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春節假期江蘇各大博物館接待觀眾超700萬人次 同比增長130%

發布時間:2024-02-18 10:44:00來源: 新華日報

  長假已經結束,記者從(cong) 江蘇省文旅廳博物館處了解到,長假期間,2024年全省355家備案博物館接待觀眾(zhong) 總數超700萬(wan) 人次,同比增長率為(wei) 130%左右。江蘇各大博物館為(wei) 什麽(me) 能吸引全國各地的遊客呢?今年遊客呈現出怎樣的特點?記者采訪了一些博物館負責人和遊客。

  博物館提前做預案,觀眾(zhong) 井然有序

  這個(ge) 假期,江蘇的博物館雖然人如潮湧,但由於(yu) 博物館提前做了預案,因此遊客參觀井然有序。

  記者注意到,在長假剛開始,江蘇一些熱門博物館如南京博物院、蘇州博物館、揚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徐州博物館等在假期的參觀名額基本約滿。從(cong) 長假的數據也可以看出博物館的火爆,從(cong) 初一到初七,鹽城市博物館接待觀眾(zhong) 約6.5萬(wan) 人次,同比增加2萬(wan) 多人次;徐州博物館接待觀眾(zhong) 約5.6萬(wan) 人次,同比增加1萬(wan) 多人次;南京中國科舉(ju) 博物館接待觀眾(zhong) 約6萬(wan) 人次,同比增加1萬(wan) 多人次;常州博物館接待觀眾(zhong) 約4.7萬(wan) 人次,同比增加1.7萬(wan) 人次;太平天國曆史博物館接待觀眾(zhong) 5.6萬(wan) 人次,同比增加3萬(wan) 多人次;新四軍(jun) 江南指揮部紀念館接待觀眾(zhong) 10.3萬(wan) 餘(yu) 人次,同比增加4萬(wan) 多人次。

  為(wei) 應對今年春節的大客流,各館都做了積極的準備。六朝博物館副館長賀湘告訴記者,六朝博物館單日最大承載量是8000多人次,從(cong) 正月初二開始,每日接待遊客逐日遞增,初四已經達到了臨(lin) 界值。為(wei) 滿足觀眾(zhong) 的需求,“六朝青”誌願者作為(wei) 六朝博物館的一大服務品牌,每天都會(hui) 有12名誌願者在崗。“遇到大客流的時候,我們(men) 采取接力講解的方式,也就是一名講解員隻在一樓講解,到二樓時就交給了另一名講解員,這樣能保證講解的效率最高。同時,在‘鎮館之寶’等重要的文物前麵,往往積聚了大量人流,因此,我們(men) 會(hui) 安排誌願者負責疏散人流,保證博物館內(nei) 參觀的暢通。”

  在蘇州碑刻博物館,觀眾(zhong) 如果預約不到講解員,可以通過小程序可以實現自助講解,了解碑刻‘背後’的故事,從(cong) 而彌補不能約到講解員的遺憾。據蘇州碑刻博物館館長宋萌介紹,蘇州碑刻博物館已經完成館藏碑刻的數字化掃描,並將數字化成果轉化為(wei) 微信小程序,觀眾(zhong) 在關(guan) 注蘇州碑刻博物館微信公眾(zhong) 號後便可以免費試用這個(ge) 小程序。“同時,小程序也涵蓋了全館的實景掃描,身處外地不能來我館參觀的大眾(zhong) 也可以跟隨著‘貝貝’(蘇州碑刻博物館吉祥物)的腳步‘身臨(lin) 其境’地參觀蘇州碑刻博物館十大基本陳列。”宋萌說。

  徐州博物館組織黨(dang) 員誌願者和社會(hui) 誌願者參與(yu) 日常秩序維護工作,提供指引和保障工作;中國科舉(ju) 博物館增設遊客出入館通道,增加巡視和引導人員;太平天國曆史博物館在春節期間值班進行細化分組,每天都有一個(ge) 值班微信群……各大博物館的提前規劃,確保了春節期間遊覽的安全有序。

  特色展覽、活動與(yu) 打卡點吸引大量觀眾(zhong)

