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京津冀戲曲名家陪你過大年

發布時間:2024-02-18 10:11:00來源: 河北日報

  原標題:京津冀戲曲名家陪你過大年

  2月3日21時,北京京劇院的經典大戲《玉簪記》,在石家莊人民會(hui) 堂落下帷幕。“再來一段!”舞台下,觀眾(zhong) 們(men) 歡呼著,鼓掌致敬。舞台上,中國戲劇梅花獎獲得者李宏圖躬身下拜,拱手回禮。台上台下,以戲為(wei) 橋,融為(wei) 一家。

  京津冀三地,地緣相接、人緣相親(qin) ,自古以來就根脈相連、藝術相牽。特別是紮根民間的戲曲藝術,在三地有著廣泛的群眾(zhong) 基礎。“過年就得唱戲!在‘北方戲窩子’裏,還有什麽(me) 比用戲曲藝術更能傳(chuan) 遞新年的喜悅呢?”采訪中,不僅(jin) 河北的戲迷票友對此激情滿滿,很多來自北京、天津乃至河南、山西、陝西等地的遊客也紛紛表達著期盼。

  為(wei) 了讓人民群眾(zhong) 享有更加豐(feng) 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河北策劃了“十台大戲賀新春”係列戲曲演出活動。其中,特意邀請京津冀三地院團獻大戲,名劇名家輪番登台,讓戲迷新年伊始就過足戲癮。

  “不用找座位啦!這麽(me) 好的戲,大夥(huo) 兒(er) 能不來嗎?這是給老百姓點了全本好戲哩!”1月26日,河北梆子《寶蓮燈》在河北省河北梆子劇院河北梆子劇場精彩上演,全場爆滿。68歲的馬尚榮特意從(cong) 槁城趕來,入場時演出已經開始,老人立馬席地而坐,聚精會(hui) 神欣賞。絢麗(li) 的舞台,高亢的梆子聲腔,令他眉飛色舞。來自天津的觀眾(zhong) 汪小妮等人更是伸出大拇指,對精彩演出稱讚不已。

  京津冀三地,有相近的文化底蘊和人文基礎,也有各自的獨特之處,分別滋養(yang) 出不同的藝術門類和流派。三地戲曲通過互學互鑒、交流交融,能夠更好地相互吸收,從(cong) 而立足所長,開出各有千秋的花朵來。

  一把剪刀、一盞燈、一把椅子、一張桌、一件嬰兒(er) 衣衫……2月2日晚,遠道而來的天津評劇院為(wei) 河北父老鄉(xiang) 親(qin) 獻上評劇《金娥》。“詞雅、戲足,底蘊深,以情動人,這個(ge) 戲改編得好,很值得我們(men) 學習(xi) 。”舞台下,河北省京劇藝術研究院青年演員李鵬達深深沉浸其中。

  這一國家藝術基金資助項目,改編自評劇花派名作《半把剪刀》,在創排上獨具匠心。不僅(jin) 呈現出評劇花派的特點,而且融入時代氣息、音樂(le) 層次感強烈,激起台下新老觀眾(zhong) 強烈共鳴。尤令李鵬達讚歎的是,這出戲堅持“移步不換形”,全場沒有奢華鋪張的舞美布景,沒有過多花哨的手段,完全從(cong) 戲曲的本體(ti) 出發,挖掘傳(chuan) 統戲曲的新意,堪稱經典改編的典範。

  曆史上,京劇、梆子淵源極深。很多河北梆子名家都出身京劇。很多京劇名家也都熟稔河北梆子,可謂“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至於(yu) 評劇,更是發源於(yu) 河北唐山,曆經百年傳(chuan) 承,從(cong) 冀東(dong) 走向全國,從(cong) 簡單的地方說唱藝術發展成為(wei) 中國第二大劇種。

  “今天,我是回家了啊。”在《金娥》中飾演曹錦堂的劇文林,是從(cong) 槁城農(nong) 村走出來的評劇藝術家。麵對觀眾(zhong) ,這一句話令人破防。“老朋友們(men) ,希望你們(men) 永遠年輕!”演出現場,很多觀眾(zhong) 真情流露。多年來,河北為(wei) 京津乃至全國各大戲曲院團培養(yang) 和輸送了很多優(you) 秀人才。曾昭娟、李宏圖等人,更是與(yu) 河北緣分匪淺。這些戲曲人銳意進取,在各自領域打磨深耕,不斷推動戲曲藝術的創新和發展,為(wei) 京津冀戲曲的交流和繁榮作出貢獻。(記者龔正龍)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