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文化和旅遊深度融合發展(專題深思)
文化是旅遊的靈魂,旅遊是文化的載體(ti) ,二者有著天然聯係。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文化產(chan) 業(ye) 和旅遊產(chan) 業(ye) 密不可分,要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動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讓人們(men) 在領略自然之美中感悟文化之美、陶冶心靈之美。”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對繁榮發展文化事業(ye) 和文化產(chan) 業(ye) 作出重要部署,提出“推進文化和旅遊深度融合發展”。我們(men) 要堅持以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為(wei) 指導,貫徹落實黨(dang) 的二十大精神,持續推進文化和旅遊深度融合發展,促進旅遊業(ye) 高質量發展。
促進文化和旅遊優(you) 勢互補。依托文化資源培育旅遊產(chan) 品、提升旅遊品位,有利於(yu) 讓人們(men) 在領略自然之美中感悟文化之美、陶冶心靈之美,也有助於(yu) 加大優(you) 質旅遊產(chan) 品和服務供給,釋放旅遊消費潛力,發揮旅遊業(ye) 對推動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重要作用。推進文化和旅遊深度融合發展,需要充分發揮文化和旅遊各自優(you) 勢。要充分挖掘和利用豐(feng) 富多彩的曆史文化、紅色文化等資源,形成獨具魅力的中華文化旅遊體(ti) 驗,更好滿足國內(nei) 外遊客的精神文化需求。加強文化和旅遊業(ye) 態融合、產(chan) 品融合、市場融合、服務融合,推動旅遊演藝、文化遺產(chan) 旅遊、文化主題酒店、特色節慶展會(hui) 等提質升級,支持建設集文化創意、旅遊休閑等於(yu) 一體(ti) 的文化和旅遊綜合體(ti) ,促進文化和旅遊優(you) 勢互補,形成發展合力。
提升科技支撐水平。聚焦文化和旅遊發展重大戰略和現實需求,堅持自主創新,加強關(guan) 鍵技術研發和應用,全麵提升文化和旅遊科技創新能力,有利於(yu) 推進文化和旅遊深度融合發展。要優(you) 化科技創新生態,構建以企業(ye) 為(wei) 主體(ti) 、市場為(wei) 導向、產(chan) 學研相結合的文化和旅遊科技創新體(ti) 係。加快信息化建設,推進文化和旅遊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推動5G、人工智能、物聯網、大數據、雲(yun) 計算、北鬥導航等在文化和旅遊領域應用。增強裝備技術供給能力,強化新技術、新材料在文化和旅遊裝備製造中的應用,大力發展演藝、公共文化、遊樂(le) 遊藝、旅遊新業(ye) 態等領域相關(guan) 裝備製造業(ye) ,推進產(chan) 業(ye) 融合、集群發展。推動文化和旅遊領域科技研發和成果轉化,實施一批科技創新重點項目,推動國家重點研發計劃中的文化和旅遊相關(guan) 項目實施。
加強國際交流與(yu) 合作。當前,推進文化和旅遊深度融合發展已成為(wei) 一種趨勢,不同國家和地區在這方麵都進行了有益探索。我們(men) 要加強國際交流與(yu) 合作,借鑒吸收其他國家和地區的成功經驗,並向國際社會(hui) 積極推介我國推進文化和旅遊深度融合發展形成的產(chan) 品和服務,提升我國文化軟實力。可依托二十國集團、金磚國家、上合組織等多邊合作機製,增進文化和旅遊國際交流。高質量推進“一帶一路”文化和旅遊發展,深化項目合作。加強與(yu)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旅遊組織的合作,深度參與(yu) 國際文化和旅遊規則製定。同時,辦好中國文化年(節)、旅遊年(節),持續提升“相約北京”國際藝術節、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等文化活動的國際影響力。推動各地發揮地緣、人緣優(you) 勢,依托友好城市等平台,加強城市間文化和旅遊交流合作。推出一批曆史古跡保護修複、聯合考古、展覽合作示範項目,打造文物外展精品。
(作者單位:浙江萬(wan) 裏學院)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