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鄂爾多斯市康巴什區以工代賑讓轉移農牧民端牢飯碗

發布時間:2024-02-21 16:08:00來源: 內蒙古日報

  新春佳節,年味濃濃。在鄂爾多斯市康巴什區,紅紅的燈籠掛滿了街道,處處洋溢著喜慶的氣氛。

  看著自己掛好的一盞盞紅燈籠,年近60歲的張侯文老人,臉上露出了滿意的笑容。他感觸地說:“我們(men) 守在家門口就把錢賺了,一天300元,工程完工,老板馬上結算,錢直接打到我的卡裏。”

  張侯文老人家住康巴什區哈巴格希街道,是康巴什區轉移進城的農(nong) 民。近期他在城市街道亮化工程找了工作,半個(ge) 月就收入了3000多元。

  今年,康巴什區已有400多名轉移農(nong) 牧民在春節亮化、市政基礎設施建設、冰雪掃除等項目中務工,獲得勞動報酬100多萬(wan) 元。2024年,該區預計年內(nei) 轉移農(nong) 牧民就業(ye) 超過1000人,以工代賑項目總額將超過2000萬(wan) 元。

  鄂爾多斯市康巴什區於(yu) 2004年啟動建設,在20年的發展進程中,8000多名“原住民”(康巴什戶籍農(nong) 業(ye) 轉移人口)做出了重要的貢獻。但他們(men) 在轉移進城“農(nong) 民變市民”的過程中,受限於(yu) 職業(ye) 技能,僅(jin) 憑自身力量,難以實現增收致富。

  就業(ye) 是民生之本。康巴什區作為(wei) 鄂爾多斯市唯一的“非資源型旗區”,轉移進城農(nong) 牧民和困難群眾(zhong) 的就業(ye) ,始終是各項民生工作的“重頭戲”。但是限於(yu) 無工業(ye) 底子、城市建成期短等條件所限,就業(ye) 機會(hui) 相對較少。

  2023年3月,新修訂的《國家以工代賑管理辦法》施行,為(wei) 康巴什區做好轉移農(nong) 牧民和困難群眾(zhong) 就業(ye) ,提供了政策遵循。

  針對這一群體(ti) ,康巴什區創新思路,探索以黨(dang) 建引領的以工代賑方式,組織轉移農(nong) 牧民參與(yu) 政府投資類項目,依托“社區集體(ti) 經濟”組織,扶持轉移農(nong) 牧民勞務隊發展,構建起了“黨(dang) 委領導、街社組織、部門指導、農(nong) 民參與(yu) ”的增收致富新模式,來實現黨(dang) 的領導和共同富裕“兩(liang) 手抓”“雙提升”。

  “在高質量發展中促進‘共同富裕’,為(wei) 低收入群體(ti) 謀出路,增加務工崗位,紓困解難,讓他們(men) 增收致富。目前對康巴什區在建的15個(ge) 涉及金額260萬(wan) 元的項目,實行以工代賑方式,讓群眾(zhong) 得到更多實惠。”康巴什區康新街道辦事處副主任李帥介紹說。

  據了解,康巴什區將以工代賑促進轉移農(nong) 牧民增收致富工作,列為(wei) “一把手”工程,區級層麵成立了由區委書(shu) 記任組長的領導小組,創新設立了街道社區、區直部門、包聯單位、轉移農(nong) 牧民勞務隊等組成的“共同富裕社區黨(dang) 建聯合體(ti) ”,專(zhuan) 門出台了以工代賑促進轉移農(nong) 牧民增收致富工作方案。

  方案明確要求,所有項目建設單位,必須優(you) 先吸納在康巴什轄區居住、擁有承包土地和農(nong) 牧民身份、因城市發展和生態建設轉移進城的農(nong) 牧民,加入到工程項目建設中來,通過勞動獲取報酬。明確規定,承接業(ye) 務的自辦企業(ye) 吸納轉移農(nong) 牧民就業(ye) 比例不得低於(yu) 雇用人數的50%。

  “以工代賑惠民生、得民心、聚民力,能夠全麵推廣,受到群眾(zhong) 稱讚,我們(men) 以‘黨(dang) 建聯合體(ti) ’為(wei) 軸心,整體(ti) 謀劃實施,在解決(jue) 增收致富上下了硬功夫。”康巴什區委副書(shu) 記、政法委書(shu) 記侯猛說。

  穩就業(ye) 、惠民生,是康巴什區為(wei) 民辦實事的有力實踐。讓項目所在地老百姓,能真切享受到以工代賑方式帶來的實惠,共享改革發展的成果。

  為(wei) 讓轉移農(nong) 牧民長遠受益、持續增收,街道社區建立項目平台,通過“兩(liang) 庫一表”即“項目庫”“資源庫”“落實進度表”進行監管,並設立“輪值書(shu) 記”定期召開聯席會(hui) 議對接項目用工需求,解決(jue) 農(nong) 民工“就業(ye) 難”“用工難”。現已梳理入庫項目17個(ge) ,總金額290萬(wan) 元,勞務費用超過60%。

  推行以工代賑過程中,康巴什區由黨(dang) 建聯合體(ti) 整合人社部門、項目實施單位等各方資源,舉(ju) 辦“以工代賑共富講堂”,加強安全生產(chan) 培訓和經營風險控製培訓,累計開展技能培訓300餘(yu) 人次,幫助轉移農(nong) 牧民學會(hui) 一技之長,掌握致富技能。

  勞務經紀人楊海龍對記者說:“今年已承接康巴什區第三小學校附近清雪項目、雙駒廣場、太陽廣場亮化項目,我們(men) 現在通過以工代賑接活,非常省心,不用自己費勁兒(er) 到處去攬項目,也不用到處追著人去要款,街道都幫我們(men) 對接好了。由於(yu) 減去了中間利潤抽成環節,轉移農(nong) 牧民平均工資提高30%左右。 ”

  冬歇變冬忙,工地變戰場。冰雪場修建,熱火朝天,春節亮化,加快推進。轉移農(nong) 民袁愛琴感觸地說:“2013年,我就來到了康巴什,一直享受著政府每年6000元的補貼。為(wei) 補貼家用,自己找活打零工,工作時有時無。現在好了,有了以工代賑好政策,拓寬了我們(men) 的就業(ye) 渠道,街道社區主動幫我們(men) 找活幹,增加了收入,讓我們(men) 對未來生活充滿信心。”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2024年鄂爾多斯市政府工作報告再一次明確,要促進更高質量就業(ye) ,開發公益性崗位和就業(ye) 見習(xi) 崗位3400個(ge) 、新增城鎮就業(ye) 2萬(wan) 人以上、實施全民技能提升工程、開展補貼性職業(ye) 技能培訓1.2萬(wan) 人次以上、健全“15分鍾”就業(ye) 便民服務圈……

  勝非其難也,持之者其難也。康巴什區堅定信心、咬定目標,加大重點工程以工代賑力度,有效助力穩就業(ye) 保民生。不僅(jin) 讓群眾(zhong) 有事兒(er) 做、有錢掙,還對提升基層社會(hui) 治理水平、實現共同富裕闖出了新路,為(wei) 促進經濟社會(hui) 高質量發展走在前做示範。(記者 王玉琢)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