  今年博物館為(wei) 什麽(me) 能吸引觀眾(zhong) 呢?記者注意到,這與(yu) 各大博物館推出豐(feng) 富多彩的展覽與(yu) 活動有關(guan) ,“打卡點”更是錦上添花,引得許多遊客拍照發朋友圈。

  “與(yu) 過往相比,南京市博物總館‘為(wei) 社會(hui) 服務’的目標更加明確,‘作為(wei) 公共文化服務體(ti) 係的一部分’的定位更加清晰。南京市博物總館更加關(guan) 注社會(hui) 需求,力求推出更多契合觀眾(zhong) 需求的新展覽和配套活動。”南京市博物總館黨(dang) 委副書(shu) 記、南京市博物館館長吳闐說。比如南京市博物總館下轄的南京市博物館和南京民俗博物館都推出以龍為(wei) 主題的展覽,以文物展品結合生肖文化、傳(chuan) 統年俗,深受各界歡迎。

  常州博物館推出“民族工業(ye) 驕子”劉國鈞捐獻紅木家具陳列展覽,吳文化博物館推出“仕業(ye) ——徐謂禮和南宋時代百態”特展,東(dong) 海縣博物館推出“大元瓷倉(cang) ——太倉(cang) 樊村涇元代遺址出土文物展”……不同時代、不同風格的展覽也吸引了不同年齡、不同地域的遊客。

  為(wei) 了契合觀眾(zhong) 需求,江蘇各館推出了一係列遊園遊藝類活動。比如南京市博物館推出了“非遺展演遊園會(hui) ”;太平天國曆史博物館推出“不止園林—新春雅集”;南京民俗博物館推出“南京白局、江南絲(si) 竹”公益演出;六朝博物館推出“龍行龘龘”新春集市等等。在這些活動中,遊客可體(ti) 驗蹴鞠、投壺、“飛龍在天”舞龍等傳(chuan) 統遊藝項目,還可以現場免費學習(xi) 南京白局曲牌唱誦古詩詞等。

  在南京中國科舉(ju) 博物館龍門廣場,長龍在鑼鼓聲中翻騰起舞,雄獅在歡呼聲中歡蹦亂(luan) 跳。在中國科舉(ju) 博物館舉(ju) 辦的狀元市集上,節目主持人、南京方言傳(chuan) 承人,因角色形象而有外號“秦大媽”的秦嶺老師來到現場,為(wei) 博物館進行宣傳(chuan) 推廣。

  “我們(men) 以‘龍’為(wei) 核心元素,推出了年宵花環製作、辰龍布貼畫、彩繪馬勺臉譜、銅錢葫蘆畫、編中國結、做團扇等係列民風民俗體(ti) 驗活動。”鎮江博物館館長周明磊說。

  常州博物館舉(ju) 辦“尋宋·觀宋·品宋”研學活動。據常州博物館副館長施建剛介紹,常州、杭州兩(liang) 地5家文博場館聯動,通過獨家定製課程、文博專(zhuan) 家導覽、尋訪遺址古跡等豐(feng) 富內(nei) 容,帶領青少年一覽南宋風華,沉浸式體(ti) 驗宋人生活,真正實現“一條研學遊線,看遍宋韻千年”的學習(xi) 效果。

  在宜興(xing) 市博物館,川劇變臉、功夫熊貓、雜技表演、舞台魔術等非遺表演陸續登場,一陣陣歡聲笑語讓這裏有了濃濃的新年氛圍。

  在許多博物館的“印章”“打卡”處,幾乎都是人頭攢動。

  南京市博物館推出“龍生九子”印章,引導觀眾(zhong) “尋龍打卡”;太平天國曆史博物館推出集“祥龍十八章”活動;江寧織造博物館推出“龍騰錦繡紋樣拓印”活動;連雲(yun) 港市博物館不僅(jin) 讓觀眾(zhong) 館內(nei) 尋“龍”,還準備了龍年限定文物印章,通過蓋章將新春的美好記憶收藏。

