浸式見證從(cong) “一棵草”到“一杯奶”的全過程。

  生產(chan) 基地采用世界領先的數字化管理模式,讓整個(ge) 生產(chan) 過程實現無人化、透明化、高效化、可追溯。數字化賦能,推動內(nei) 蒙古奶業(ye) 全鏈升級。在伊利現代智慧健康穀,乳產(chan) 業(ye) 項目已形成日處理7000多噸原奶的產(chan) 能規模,支持30萬(wan) 頭奶牛、10萬(wan) 頭奶山羊存欄的規模化牧場建設,實現生態、社會(hui) 與(yu) 經濟效益的綜合提升。

  乳業(ye) 是一張名片,牛羊肉是“內(nei) 蒙古味道”的又一張名片。如何推動牛羊肉產(chan) 業(ye) 繼續高質量發展?

  “著力提高農(nong) 畜產(chan) 品精深加工度,不斷延伸產(chan) 業(ye) 鏈、優(you) 化供應鏈、提升價(jia) 值鏈,力爭(zheng) 7條重點產(chan) 業(ye) 鏈產(chan) 值突破7000億(yi) 元。”政府工作報告中的這一工作安排,讓自治區政協委員、錫林郭勒盟工商聯主席哈斯海日汗對推進牛羊肉精深加工產(chan) 業(ye) 高質量發展充滿信心。

  變賣“肉羊肉牛”為(wei) 賣“羊肉牛肉”,目前內(nei) 蒙古農(nong) 畜產(chan) 品加工業(ye) 增加值增長11.6%、加工轉化率達72%。

  生態內(nei) 蒙古,綠色好味道。“讓來自大草原的好味道香飄萬(wan) 裏、譽滿全球。”2024年內(nei) 蒙古農(nong) 牧業(ye) 要錨定打造現代化大產(chan) 業(ye) 、建設產(chan) 業(ye) 強區目標發力。

  不斷擴大“朋友圈”,構築我國向北開放的重要橋頭堡

  內(nei) 蒙古內(nei) 連8個(ge) 省區、外接俄蒙,國境線長4200公裏,曆史上曾是“草原絲(si) 綢之路”和“萬(wan) 裏茶道”的重要樞紐和通道,如今是中蒙俄經濟走廊的重要節點、國家西部陸海新通道的重要門戶,地理位置獨特,向北開放優(you) 勢明顯。

  構築我國向北開放的重要橋頭堡,內(nei) 蒙古決(jue) 心如磐。2023年內(nei) 蒙古全年外貿進出口增速位列全國第三,再創曆史新高。全年口岸貨運量刷新曆史記錄,成為(wei) 我國沿邊陸路口岸首個(ge) 貨運量破億(yi) 噸的省份。

  “現在的內(nei) 蒙古,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迫切需要進一步解放思想、改革開放,進一步激發市場活力和社會(hui) 創造力。”政府工作報告擲地有聲:“我區雖沿邊,但不沿海,實現更大範圍的開放必須加強與(yu) 國內(nei) 其他區域的合作。”

  臨(lin) 近春節,一列滿載貨物的列車緩緩通過國門,駛入滿洲裏鐵路貨運口岸。滿洲裏出入境邊防檢查站執勤二隊民警田潤澤告訴記者:“從(cong) 人工檢查到人機結合,我們(men) 的檢查速度不斷提升。2013年檢查一列車需要45分鍾左右,如今已降至10分鍾內(nei) 。平均每天檢查出入境列車由30列次增至40列左右,峰值達57列次,其中中歐班列日均檢查13列次。”

  自2023年1月起,滿洲裏出入境邊防檢查站為(wei) 確保中歐班列順暢通關(guan) ,創新實施貨運列車鐵路員工一次登臨(lin) 驗訖等查驗辦法,開通中歐班列出入境綠色通道,推動口岸通關(guan) 效率。

  會(hui) 場內(nei) 外,“開放”成為(wei) 熱議詞。

  “口岸是高質量對外開放的重要窗口,口岸經濟是一個(ge) 國家和地區先進生產(chan) 要素的集中反映。”自治區政協委員、鄂溫克旗政協副主席安青梅建議,充分發揮內(nei) 蒙古聯通俄蒙優(you) 勢,在設立中國(內(nei) 蒙古)自由貿易試驗區中最大限度爭(zheng) 取先行先試政策。激活邊腹互動,著力打造兩(liang) 個(ge) 循環。

  當前,內(nei) 蒙古各族幹部正在摒棄“我不如人”的念頭,不斷提振信心和士氣,全區熱氣騰騰邁開“新年第一步”,開好局、起好步,向著“闖新路、進中遊”的美好願景奮力衝(chong) 刺。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