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以鄉村全麵振興推動現代化建設 拓寬增收渠道讓農民富起來
日前,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江蘇指導“三農(nong) ”工作的第12個(ge) 省委一號文件《關(guan) 於(yu) 學習(xi) 運用“千萬(wan) 工程”經驗落實農(nong) 業(ye) 現代化走在前重大要求有力有效推進鄉(xiang) 村全麵振興(xing) 的實施意見》正式發布。2月22日,省政府新聞辦公室舉(ju) 行新聞發布會(hui) ,對省委一號文件進行解讀。
江蘇是農(nong) 業(ye) 大省,長期以來,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經濟發展多項指標居全國領先水平,呈現出農(nong) 業(ye) 增產(chan) 、農(nong) 民增收、農(nong) 村繁榮發展的良好局麵。為(wei) 更好地實現鄉(xiang) 村振興(xing) ,今年江蘇提出了“穩產(chan) 、增收、四提升”目標,通過大力促進農(nong) 民持續增收、加強農(nong) 業(ye) 全產(chan) 業(ye) 鏈建設、加大關(guan) 鍵技術攻關(guan) 和成果推廣應用力度,推動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發展整體(ti) 躍升。
科技支撐“端牢”8500萬(wan) 人飯碗
“江蘇糧食總產(chan) 量連續10年穩定在700億(yi) 斤以上,2023年達到759.5億(yi) 斤的曆史新高。”江蘇以占全國1.1%的國土麵積、占全國3.2%的耕地,生產(chan) 了全國5.5%的糧食,從(cong) 江蘇省委副秘書(shu) 長李榮錦發布會(hui) 現場列舉(ju) 的這組數據可以看出,作為(wei) 農(nong) 業(ye) 大省,去年江蘇端穩全省8500萬(wan) 人飯碗,為(wei) 國家糧食安全作出了貢獻。
2023年,江蘇全省糧食平均單產(chan) 達到463.8公斤/畝(mu) ,比全國高19%,在13個(ge) 主產(chan) 省中列第三位,其中水稻單產(chan) 首次突破600公斤/畝(mu) ,達到601.3公斤/畝(mu) ,穩居水稻主產(chan) 省第一位。圍繞“著力提高糧食綜合產(chan) 能”,今年江蘇將堅持穩麵積、增單產(chan) 兩(liang) 手發力,確保全省今年糧食播種麵積8124.9萬(wan) 畝(mu) ,糧食總產(chan) 量752.1億(yi) 斤。為(wei) 實現這一目標,今年江蘇將深入實施主要糧油作物單產(chan) 提升行動,推進良田、良種、良機、良法深度融合、集成創新,促進大麵積均衡增產(chan) 。在落實新一輪國土空間規劃明確的耕地和永久基本農(nong) 田保護任務,嚴(yan) 守耕地紅線,加強耕地用途管製,堅決(jue) 遏製耕地“非農(nong) 化”、永久基本農(nong) 田“非糧化”,做到良田糧用。 不同於(yu) 以前,今年江蘇將取消對產(chan) 糧大縣資金配套要求,加大對全國整區域推進高標準農(nong) 田建設試點工作支持力度,高標準農(nong) 田建設省級總投入不低於(yu) 上年。同時,圍繞“穩麵積、增單產(chan) ”,江蘇將把著力點放到大麵積單產(chan) 提升上來,集聚良田良種良機良法,建設耕地有機質提升示範區,加快中低產(chan) 田改造、“小田變大田”改革試點,提高集中連片生產(chan) 規模水平。在解決(jue) 糧食生產(chan) 種業(ye) “卡脖子”問題方麵,江蘇將加快推進現代種業(ye) 振興(xing) ,建設生物育種鍾山實驗室、南京農(nong) 創中心等重大種業(ye) 基礎平台和商業(ye) 化育種創新中心,創製一批特異性、突破性種質資源,選育推廣優(you) 質、高產(chan) 、抗逆的引領性新品種。通過全程機械化與(yu) 智能化推進行動,提升農(nong) 機智能化綠色化水平。
拓寬增收渠道讓農(nong) 民富起來
