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金融總量實現“三個新高” 河北金融全力鞏固和增強經濟回升向好態勢
人民網石家莊1月31電 (記者趙明妍、實習(xi) 生梁雲(yun) 鬆) 1月31日,記者從(cong) “河北省金融支持經濟社會(hui) 高質量發展”新聞發布會(hui) 上獲悉,2023年,河北省金融運行總體(ti) 平穩、穩中有進,金融總量實現“三個(ge) 新高”。
據中國人民銀行河北省分行黨(dang) 委委員、副行長陳繼明介紹,截至2023年末,全省人民幣各項貸款餘(yu) 額8.64萬(wan) 億(yi) 元,比年初增加10007.6億(yi) 元,創曆史新高,同比多增1319.2億(yi) 元。全省人民幣各項存款餘(yu) 額11.24萬(wan) 億(yi) 元,比年初增加12571億(yi) 元,創曆史新高,同比多增1339億(yi) 元。2023年1—11月,社會(hui) 融資規模增量15264.3億(yi) 元,創近十年新高,超上年全年增量3009.4億(yi) 元。
信貸投放圍繞“四個(ge) 聚焦” 金融政策落實有力有效
聚焦結構優(you) 化,著力支持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河北充分發揮貨幣政策工具總量和結構雙重功能,全年運用各類貨幣政策工具,引導金融機構累計發放優(you) 惠利率貸款1634億(yi) 元。截至2023年末,全省科技型中小企業(ye) 貸款餘(yu) 額699.2億(yi) 元,同比增長26.9%;民營企業(ye) 貸款同比增長14.8%,比上年末提高3.6個(ge) 百分點;普惠小微貸款同比增長33.1%,比上年末提高9.1個(ge) 百分點,增長明顯加快;全省涉農(nong) 貸款同比增長18.9%;累計向受災地區發放貸款181億(yi) 元,辦理延期20億(yi) 元。
聚焦降成本,積極推動綜合融資成本穩步下降。河北持續釋放LPR改革效能,推動貸款利率穩中有降,2023年,全省金融機構企業(ye) 貸款加權平均利率4.55%,同比下降0.39個(ge) 百分點,累計為(wei) 經營主體(ti) 節省利息支出約149億(yi) 元。穩妥有序推動存量房貸利率調整政策落地,全省符合條件的287萬(wan) 筆存量首套房貸利率全部完成下調,涉及金額1.2萬(wan) 億(yi) 元,調整後的加權平均利率4.27%,平均下降0.56個(ge) 百分點,每年可為(wei) 居民節省利息支出約67億(yi) 元。
聚焦京津冀協同發展,高效服務國家戰略深入實施。河北縱深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截至2023年末,京津冀產(chan) 業(ye) 鏈支持計劃累計發放236億(yi) 元,支持市場主體(ti) 1.7萬(wan) 戶,2023年末全省交通、產(chan) 業(ye) 、生態“三大率先突破”領域項目貸款餘(yu) 額超1.26萬(wan) 億(yi) 元。大力支持雄安新區建設,截至2023年末,雄安新區人民幣貸款餘(yu) 額同比增長55.9%,高於(yu) 全省42.8個(ge) 百分點。
聚焦金融創新,促進多項金融政策和金融產(chan) 品落地實施。河北探索構建鋼鐵行業(ye) 轉型金融體(ti) 係,牽頭製定全國首個(ge) 定位於(yu) 鋼鐵行業(ye) 的轉型金融指導文件《河北省鋼鐵行業(ye) 轉型金融工作指引(2023—2024年版)》,為(wei) 金融機構開展鋼鐵行業(ye) 轉型金融業(ye) 務提供政策依據;大力發展綠色金融產(chan) 品創新,截至2023年末,全省綠色貸款同比增長48.5%,通過碳減排支持工具引導全省金融機構向綠色降碳領域投入低成本資金447億(yi) 元,帶動年度碳減排量約972萬(wan) 噸;多項跨境投融資便利化新政策落地河北,將跨境融資便利化試點政策等5項便利化新政策在全省範圍推廣實施;同時,經國家外匯管理局批複同意,5項高水平開放試點政策將在雄安新區先行先試。
著眼全局、提質增效 全力做好2024年金融工作
“2024年,人民銀行河北省分行將繼續堅持金融服務實體(ti) 經濟的根本宗旨,以金融高質量發展持續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陳繼明表示,2024年,在精準有效落實穩健的貨幣政策和高效服務京津冀協同發展和雄安新區建設的同時,河北將重點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
陳繼明表示,具體(ti) 包括科技金融方麵,指導金融機構開展專(zhuan) 項行動,豐(feng) 富貸款產(chan) 品,擴大科技金融供給;綠色金融方麵,引導金融機構用好碳減排支持工具,積極探索開展林權抵押貸款等業(ye) 務;普惠金融方麵,引導金融機構加大普惠小微貸款投放,引導金融機構圍繞糧食安全、高標準農(nong) 田建設、城鄉(xiang) 融合發展等重點領域加大支持力度;養(yang) 老金融方麵,引導金融機構有效針對性地豐(feng) 富養(yang) 老金融產(chan) 品供給,大力支持“銀發經濟”;數字金融方麵,加快金融數字化轉型,落實《金融科技發展規劃(2022—2025年)》,提升經營效益和服務實體(ti) 經濟的能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