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每一名乘客平安到站”(“我是黨員,我在崗位”)
淩晨4時許,路燈映照著剛落的新雪,街道上靜悄悄一片。吉林省長春公交集團電車公司54路有軌電車駕駛員張洋正在仔細檢查有軌電車,這是今天即將開出的第一班車。
“軌道通暢,已清雪。”“收到,電車一切正常,可以準時出發。”5時,接到指示後,張洋發動電車,駛離始發站。
作為(wei) 一名黨(dang) 員,張洋經常冒著風雪起早工作。今年是他在電車公司工作的第十七個(ge) 年頭,從(cong) 部隊退伍後,他成為(wei) 一名有軌電車的乘務員,此後靠著勤奮好學,逐步成長為(wei) 駕駛員。
過了6時,車上開始熱鬧了起來。穿校服背書(shu) 包的學生、逛完早市拎著菜的老人、行色匆匆去上班的年輕人,乘客們(men) 前往各自目的地。每到一站,張洋都會(hui) 從(cong) 駕駛室探出頭,微笑著提醒過往乘客“請注意腳下”。
9時,往返幾趟後,電車再次到達終點站,張洋卻閑不下來。趁著短暫空當,他順手拿起刮板,清理起車廂內(nei) 乘客腳底留下的雪水。“我這趟車老年乘客多,下雪後就得把車廂清理幹淨,以防乘客滑倒。”他說。
有軌電車在長春已有80餘(yu) 年曆史,如今不僅(jin) 是交通工具,更是長春的一張城市名片。“天天都在畫中遊,美得很!”張洋說。剛參加工作時,遇到車上有乘客谘詢周邊景點時,張洋也答不上來。為(wei) 了摸清沿途各站點情況,他利用下班後時間,把每個(ge) 站點周圍走了個(ge) 遍。之後再遇到乘客谘詢時,他不僅(jin) 對答如流,還能幫忙提供便捷的遊玩路線。
將心比心,張洋用一次次的真心服務,換來了乘客的真心認可。有一次,剛駕駛到綠園站點時,一名大姐衝(chong) 上車,把一個(ge) 保溫飯盒塞給了他,然後就匆匆下車。原來,這名大姐是乘客張奶奶的女兒(er) ,常年在外工作。張奶奶快80歲了,腿腳不便,每周都得上診所做理療,常乘坐張洋駕駛的54路有軌電車。一來二去,彼此就熟絡了,每次見到張奶奶,張洋都會(hui) 熱情地招呼她。
“多虧(kui) 了這個(ge) 小夥(huo) 子,每次我乘車都感到特別安心、省心。”張奶奶說,“女兒(er) 回家聽我說了後,考慮到張洋開車經常無法按時吃飯,便想著做點熱乎飯菜送給他,表達我們(men) 的感謝。”
幹一行,愛一行,專(zhuan) 一行。張洋在堅守駕駛崗位的同時,還幫助更多年輕駕駛員精進業(ye) 務。2018年,公司成立“張洋勞模工作室”,讓張洋發揮黨(dang) 員先鋒模範作用,給年輕駕駛員傳(chuan) 授心得。“要細心觀察,不忽略路麵上每一個(ge) 細節,才能確保行車安全。”工作室成立以來,張洋常常以交流會(hui) 的形式,為(wei) 年輕駕駛員答疑解惑。張洋還經常和維修人員討論、交流,及時排除車輛存在的潛在風險,為(wei) 優(you) 化電車運行出謀劃策。
電車單程7.64公裏,往返一趟約80分鍾,每個(ge) 班次需要往返5趟……多年來,張洋始終把安全駕駛作為(wei) 頭等大事,從(cong) 未發生過一起因駕駛原因導致的交通安全事故。“讓每一名乘客平安到站,就是我最大的心願。”他說。
《 人民日報 》( 2024年02月06日 19 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