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耕海而作,向海而興

發布時間:2024-02-22 16:05:00來源: 人民網-福建頻道

  2024年是新中國成立75周年,是實現“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的關(guan) 鍵一年。當前,全國各地正在按照中央經濟工作會(hui) 議確定的經濟工作總體(ti) 要求、主要目標和重點任務,深刻領會(hui) 黨(dang) 中央對經濟形勢的科學判斷,切實增強做好經濟工作的責任感使命感,抓住一切有利時機,利用一切有利條件,“看準了就抓緊幹”。人民網特別策劃推出“看準了就抓緊幹”係列報道,見證並記錄神州大地奮力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生動場景。

  累計產(chan) 氣超70億(yi) 立方米,產(chan) 油超70萬(wan) 噸。2月1日,我國首個(ge) 自營勘探開發的1500米深水大氣田“深海一號”交出新的“成績單”。自2021年投產(chan) 以來,位於(yu) 我國海南省陵水海域的“深海一號”持續高產(chan) 穩產(chan) ,成為(wei) 依托深海優(you) 勢、做大深海文章,加快深海油氣資源開發的生動注腳。

  海洋是高質量發展戰略要地。在加快建設海洋強國的當前,依托海洋資源的“藍色經濟”愈加成為(wei) 拉動我國經濟增長的新引擎。

  沿海省份正緊緊抓住“向海”資源特色,向海圖強,為(wei) 全國全域向海發展、形成優(you) 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區域經濟布局開辟新路徑。

  把握“海”的優(you) 勢: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向新”發展

  “一、二、三,走!”清晨7點,福建省寧德市蕉城區三都白基灣海域大黃魚養(yang) 殖基地已是熱火朝天,養(yang) 殖基地負責人宋向國和工人們(men) 將收獲的大黃魚打撈上秤。

  “這些魚都將當天打包發車運往全國各地。”宋向國笑著說,養(yang) 殖基地啟用“深水區養(yang) 殖模式”,實現品質和產(chan) 量雙提升,目前一共84口新型網箱,單過年這幾天就能賣出上千噸魚。

  靠海吃海,唱響海洋牧歌。從(cong) 謀“一域”至耕“全鏈”,漁業(ye) 養(yang) 殖正“向新”發展:“從(cong) 近岸淺海養(yang) 殖到深遠海離岸養(yang) 殖,從(cong) 傳(chuan) 統人工養(yang) 殖到自動化智能化養(yang) 殖”的時代已悄然到來。

  2月4日,伴隨著初升的朝陽,在山東(dong) 省青島市西海岸新區離岸120海裏的黃海海域,這個(ge) 全球第一座全潛式深海漁業(ye) 養(yang) 殖裝備——“深藍1號”的網箱箱體(ti) ,再次潛入海平麵57米以下的黃海冷水團中。

  “深藍1號”養(yang) 殖班組長楊立和養(yang) 殖操作人員吳海軍(jun) 通過水下智能監控係統及聲呐係統,實時監控著魚苗采食情況和自動化設備的運轉情況。

  “這是目前唯一一個(ge) 國家級深遠海綠色養(yang) 殖試驗區,底層海水溫度常年保持在12℃以下,是冷水魚生長的絕佳之所。”山東(dong) 海洋集團深遠海綠色養(yang) 殖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郝林介紹,“深藍1號”目前已經完成3次大規模收魚,實現了全球低緯度遠海養(yang) 殖三文魚和國產(chan) 海水三文魚養(yang) 殖“零”的突破,這些三文魚36個(ge) 小時內(nei) 就能發往全國,走上百姓餐桌。

  浙江象山縣的北歐(中國)鮭魚RAS陸基養(yang) 殖場是亞(ya) 洲最大規模的陸基大西洋鮭魚循環水養(yang) 殖工廠,目前一期工程即將完工,年產(chan) 能將達4000噸,二期項目將在近期動工建設。未來,依托該項目,象山縣將招引三文魚上下遊企業(ye) ,構建三文魚育苗、養(yang) 殖、精深加工的全產(chan) 業(ye) 鏈布局。

  “向海深耕”,已拉開新一輪的“耕海牧漁”大幕。

  挖掘“海”的價(jia) 值: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方興(xing) 未艾

  上海是我國海洋經濟最發達、海洋產(chan) 業(ye) 集聚度最高的地區之一,預計2023年全市海洋生產(chan) 總值將超過萬(wan) 億(yi) 大關(guan) 。

  激發“藍色發展”新動能,科技創新始終是第一動力。

  上海市委副書(shu) 記、市長,上海市建設現代海洋城市工作領導小組組長龔正指出,要全力推動海洋科技創新體(ti) 係建設。這個(ge) 號召很快在上海崇明(長興(xing) 島)海洋經濟發展示範區落實:區內(nei) 海洋領域R&D(科學研究與(yu) 試驗發展)投入占比大幅提升;集聚圍繞價(jia) 值鏈高端的創新研發載體(ti) ,加快推進海洋裝備產(chan) 業(ye) 鏈補鏈、固鏈、強鏈。

  當前,沿海一帶正搶抓“風口”,加速布局產(chan) 業(ye) 版圖。

  ——江蘇省南通市如東(dong) 縣的洋口港,是個(ge) “能源島、產(chan) 業(ye) 港”,如今成為(wei) 向海發展“主引擎”,待國信、協鑫、華潤等項目建成後,洋口港LNG(液化天然氣)年接卸量預計突破2000萬(wan) 噸,將成為(wei) 全國最大的LNG能源保供中心。

