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孩子們的寒假隻剩“刷手機”
時值寒假,暫別緊張的學習(xi) 節奏,不少孩子一頭“紮進”電子屏幕:或是在遊戲中對戰,或是沉迷於(yu) 短視頻,手不釋“機”。“一給手機就笑,拿走手機就跳”“埋頭刷手機,問話愛搭不理”“因為(wei) 手機爭(zheng) 奪戰,親(qin) 子關(guan) 係鬧僵了”……凡此種種,令家長煩心、憂心。
00後、10後是互聯網的“原住民”,讓他們(men) 完全生活在沒有手機的“真空環境”中,並不現實。但若被屏幕“綁架”,危害不容小覷。首先是視力問題。國家衛生健康委公布的數據顯示,目前我國兒(er) 童青少年總體(ti) 近視率在50%以上,其中“電子產(chan) 品使用時間長”是重要影響因素。麵對觸網低齡化、近視低齡化,如何防止“小眼鏡”增多,是全社會(hui) 的共同關(guan) 切。
長時間看屏幕、玩手機遊戲等,還容易讓孩子的大腦始終處於(yu) 亢奮狀態,難以集中注意力,導致生物鍾紊亂(luan) 、學習(xi) 效率下降、社交興(xing) 趣不高等問題。更令人擔憂的是,青少年處在世界觀、人生觀、價(jia) 值觀形成的關(guan) 鍵時期,如果任由網絡上的有害信息無過濾地呈現在他們(men) 眼前,將不利於(yu) 其人生的長遠發展。
這背後,家長與(yu) 孩子的互動交流狀況同樣值得審視。倘若家長們(men) 都是“低頭族”,走到哪兒(er) 刷到哪兒(er) ,這樣的“言傳(chuan) 身教”,如何要求孩子對手機“免疫”?家長是孩子的榜樣,是其建立行為(wei) 習(xi) 慣、情感能力的範本。讓孩子們(men) 健康使用電子產(chan) 品,首先需要家長以身作則、做好示範。就此而言,不妨從(cong) 幫助孩子過一個(ge) 有意思、有意義(yi) 的寒假開始。
其實,相較於(yu) 簡單粗暴地將手機奪走,引導孩子們(men) 主動把手機放下更為(wei) 關(guan) 鍵。這就需要家庭、學校、社會(hui) 共同努力,進行柔性引導。比如,與(yu) 孩子商定合理的用屏時間,獎懲分明,幫助孩子學會(hui) 時間管理;培養(yang) 孩子的自控力、判斷力,讓他們(men) 學會(hui) 合理利用信息技術獲取知識;引導孩子同朋友和家人建立更多聯係,以現實世界的“強連接”代替虛擬世界的情感寄托。尤其是對部分農(nong) 村留守兒(er) 童來說,由於(yu) 缺少父母的直接陪伴,他們(men) 更容易把手機當成“玩伴”。想方設法給留守兒(er) 童更多關(guan) 愛、陪伴和引導,才能讓他們(men) 避免沉溺於(yu) 電子產(chan) 品。
從(cong) 更廣闊的視野來看,每個(ge) 時代或許都有讓家長感到頭疼的現實問題。從(cong) 台球廳、遊戲廳,到電視、電腦,再到移動互聯時代的各類電子終端……新鮮事物可能打開潘多拉的魔盒,也可能帶來新技能、新行業(ye) 、新風口。觸屏用網,隔絕不可能,沉迷不可取。堅持適度原則,促進虛擬與(yu) 現實良性互動,才能讓孩子們(men) 更健康地成長。
《 人民日報 》( 2024年02月08日 05 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