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僑鄉的濃濃年味和融融暖意(錦繡中國年)

發布時間:2024-02-18 11:04:00來源: 人民日報

 

  辭舊歲、迎新春,僑(qiao) 鄉(xiang) 年味濃。琳琅滿目的傳(chuan) 統美食,散發著熟悉的家鄉(xiang) 味道,記錄著團圓時刻的幸福美滿;別具特色的僑(qiao) 鄉(xiang) 非遺,傳(chuan) 承著濃鬱的鄉(xiang) 土情懷,寄托著海外僑(qiao) 胞的桑梓深情……春節前夕,中國僑(qiao) 聯前往多地僑(qiao) 鄉(xiang) 開展慰問,傾(qing) 聽僑(qiao) 胞心聲,了解僑(qiao) 胞需求,服務僑(qiao) 之所需。新春之際,本報記者走進浙江青田、福建晉江、廣東(dong) 江門、廣西容縣,感受僑(qiao) 鄉(xiang) 龍年過春節的喜慶氣氛,講述僑(qiao) 鄉(xiang) 的濃濃年味、融融暖意。

  ——編者

  浙江青田——

  遊子歸鄉(xiang) 過大年

  人民日報記者 顧春

  柴火灶上慢慢蒸熟的糖糕、油香發亮的雞腿臘肉、帶鱗紅燒的青田魚……地道的家鄉(xiang) 風味美食,喚醒了遊子們(men) 的味蕾。浙江省麗(li) 水市青田縣有38萬(wan) 餘(yu) 華僑(qiao) 華人,分布在146個(ge) 國家和地區。每逢春節,都有很多華僑(qiao) 華人回鄉(xiang) 過年。

  “田魚肉質細嫩、味道鮮美,青田人無論身在何處,這個(ge) 味道就是鄉(xiang) 愁。”龍現村半畝(mu) 魚宿農(nong) 家樂(le) 老板吳勇強說。早在1300多年前,麵對“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山區條件,智慧的青田先民就創造了以魚肥田、以稻養(yang) 魚的稻魚共生係統。今年,吳勇強早早備好了田魚,“山上田裏有千百斤田魚,管夠!除了紅燒田魚,還有炒粉幹、山粉餅,都是家鄉(xiang) 的味道。”

  長居西班牙的金豔離家多年,今年帶孩子回鄉(xiang) 探親(qin) 。剛回村,她便迫不及待地點上一桌家鄉(xiang) 菜,感言“就是這個(ge) 味兒(er) ,還是村裏的田魚好吃。”

  過大年,看“村晚”。青田縣山口片組團的4個(ge) 鄉(xiang) 鎮,是青田華僑(qiao) 最為(wei) 集中的地方。從(cong) 2012年開始,“村晚”就在山口鎮山口文化禮堂裏舉(ju) 辦,被當地人稱為(wei) “國際村晚”。

  “我家有個(ge) 小九妹,聰明伶俐人欽佩……”燈光起,伴奏響,唱腔雖比不上專(zhuan) 業(ye) 越劇演員,但現場叫好聲接連不斷。今年春節,僑(qiao) 胞們(men) 不僅(jin) 早早歸鄉(xiang) ,還積極報名參與(yu) “村晚”。旅居意大利的華僑(qiao) 韓女士和多位僑(qiao) 胞一起參與(yu) 了《越劇大聯唱》節目,準備了《我家有個(ge) 小九妹》《王老虎搶親(qin) 》等經典越劇選段。“我從(cong) 小聽著越劇長大,今年能上台為(wei) 鄉(xiang) 親(qin) 表演,既緊張又激動。”韓女士說。

  在青田縣北山鎮張坪村,“僑(qiao) 鄉(xiang) 中國年”活動熱鬧開展。這個(ge) 小山村,近年來在“千萬(wan) 工程”推動下煥發蓬勃生機。

  隨著太陽升起,村裏的廣場聚集起了人群,佘族傳(chuan) 統表演——竹竿舞吸引著人們(men) 目光。12位穿著佘族傳(chuan) 統服飾、頭戴綴滿銀飾鳳凰冠的年輕姑娘,以6人為(wei) 一組,一組舞動著竹竿,一組輕盈地在翻飛的竹竿間跳躍。在佘族姑娘的帶領下,村民們(men) 紛紛加入,隻聽得竹竿聲聲,熱鬧非凡。

  龍年少不了“龍”元素。在臘口鎮石帆村,早早就組織人手製作“板龍”。“板龍”由板凳組成,分為(wei) 頭、身、尾三部分,一張板凳為(wei) 一節。甲辰龍年的石帆“板龍”共120節、全長200米左右,約需200人同時抬起舞動。“板龍”出街時,“龍頭”需要6名精壯青年扛著行走,一邊走、一邊舞,寄托著當地人“風調雨順、國泰民安”的美好心願。

  福建晉江梧林社區——

  紅磚古厝迎新春

  人民日報記者 鍾自煒

  石鼓山下、梧垵溪旁,漫步在福建省泉州晉江市新塘街道梧林社區,閩南傳(chuan) 統紅磚大厝等各式各樣的古厝洋樓散落在這個(ge) 有著600多年曆史的傳(chuan) 統古村落中。梧林社區常住人口有1800多人,旅居海外的華僑(qiao) 華人卻有1萬(wan) 多人。

