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新服務為汽車消費添便利

發布時間:2024-02-22 10:23:00來源: 人民網-人民日報

  從(cong) 城市的柏油馬路到鄉(xiang) 間的硬化村道,一輛輛汽車載人、載物,載起千家萬(wan) 戶的幸福生活,也悄然拉動著一個(ge) 體(ti) 量巨大的新服務市場。

  從(cong) 汽車個(ge) 性化保險到新能源車險特色化產(chan) 品服務,再到新能源汽車電池租用、汽車融資租賃,包括金融服務在內(nei) 的汽車後市場新服務不斷湧現,通過創新供給滿足消費者的多元需求。

  汽車金融服務供給更加豐(feng) 富

  “做生意要留存周轉資金,全款買(mai) 車的負擔有點重。”在廣東(dong) 省深圳市,一家從(cong) 事電子貿易的小微企業(ye) 負責人王申在二手車經銷商處看中了一輛豪華品牌二手車,購車價(jia) 68萬(wan) 元。他從(cong) 汽車金融專(zhuan) 員那裏得知,交通銀行提供二手車消費貸款服務,便決(jue) 定貸款買(mai) 車。

  “線上申請、線下麵核,前後隻用了3小時,銀行就發放購車貸款47萬(wan) 元。”王申說。

  在我國,汽車市場經過多年發展,汽車消費開始從(cong) 首購為(wei) 主加速轉向以增購、換購需求為(wei) 主,汽車消費低頻高價(jia) 、重體(ti) 驗和服務的特點更加顯著。二手車消費升溫,帶動二手車金融市場蓬勃發展,從(cong) 而又推動了二手車市場不斷壯大。

  最近,北京市民劉亮在某二手車經銷商的線上直播間看中了一輛汽車。“我有買(mai) 車的打算,了解到平安租賃提供階段性融資租賃服務,能降低購車負擔,一合計,當即就下了單。”“我們(men) 為(wei) 二手車購車用戶提供車輛評估及管理服務,提前篩選掉事故車、水泡車、調表車等,幫助消費者選擇更加真實可靠的車源。”平安租賃有關(guan) 負責人介紹。

  首付比例低,可選車型多……近年來,融資租賃服務憑借其優(you) 勢,為(wei) 越來越多消費者所選擇。2022年,商務部等17部門印發的《關(guan) 於(yu) 搞活汽車流通 擴大汽車消費若幹措施的通知》提出,有序發展汽車融資租賃,鼓勵汽車生產(chan) 企業(ye) 、銷售企業(ye) 與(yu) 融資租賃企業(ye) 加強合作,增加金融服務供給。山西、河南、廣東(dong) 等多地相關(guan) 部門發布政策,鼓勵汽車產(chan) 業(ye) 背景企業(ye) 通過設立融資租賃公司或聯合融資租賃機構,發展廠商汽車融資租賃業(ye) 務。

  以中國工商銀行為(wei) 例,目前已與(yu) 30餘(yu) 家優(you) 質汽車廠商、經銷商集團開展戰略合作,為(wei) 消費者提供從(cong) 購車到維修保養(yang) 、車輛裝飾等全鏈條、全場景金融服務。從(cong) 全國範圍看,二手車信貸需求快速增長,融資租賃方興(xing) 未艾,金融機構競相發力,共同做大汽車金融市場蛋糕。

  “在我國擴大內(nei) 需、促進消費的背景下,汽車金融領域利好政策不斷出台,為(wei) 汽車金融市場的發展帶來了新機遇,也為(wei) 汽車後市場的拓展帶來了新動力。”招商銀行研究院汽車行業(ye) 研究員潘偉(wei) 說。

  車險市場供給水平不斷提升

  “我的車因意外事故報廢。報案後,保險機構很快認定了全損,還與(yu) 4S店合作推出新車置換服務,我用車損險保額補了部分差價(jia) 買(mai) 到新車,算下來比市場價(jia) 還優(you) 惠了不少。”福建南安市民陳升說。

  在汽車後市場中,保險發揮著重要作用。汽車是大件消費,車損涉及金額大,駕車過程也存在一定人身風險。讓消費者放心買(mai) 車、用車,保險必不可少。近年來汽車產(chan) 業(ye) 加快發展,推動車險市場供給水平不斷提升,激發了汽車消費新需求。

  車險市場規模擴大。機動車保有量和投保量不斷提升,帶動車險業(ye) 務長足發展。2003年我國車險保費為(wei) 544.62億(yi) 元,到2022年,財產(chan) 保險公司機動車輛保險原保險保費收入達8210億(yi) 元。

  風險保障水平提升。《關(guan) 於(yu) 實施車險綜合改革的指導意見》自2020年開始實施,交強險有責總責任限額從(cong) 12.2萬(wan) 元提高到20萬(wan) 元,商業(ye) 車險保險責任增加。

  “跟3年前我投保的商業(ye) 車險比,保費下降了300元,保障卻沒減。以前需要另買(mai) 玻璃單獨破碎險等險種,現在相關(guan) 保障責任都納入了主險。”河南鄭州市民郭欣欣說。