  ——廣東(dong) 省汕尾市近年來著力構建“風光水火核儲(chu) ”能源體(ti) 係,中廣核等一批大企業(ye) 相繼入駐。“汕尾日益成為(wei) 海洋產(chan) 業(ye) 新‘高地’。”汕尾市市長鄭海濤告訴記者。

  搶抓“藍色崛起”新風口,跑贏“變大為(wei) 強”新賽道。

  2023年,全球單機容量最大18兆瓦直驅海上風電機組、全球單機容量最大16兆瓦海上風電機組接連在福建省福清市下線。

  在浙江省舟山市,自貿試驗區做好“油氣”文章:2023年全年新增油氣庫容 160.4 萬(wan) 方,累計庫容達 3867.6 萬(wan) 方。舟山市以港口和臨(lin) 港工業(ye) 為(wei) 重點,以綠色石化項目為(wei) 龍頭布局發展油氣全產(chan) 業(ye) 鏈,建成了全國最大的石化基地。

  2024年2月18日,“深海一號”二期工程又傳(chuan) 來好消息:新建的綜合處理平台東(dong) 西組塊海上吊裝作業(ye) 在海南崖城海域順利完成,該工程建設取得新的關(guan) 鍵進展,將為(wei) 按期投產(chan) 奠定堅實基礎。

  “深海一號”二期工程項目經理劉康告訴記者,二期工程全麵投產(chan) 後,可使“深海一號”整體(ti) 的天然氣儲(chu) 量從(cong) 1000億(yi) 立方米增至1500億(yi) 立方米,高峰年產(chan) 量從(cong) 30億(yi) 立方米增至45億(yi) 立方米,將持續為(wei) 海南自貿港及粵港澳大灣區提供可靠的清潔能源,成為(wei) 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的重要氣源地。

  向海洋要空間、要資源、要效益,“藍色經濟”正破浪前行。

  釋放“海”的潛力:擴大“海絲(si) 朋友圈”

  2月1日,滿載1100標箱的“海豐(feng) 四日市”號貨輪緩緩駛離福建省廈門市海天碼頭。至此,從(cong) 廈門港始發的“絲(si) 路海運”航線累計開行突破1萬(wan) 艘次,完成集裝箱吞吐量達1116萬(wan) 標箱。

  “絲(si) 路海運”自2018年廈門啟航,是國內(nei) 首個(ge) 以航運為(wei) 主題的“一帶一路”國際綜合物流服務品牌和平台。

  “絲(si) 路海運助力重塑陸海內(nei) 外聯動、東(dong) 西雙向互濟的國際物流新格局和運貿協同發展新模式。”福建絲(si) 路海運運營有限公司總經理李南說。

  走到第六個(ge) 年頭,“絲(si) 路海運”的“朋友圈”不斷擴大——聯盟成員已達320家,命名航線突破110條……這條從(cong) 福建出發的“黃金水道”越行越寬。

  海,包容萬(wan) 物,通達四方。從(cong) 千年前“漲海聲中萬(wan) 國商”到新時代21世紀海上絲(si) 綢之路,海洋承載著中國人未變的“藍色夢想”——那是對於(yu) 開放和交流的渴望。

  轉身向海、依港開放。從(cong) 港口看我國對外開放,數十載耕耘終不負:上海港,2023年集裝箱吞吐量達到4915.8萬(wan) 標準箱,連續14年蟬聯世界第一;廣西北部灣國際門戶樞紐港,通達全球集裝箱港口,聯通內(nei) 陸腹地,已成為(wei) 西部陸海新通道陸海相接的重要節點——沿著這條國際大通道,越來越多東(dong) 盟國家的農(nong) 產(chan) 品進入中國市場,中國的新能源、新材料等產(chan) 品也走進東(dong) 盟國家。

  所當乘者勢也,不可失者時也。“向海圖強、開放發展”,激發全國上下向“海”要開放、要發展。

  新年伊始,沿著我國漫長的海岸線行走,由南向北,目之所及,一派生機勃勃:

  在廣東(dong) ,總投資約20億(yi) 元的廣州南沙國際港航中心項目正式開建,這是南沙首個(ge) 集航運調度、港航商務、口岸服務、商業(ye) 休閑等多功能於(yu) 一體(ti) 的現代化港航中心。

  在浙江,隨著國際航行船舶“以星羅安達”輪緩緩靠泊在寧波舟山港穿山港區集裝箱碼頭2號泊位,寧波舟山港全新的南美西航線順利開通運營。

  在上海,全球集裝箱航運企業(ye) 馬士基在自貿區臨(lin) 港新片區設立的國際中轉集拚中心正式揭牌,將推動上海港國際中轉集拚業(ye) 務發展。

  …………

  起步決(jue) 定後勢。向“海”看,“抓緊幹”,“中國開放之門”才能越開越大。

  (鍾巧花、林曉麗(li) 、蘭(lan) 誌飛、毛雷、孟凡盛、龔莎、王文娟、顧玉雪、王繼亮、張麗(li) 瑋、王雅蝶、馮(feng) 肖慧)

  (責編:劉穎婕、邢曼華)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