  在南京城牆博物館,觀眾(zhong) 可與(yu) “唐代仕女”合影;在太平天國曆史博物館的籟爽風清·稼茗堂,可沉浸式體(ti) 驗明代文化、茶文化;在宜興(xing) 市博物館,可選上心儀(yi) 的“漢服”在博物館裏看展覽;在連雲(yun) 港市博物館,可在“魚躍龍門”處體(ti) 會(hui) 節日喜慶……各個(ge) 博物館的特色打卡地,吸引了大量觀眾(zhong) 拍照留影。

  觀眾(zhong) 從(cong) “走馬觀花”轉為(wei) “深度打卡”

  近幾年,到博物館的人數越來越多,那麽(me) 今年遊客參觀博物館與(yu) 往年有什麽(me) 不同呢?

  春節期間,記者在南京民俗博物館遇到山西來的遊客吳女士。“太有趣了。”她連連感歎說,“這裏有‘春節八天樂(le) ’活動,除了看展覽,可以看到白局、抖空竹等各種表演,過年的味道特別濃。”

  在中國科舉(ju) 博物館,一名東(dong) 北的遊客告訴記者:“如果概括現在博物館的特點,我認為(wei) 是有了溫度。以前的博物館講解是單一的,不管遊客聽不聽,他們(men) 講完就結束了。現在到博物館,講解員都引導著遊客沉浸式參觀,由單向變成了互動,一個(ge) 多小時過去還是覺得意猶未盡。”

  “徐州博物館今年遊客更多的是周邊遊,徐州地處蘇魯豫皖交界的淮海經濟區,這四個(ge) 省的遊客是最多的。”徐州博物館館長李曉軍(jun) 告訴記者:“以前遊客經常到了博物館門口才想到預約,但現在很多的遊客都已經知道博物館熱,也熟悉了提前預約的模式,所以提前規劃遊玩線路,做好了預約工作,今年顯得更加從(cong) 容。”

  新四軍(jun) 羅維道之女羅憤和家人參觀新四軍(jun) 江南指揮部紀念館。

  “今年春節期間有一個(ge) 特別之處,很多新四軍(jun) 後代帶著他們(men) 的家人們(men) ,帶著對先輩的敬仰和緬懷之情,來到新四軍(jun) 江南指揮部紀念館追尋曆史的足跡,聆聽父輩的故事。”新四軍(jun) 江南指揮部紀念館館長張燕告訴記者。

  據鹽城市博物館館長朱海燕介紹,通過分析,近年來遊客在參觀博物館時,除了關(guan) 注展覽、活動、文創等方麵外,訴求從(cong) 打卡留念延伸到文化的層麵。“一是遊客越發關(guan) 注博物館所呈現的地方曆史、文化傳(chuan) 承等方麵,同時對博物館推出的卡通IP形象、定製印章、城市文創更為(wei) 注重;二是更加注重服務品質和產(chan) 品內(nei) 容,對觀展體(ti) 驗、活動收獲有了更高的要求,所以我們(men) 在持續完善場館文旅服務質量的同時,將更好地發揮文化傳(chuan) 播功能,聚焦內(nei) 容、著眼創新、提升服務。”

  吳文化博物館館長陳曾路注意到,以前往往是喜歡文物的人才來逛博物館,年輕人占比較高,也是一些特定的人群。而今年,家庭“組團”來參觀的人比較多,年輕人帶動著全家來到了博物館。所以館裏推出的活動和打卡點,也以親(qin) 子為(wei) 主題。

  揚州博物館館長束家平告訴記者,在博物館貼心周到的多元文化服務中,觀眾(zhong) 由以往單純地紮堆看熱鬧、無聊遛閑彎甚至集體(ti) 蹭空調等刷館模式,轉變為(wei) 全家總動員式深度打卡。“大家來到博物館裏參觀展覽、互動體(ti) 驗、購買(mai) 文創、集章留念、打卡拍照,不僅(jin) 收獲了節日的喜悅之情、家人的溫暖親(qin) 情以及知識的點滴積累,還更強烈感受到了文化的時代共鳴和祖國的繁榮強盛。”束家平說。(楊民仆)

  來源:新華日報·交匯點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