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堿地治理又添新技術
近日,中國老科學技術工作者協會(hui) 農(nong) 業(ye) 分會(hui) 組織專(zhuan) 家對吉林省三農(nong) 吉訊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提交的“光粒子土壤改良增產(chan) 增效技術”科技成果進行了評價(jia) 。專(zhuan) 家組聽取了成果單位匯報,經質詢和討論,一致認為(wei) 該成果達到國內(nei) 先進水平。
據介紹,該技術擁有自主知識產(chan) 權,獲得專(zhuan) 利18項、軟件著作權5項,主要創新點包括:一是研製出特有吸納泥粒結構的光粒子技術載體(ti) 磁化動能氣納土;二是磁化動能氣納土與(yu) 有機肥結合,可以改良土壤;三是研製出磁化動能氣納土生產(chan) 的新型灌溉裝置。
來自全國農(nong) 業(ye) 技術推廣服務中心、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耕地質量監測保護中心、吉林省土壤肥料總站等單位的專(zhuan) 家參加了科技成果評價(jia) 會(hui) 。
自2014年以來,三農(nong) 吉訊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與(yu) 中國科學院東(dong) 北地理與(yu) 農(nong) 業(ye) 生態研究所、吉林省農(nong) 科院、吉林農(nong) 業(ye) 大學等單位合作,應用光粒子技術治理鹽堿地,在土壤改良和農(nong) 作物增產(chan) 增收方麵取得了較好效果。2020年至2022年,在吉林市水稻試驗基地中應用光粒子技術,3年平均年增產(chan) 率達到12.88%,平均每公頃增產(chan) 954.87公斤。在吉林省四平市梨樹縣玉米示範基地第一期試驗中,通過光粒子技術處理後的地塊,保苗數明顯增加,空稈數明顯減少。
專(zhuan) 家認為(wei) ,利用光粒子技術研發的磁化動能氣納土產(chan) 品應用於(yu) 土壤改良具有創新性。試驗結果表明,該技術可調理土壤酸堿平衡、改善土壤物理結構、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提高土壤養(yang) 分利用效率;利用光粒子技術研發的新型裝置處理灌溉用水,可提高農(nong) 作物對水和營養(yang) 物質的吸收利用效率,促進農(nong) 作物生長發育,提高農(nong) 產(chan) 品產(chan) 量和品質。
(劉睿思參與(yu) 采寫(xie) )
《 人民日報 》( 2024年02月05日 19 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