  據中國保險行業(ye) 協會(hui) 數據顯示,2022年交強險承保機動車數量增長4.3%,保障金額提升4.4%,車均保費下降0.5%。“車險綜合改革惠及廣大消費者,正助力挖掘汽車消費潛力。”中國保險行業(ye) 協會(hui) 相關(guan) 負責人說。

  汽車消費延鏈催生定製服務。去年舉(ju) 行的廈門國際賽車文化節上,專(zhuan) 業(ye) 賽事精彩紛呈,體(ti) 驗活動新意迭出。當地保險機構為(wei) 相關(guan) 活動參與(yu) 者定製保險保障,包括急性醫療費用、意外醫療費用補償(chang) 、意外傷(shang) 殘賠償(chang) 等,為(wei) 推廣賽車文化護航。

  “隨著汽車營地、自駕遊、各級別賽事活動等日益豐(feng) 富,保險業(ye) 可進一步發揮專(zhuan) 業(ye) 優(you) 勢,運用科技手段,做好風險減量服務。比如,在賽事籌備階段,對場地、設施等進行全麵風險評估,提供安全建議和風險保障,運用保險杠杆開展風險管理,在賽事期間做好應急服務等。這不僅(jin) 能更好激發汽車後市場的消費需求,還能為(wei) 保險業(ye) 自身發展開辟新賽道、打開新空間。”中國社會(hui) 科學院保險與(yu) 經濟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向楠說。

  新能源車險市場服務內(nei) 容加速創新。新能源汽車規模不斷擴大,推動新能源車險業(ye) 務快速發展。2023年上半年,人保財險承保新能源車同比增長54.4%,太保產(chan) 險新能源車險保費收入同比增長65.1%。有行業(ye) 研究報告預測,到2030年新能源車險保費規模將達5000億(yi) 元以上。

  中國保險行業(ye) 協會(hui) 於(yu) 2021年底發布《新能源汽車商業(ye) 保險專(zhuan) 屬條款(試行)》。專(zhuan) 屬車險將新能源車中最為(wei) 重要的“三電”係統納入車損險保障範圍,同時將充電樁等車外設備納入承保範圍,為(wei) 廣大新能源車主增強保障。近年來,40分鍾救援加電、新能源汽車三電延保、電池超額衰減保險產(chan) 品等特色化產(chan) 品服務層出不窮,也讓消費者選購新能源汽車更放心。

  去年11月,寶馬(中國)保險經紀有限公司正式獲得保險經紀業(ye) 務許可證。自2018年以來,比亞(ya) 迪、理想、蔚來等車企紛紛進入車險行業(ye) 。專(zhuan) 家認為(wei) ,車企更了解車輛性能、客戶需求,在風險評估方麵具備一定優(you) 勢,進入保險市場有望推動車險精準定價(jia) 、降低消費成本。

  新服務供給支撐做大汽車後市場

  從(cong) 購車者的汽車消費信貸需求,到共享汽車運營方、售後配件服務方、智能終端設備提供方等各方的金融服務需求,新服務供給不斷支撐做大汽車後市場。

  創新空間更廣,推動新業(ye) 態發展。“以前貸款隻能用來買(mai) 車,今後想給車加裝配置,比如車衣貼膜、導航設備等,也能從(cong) 汽車金融公司貸款置辦。”聽完4S店銷售人員介紹最新政策,最近正在看車的北京市民張弛很是期待。

  去年,經修訂的《汽車金融公司管理辦法》施行,為(wei) 汽車金融公司擴大經營範圍、拓展營業(ye) 地域、豐(feng) 富融資渠道打開了政策空間。

  產(chan) 品更加多元,滿足細分需求。“如果一次性買(mai) 斷電池,價(jia) 位超過了自己的心理預期。選擇租用電池,現在隻需付租金,今後也能升級電池或者享受換電服務。”去年10月底,因看中電池租用服務,安徽合肥市民周彬鵬訂購了一輛蔚來汽車。

  隨著新能源汽車滲透率和保有量進一步提升,消費者對於(yu) 產(chan) 品服務的需求更加多樣化,發展新能源汽車後市場為(wei) 汽車金融帶來了新機會(hui) 。

  服務更加優(you) 質,增強顧客體(ti) 驗感。“我看中的就是這款紅旗車。”吉林長春市民竇浩寧向記者展示手機上的車輛信息。

  “現在線上就可以看到車輛的三維全景圖,信息一目了然。”竇浩寧說,這種線上看車的形式,降低了線下看車的時間和精力成本。

  看車、購車的線上化,帶動了汽車金融服務積極“上線”。打開一汽汽車金融有限公司推出的“一汽汽金”小程序,線上就能測算消費者的貸款額度,還有針對不同車型提供的多樣化金融方案。消費者能直觀地看到首付和月付金額,貸款申請、信用評估和還款等操作也可以線上完成。

  “未來,汽車金融服務的參與(yu) 主體(ti) 可圍繞‘汽車生態’各環節,為(wei) 汽車後市場發展提供高效、高質量的金融服務。”吉林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王倩說。

  (本報記者王觀、屈信明、徐靖、門傑偉(wei) )

  《 人民日報 》( 2024年02月22日 01 版)

  相關(guan) 新聞:

  更好滿足消費者多樣化需求——汽車後市場觀察之一

  加快培育汽車後市場新供給——汽車後市場觀察之二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