  升騰的火焰、通紅的塔身……新春之際,村子空地中央,一座紅磚塔自傍晚開始就被點燃,家家戶戶輪番撒上米糠、海鹽等,直至塔身被燒得通紅透明。“這是閩南獨特習(xi) 俗——‘燒塔仔’,塔身用紅磚與(yu) 碎瓦片交叉層疊堆砌而成。”當地村民蔡燦藝介紹,“燒塔仔”寄托著人們(men) 的美好願望,“希望日子過得紅紅火火”。

  這個(ge) 春節,梧林特別策劃推出“僑(qiao) 春有樂(le) ”主題活動。“聚焦龍年元素,春節期間百米龍燈驚豔亮相,古厝洋樓也被裝飾上花卉與(yu) 燈彩。”活動有關(guan) 負責人蘇茵茵介紹,“一整麵竹編燈組成的百家姓牆,也成為(wei) 熱門拍照打卡點,古村到處都喜氣洋洋。”

  身著華麗(li) 戲服、戴著精致麵具,伴隨著演員們(men) 豐(feng) 富的肢體(ti) 語言和激昂的唱腔,一個(ge) 個(ge) 動人故事拉開帷幕……從(cong) 賞燈到觀戲,梧林的閩南古厝化身戲台。

  春節裏,一出熱鬧的高甲戲必不可少。“以‘醜(chou) ’見長的高甲戲,醜(chou) 行表演藝術非常精妙,表演以形寫(xie) 神、寓莊於(yu) 諧。高甲戲中醜(chou) 角動作滑稽、風趣,讓人忍俊不禁;‘正劇醜(chou) 演’,看似輕鬆詼諧的插科打諢如神來之筆,盡顯高甲戲的獨特魅力。”泉州市高甲戲傳(chuan) 承中心主任周傑俊介紹。

  你方唱罷我登場,村這頭,高甲戲的唱腔還未停;村那頭,晉江布袋木偶戲已登場。

  簡簡單單的一張台子引人注目,兩(liang) 三個(ge) 木偶在表演藝人的手掌翻飛之間活靈活現、栩栩如生,再配上古樸唱腔、鑼鼓民樂(le) ,在一招一式、一彈一唱中演繹出一場引人入勝的民間故事。

  行當角色分工細致、木偶雕刻形神兼備、表演細膩傳(chuan) 神……晉江布袋木偶戲傳(chuan) 承千年,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名錄。在表演上,演員以指掌靈活操縱木偶,展現出生動的人物形象,巧妙地融合了唱、念、做、打等多種表現手法,既有傳(chuan) 統戲曲的韻味,又有獨特的木偶表演風格。

  “喜慶豐(feng) 富的活動,既有濃濃年味,又富含文化底蘊。”精彩表演令遊客林先生拍手叫絕,舉(ju) 起手機拍個(ge) 不停。傳(chuan) 統村落的十足年味,讓遊客在感受濃濃節日氣氛的同時,更領略到僑(qiao) 鄉(xiang) 特色及閩南文化的魅力。

  廣東(dong) 江門——

  年俗文化暖僑(qiao) 心

  人民日報記者 薑曉丹

  小年一大早,巴拿馬江門五邑青年聯合總會(hui) 會(hui) 長何小娟就來到廣東(dong) 省江門市僑(qiao) 胞之家,參加市僑(qiao) 聯舉(ju) 辦的“僑(qiao) 連五洲·僑(qiao) 賀新春”賀年文化交流活動,“我在巴拿馬生活了30多年,每到春節就格外想念家鄉(xiang) ,今年回來十分開心!”

  鑼鼓敲響,寓意著新年吉祥如意的醒獅出現在大家眼前,隻見醒獅向觀眾(zhong) 眨巴著眼睛,蹦上跳下,那神氣的神情、威風的動作,讓大家不住拍手叫好,現場氛圍也熱鬧起來,驅散了冬日的寒意。

  室外表演結束後,僑(qiao) 胞們(men) 參觀市僑(qiao) 聯專(zhuan) 題展。“江門是著名僑(qiao) 鄉(xiang) ,這裏展出的東(dong) 藝宮燈、蛋雕、手工銅蝦等都是本地特色,目前也已經成了非遺。”江門市僑(qiao) 聯主席林春暉介紹,江門市僑(qiao) 聯每年都會(hui) 舉(ju) 辦文化交流、新春茶話會(hui) 、網絡晚會(hui) 等活動,“到不了現場的僑(qiao) 胞,我們(men) 也會(hui) 邀請他們(men) 錄製春節感言、雲(yun) 端拜年視頻。”

  “東(dong) 藝宮燈在海外華僑(qiao) 華人聚居地被廣泛使用,傳(chuan) 承著中國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東(dong) 藝宮燈傳(chuan) 承人李仰東(dong) 在現場講解道。何小娟一邊聽著解說,一邊品嚐了恩平瀨粉、荷塘煎魚餅、鹹雞籠等特色美食,“這些都是家鄉(xiang) 的味道,我們(men) 在海外特別想念這口地道的家鄉(xiang) 味。”

