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進文明交流互鑒(人民觀點)
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閡,以文明互鑒超越文明衝(chong) 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優(you) 越,才能在包容“不同”中尋求“共同”,在尊重“差異”中謀求“大同”
全人類共同價(jia) 值契合了世界各國人民的共同利益、共同理想、共同追求,為(wei) 共同建設美好世界提供了正確理念指引
不久前,在阿聯酋2024年阿布紮比國際藝術節上,中國的賀歲芭蕾舞劇《過年》引發熱烈反響。寓意吉祥的仙鶴與(yu) 蒼勁的鬆樹相映生輝,扇子舞、絲(si) 綢舞、瓷器舞各具特色,糖葫蘆、轉風車、抽陀螺等營造熱鬧的廟會(hui) 場景……《過年》既包含了經典芭蕾舞的元素,也融合了眾(zhong) 多中國傳(chuan) 統舞蹈和戲曲的精華,為(wei) 阿聯酋觀眾(zhong) 送上美好的祝福。這是中華文化開放包容的生動展示,也彰顯出新時代促進文明交流互鑒和民心相通的自信和擔當。
文化既具有民族性,又具有世界性。中華文明自古就以開放包容聞名於(yu) 世,在同其他文明的交流互鑒中不斷煥發新的生命力。開放包容是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必須堅持的重要原則。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對宣傳(chuan) 思想文化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提出“七個(ge) 著力”的要求,其中之一是“著力加強國際傳(chuan) 播能力建設、促進文明交流互鑒”。堅持以習(xi) 近平文化思想為(wei) 引領,不斷開創宣傳(chuan) 思想文化工作新局麵,就要深刻認識到促進文明交流互鑒彰顯了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人開放包容的胸襟格局,就要堅持胸懷天下,以兼收並蓄的態度汲取一切人類優(you) 秀文明成果,以自信開放的姿態更好推動中華文化走出去,弘揚全人類共同價(jia) 值、落實全球文明倡議。
從(cong) 張騫西行到鑒真東(dong) 渡,從(cong) 萬(wan) 國衣冠相會(hui) 長安到海上絲(si) 路萬(wan) 裏揚波,中華文明展現著對世界文明兼收並蓄的開放胸懷。立足我國百萬(wan) 年的人類史、一萬(wan) 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深刻闡述“中華文明具有突出的包容性”,強調“開放包容始終是文明發展的活力來源,也是文化自信的顯著標誌”。從(cong) 中國看向世界,提出“文明交流互鑒是推動人類文明進步和世界和平發展的重要動力”,強調“要堅持弘揚平等、互鑒、對話、包容的文明觀”,呼籲“世界各國弘揚和平、發展、公平、正義(yi) 、民主、自由的全人類共同價(jia) 值”……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的一係列重要論述揭示了人類文明發展的基本規律,體(ti) 現了深厚的天下情懷和責任擔當。隻有更加積極主動地學習(xi) 借鑒人類優(you) 秀文明成果,才能用“人類知識的總和”為(wei) 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提供豐(feng) 沛養(yang) 分,為(wei) 破解人類共同難題、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ti) 作出應有貢獻。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鑒而豐(feng) 富。要促進人類社會(hui) 發展、共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ti) ,就必須深入了解和把握各種文明的悠久起源和豐(feng) 富內(nei) 容,讓一切文明的精華造福當今、造福人類。以共建“一帶一路”為(wei) 例,成立絲(si) 綢之路國際劇院、藝術節、圖書(shu) 館、美術館、新聞媒體(ti) 、旅遊城市等聯盟,建立“一帶一路”經濟信息網絡、共建國家出版合作體(ti) 、國際智庫合作委員會(hui) 等平台,10多年來,教育、科技、文化、衛生、體(ti) 育、媒體(ti) 、旅遊等領域的合作廣泛開展,“一帶一路”成為(wei) 一條文明交流互鑒的康莊大道。這說明,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閡,以文明互鑒超越文明衝(chong) 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優(you) 越,才能在包容“不同”中尋求“共同”,在尊重“差異”中謀求“大同”。
全人類共同價(jia) 值為(wei) 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ti) 提供了價(jia) 值支撐。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闡釋和平、發展、公平、正義(yi) 、民主、自由的全人類共同價(jia) 值時指出:“和平與(yu) 發展是我們(men) 的共同事業(ye) ,公平正義(yi) 是我們(men) 的共同理想,民主自由是我們(men) 的共同追求。”這體(ti) 現了中華文明和衷共濟、和合共生的一貫追求,反映了新時代中國對人類文明發展和前途命運的深沉思考,寄托著各國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共同企盼。全人類共同價(jia) 值契合了世界各國人民的共同利益、共同理想、共同追求,為(wei) 共同建設美好世界提供了正確理念指引。
在聯合國總部,中國政府贈送的“和平尊”被永久陳列在顯要位置。“和平尊”不僅(jin) 展示了中華民族的悠久曆史和當代文明,也體(ti) 現不同文明和文化交流互鑒、兼容並蓄、共同進步。曆史已經證明並將繼續證明:中華民族是富於(yu) “人類正義(yi) 心的偉(wei) 大民族”,中國是一個(ge) “應當對於(yu) 人類有較大貢獻”的國家,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是“為(wei) 人類進步事業(ye) 而奮鬥的政黨(dang) ”。堅定站在曆史正確的一邊、站在人類文明進步的一邊,為(wei) 應對全球共同挑戰提供更多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讓世界文明百花園姹紫嫣紅、生機盎然,我們(men) 必能以中華文明的新榮光,在文明交流互鑒中,為(wei) 人類文明進步事業(ye) 作出更多世界性貢獻。
(本係列評論到此結束)
《 人民日報 》( 2024年02月22日 05 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