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長三角一體化,安徽今年怎麽幹?
推進長三角一體(ti) 化,安徽今年有哪些目標任務?又有哪些具體(ti) 合作事項能落地見效?
據安徽省發展改革委消息,近日,《安徽省深入推進長三角一體(ti) 化發展2024年工作要點》印發,安徽今年將繼續把長三角一體(ti) 化發展作為(wei) 最大機遇、最大動能、最大紅利,推動科技、產(chan) 業(ye) 、生態環境、對外開放、體(ti) 製機製等合作,並實施一批一體(ti) 化重大工程或項目。
創新,是安徽的一張閃亮“名片”。今年,安徽將繼續深化與(yu) 滬蘇浙的協同創新,推進上海張江、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兩(liang) 心同創”,推動同步輻射光源、上海光源等裝置深化合作,構建長三角大科學裝置集群,加快建設“科大矽穀”、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科技商學院。
基礎研究,是創新的“根基底座”。圍繞基礎研究合作,安徽今年將與(yu) 滬蘇浙協同建立基礎研究合作機製,推動政府科研平台、科技報告、科學數據進一步向企業(ye) 科研人員開放。
圍繞產(chan) 業(ye) 合作,將實施汽車“首位產(chan) 業(ye) ”培育工程,圍繞“三電”、智能網聯、車規級芯片等領域,麵向滬蘇浙等先發地區,開展常態化整車和零部件對接活動;在滬蘇浙舉(ju) 辦城市品牌和重點產(chan) 業(ye) 推介活動,開展長三角知名企業(ye) 家安徽行等係列活動。
推動跨行政區域的更高質量的一體(ti) 化發展,體(ti) 製機製要進一步完善銜接。今年,安徽將與(yu) 滬蘇浙在多項領域開展合作,探索體(ti) 製機製創新。
比如,在合肥都市圈、南京都市圈的“雙圈聯動”中,將在戶籍準入年限同城化累計互認、居住證互通互認、職業(ye) 資格和職稱互認等方麵加強合作。
更多跨省事項可以“一網通辦”。比如,圍繞“高效辦成一件事”,協同滬蘇浙提升長三角數據共享交換平台能級,聚焦電子證照、電子印章應用和教育文化、交通出行、住房保障、就業(ye) 社保、醫療保障等民生領域,新增一批長三角跨區域服務“一網通辦”事項。與(yu) 此同時,強化長三角區域居民服務“一卡通”合作機製,持續擴大“一卡通”覆蓋麵,拓展老年人“同城待遇”應用場景。
圍繞生態環境共保聯治,將持續推進長江“十年禁漁”,深入實施“千村引領、萬(wan) 村升級”工程,落實《新安江—千島湖生態環境共同保護合作區建設方案》,出台安徽行動計劃、建設規劃。
今年,還有一批一體(ti) 化重大工程或項目將實施。其中,安徽將會(hui) 同滬蘇浙協同推進滬渝蓉沿江高鐵合肥經南京至上海段、合新高鐵,寧滁、寧馬、寧淮城際等項目建設,推動揚馬、寧宣等項目前期工作。同時,建設長三角(安徽)生態綠色康養(yang) 基地廣德先行區,加快“竹鄉(xiang) 畫廊”風景廊道、無量溪水環境綜合治理等配套基礎設施項目建設,招引一批候鳥式、療養(yang) 式、田園式康養(yang) 項目。
一批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加快建設,未來更多安徽群眾(zhong) 不用出省就能享受滬蘇浙大城市的醫療服務。據介紹,安徽今年將推動複旦大學附屬兒(er) 科醫院安徽醫院、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安徽醫院高質量穩定運營,加快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安徽醫院、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曙光醫院安徽醫院、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安徽醫院項目建設進度,開工建設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蚌埠醫院項目。
安徽省發展改革委有關(guan) 處室負責同誌表示,今年,將紮實推進深度融入長三角一體(ti) 化發展國家戰略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細化實施,共同落實長三角地區主要領導座談會(hui) 議定事項,主動靠上去、精準接上去、全力融進去,加快形成全省域深度融入長三角一體(ti) 化發展新格局。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