  江門市圖書(shu) 館裏,正在展出江門五邑年俗與(yu) 龍文化展。“我們(men) 希望把江門五邑豐(feng) 富多彩的年俗活動展現出來,觀眾(zhong) 們(men) 不僅(jin) 可以觀看圖片、紀錄片,還可以在現場敲打牛皮鼓,寫(xie) 寫(xie) 新年願望,品嚐新會(hui) ‘發財應子’、大有涼果等地方小吃,一飽眼福和口福。”江門市圖書(shu) 館地方文獻部主任張東(dong) 梅說。參觀過程中,不時有僑(qiao) 胞感歎,在這裏重溫了兒(er) 時難忘的家鄉(xiang) 年俗文化。

  在長堤曆史文化街區,寓意“年年有餘(yu) ”的魚燈、紅紅火火的燈籠將具有年代感的嶺南騎樓裝點得喜慶祥和。

  “這裏是江門城區的發源地,其中啟明裏、南芬裏等是百年前海外華僑(qiao) 華人集資興(xing) 建的華僑(qiao) 聚居點,是江門現存最早、保留最好、最成規模的僑(qiao) 居曆史起源點。”街區所屬白沙街道辦事處副主任孫智超說,街區去年入選“中國華僑(qiao) 國際文化交流基地”,每逢節慶,不少華僑(qiao) 華人都會(hui) 來這裏尋根,了解祖上的奮鬥故事。

  “過年期間,這裏不僅(jin) 有醒獅、荷塘紗龍、梁家拳等非遺表演,還有漢服巡遊、音樂(le) 會(hui) 等年輕人喜愛的活動,讓這個(ge) 龍年春節年味十足!”孫智超說。

  廣西容縣——

  年味美食說團圓

  人民日報記者 祝佳祺

  “我是被網上的視頻吸引來的,廣西玉林市容縣在春節期間舉(ju) 辦的僑(qiao) 鄉(xiang) 特色美食、古玩、地方特產(chan) 集市很吸引人,讓我感受到了僑(qiao) 鄉(xiang) 的熱情!”來自沈陽的遊客劉偉(wei) 笑道。

  一桌團圓飯,散發著濃濃年味,寄托著一家人關(guan) 於(yu) 團圓幸福的美好期許。“小時候過年盼紅包,長大後過年盼團圓。”正月裏,容縣自良鎮的歐海天、彭春梅夫婦暫停了農(nong) 莊飯店的生意,忙活著製作各種美食。

  做完了雞鴨魚肉,歐海天又拿出了一個(ge) 沙田柚,“還有一道特色菜!”

  “做柚皮釀,要多放點肉!”剛逛完縣城的僑(qiao) 鄉(xiang) 年俗文化集市,女兒(er) 就來到廚房笑嘻嘻地“督促”。歐海天笑著答應,幾句話的工夫,就將沙田柚黃色的外表皮削落,又將白嫩嫩的柚皮切成三角塊,劃開口子做成盛肉的“小口袋”,再反複焯水擠壓去掉苦味。

  口味清甜的沙田柚是容縣特產(chan) ,沙田柚皮釀不僅(jin) 是一道美食,還是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項目和玉林十大特色名菜之一。“老人常說,沙田柚代表吉祥團圓。在容縣,不會(hui) 做柚皮釀是說不過去的。”歐海天笑道。

  彭春梅熟練地剁肉、切蔥、放料、抓勻餡料。等所有準備工作就緒,夫妻二人就邊拉家常邊將餡料塞進“小口袋”。填完餡料,彭春梅將飽滿的柚皮釀小心翼翼地放入水中烹煮,再淋油擺盤。每盤12塊柚皮釀,寓意“月月吉祥團圓”。

  吃膩了雞鴨魚肉,來上一口清爽的柚皮釀,是美味,也是年味。一口咬下,隻感覺肉香沁入富含纖維的柚皮,柚子的清香伴著肉的鹹鮮,讓人垂涎欲滴。

  晚餐後還有豐(feng) 富的娛樂(le) 活動。歐海天和家人們(men) 穿好外套,急切地趕往附近球場。“每年新春,我們(men) 這裏都舉(ju) 辦籃球賽,返鄉(xiang) 回來的人加入進來,年味更足,更熱鬧了!”歐海天笑著介紹,自己擔任自良鎮籃球協會(hui) 會(hui) 長,今年大年初一到初四,籃球賽連賽4天。

  在容縣,不少鄉(xiang) 鎮都會(hui) 舉(ju) 辦豐(feng) 富多彩的新春活動。除了籃球賽,還有拔河比賽、文化惠民演出等,大家參與(yu) 的熱情很高。“很多村還會(hui) 組織鄉(xiang) 賢座談,開展寫(xie) 生、文藝表演等文化活動。今年返鄉(xiang) 的人和外麵來的文藝團隊更多了,我們(men) 的年味也更足了!”歐海天說。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