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工作,說一千、道一萬(wan) ,增加農(nong) 民收入是關(guan) 鍵。江蘇農(nong) 民收入一直走在全國前列,但對比部分地區仍有很大差距。針對這一短板,今年省委一號文件圍繞“大力促進農(nong) 民持續增收”提出了重點舉(ju) 措,促進農(nong) 村勞動力充分就業(ye) 就是其中之一。為(wei) 切實增加農(nong) 民收入,江蘇將健全就業(ye) 公共服務體(ti) 係,優(you) 化鄉(xiang) 村就業(ye) 環境和服務供給,建立有利於(yu) 農(nong) 民靈活就業(ye) 和適應新就業(ye) 形態特點的用工製度,帶動農(nong) 民實現家門口增收致富。通過跨區域信息共享和有組織勞務輸出機製,深入實施勞務品牌培育建設工程,推廣“基層黨(dang) 支部+勞務合作社”發展模式,打造50個(ge) 有代表性的勞務品牌。
在全麵創新創業(ye) 時代,為(wei) 支持農(nong) 民工等人員返鄉(xiang) 創業(ye) ,江蘇將實施“新農(nong) 菁英”培育,開展農(nong) 業(ye) 職業(ye) 技能、新型農(nong) 業(ye) 經營主體(ti) 帶頭人、涉農(nong) 專(zhuan) 業(ye) 大學生創業(ye) 等培訓和農(nong) 民中高等學曆教育,壯大農(nong) 村創業(ye) 隊伍。支持建設各類農(nong) 村創業(ye) 園區和孵化實訓基地,對創業(ye) 主體(ti) 開展一體(ti) 化、全鏈條孵化服務。同時,持續開展“創響江蘇”等主題活動,做好土地流轉、項目選擇、科技推廣等服務,完善富民創業(ye) 擔保貸款貼息、創業(ye) 補貼、用地政策,落實相關(guan) 稅收優(you) 惠政策。
針對麵臨(lin) 的新形勢、新要求,江蘇將發展壯大工業(ye) 企業(ye) ,實行以工補農(nong) 、工農(nong) 互促。發揮農(nong) 業(ye) 龍頭企業(ye) 、合作社等主體(ti) 的帶動作用,建強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化聯合體(ti) 等聯農(nong) 帶農(nong) 載體(ti) 。實施“農(nong) 墾社會(hui) 化服務+地方”行動。健全新型農(nong) 業(ye) 經營主體(ti) 和涉農(nong) 企業(ye) 扶持政策與(yu) 帶動農(nong) 戶增收掛鉤機製。切實加強對種糧農(nong) 民的支持。支持小農(nong) 戶通過股份合作、生產(chan) 托管等多種形式參與(yu) 規模化、產(chan) 業(ye) 化經營。鼓勵以出資、合作開發、入股經營等方式盤活利用農(nong) 村資源資產(chan) ,增加農(nong) 民財產(chan) 性收入,持續縮小城鄉(xiang) 居民收入差距。
建設農(nong) 業(ye) 全產(chan) 業(ye) 鏈促進產(chan) 業(ye) 振興(xing)
鄉(xiang) 村振興(xing) ,產(chan) 業(ye) 先行,產(chan) 業(ye) 興(xing) 旺是解決(jue) 農(nong) 村各種問題的前提。今年省委一號文件明確提出,江蘇將通過加強農(nong) 業(ye) 全產(chan) 業(ye) 鏈建設,提升鄉(xiang) 村產(chan) 業(ye) 發展水平。在農(nong) 業(ye) 建設方麵,江蘇將實施糧經飼統籌、農(nong) 林牧漁並舉(ju) 、產(chan) 加銷貫通、農(nong) 文旅融合,將農(nong) 業(ye) 建設成為(wei) 現代化大產(chan) 業(ye) 。為(wei) 做好做足“土特產(chan) ”文章,江蘇將鼓勵每個(ge) 農(nong) 業(ye) 大縣至少培育1個(ge) 10億(yi) 元以上特色產(chan) 業(ye) 。同時,健全完善“4+13+N”農(nong) 業(ye) 全產(chan) 業(ye) 鏈體(ti) 係,培育建設一批市域、縣域農(nong) 業(ye) 全產(chan) 業(ye) 鏈。完善現代農(nong) 業(ye) 標準,推進現代農(nong) 業(ye) 全產(chan) 業(ye) 鏈標準化基地建設。通過推動農(nong) 產(chan) 品加工優(you) 化升級,持續打造20個(ge) 高水平農(nong) 產(chan) 品加工集中區和一批產(chan) 業(ye) 集群、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強鎮。開展優(you) 質農(nong) 業(ye) 企業(ye) 分類培育,爭(zheng) 取打造更多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ye) 。
近年來,江蘇以鄉(xiang) 村物質空間環境改善為(wei) 觸媒,帶動社會(hui) 資源流入鄉(xiang) 村,促進農(nong) 村一、二、三產(chan) 業(ye) 融合發展。為(wei) 培育鄉(xiang) 村產(chan) 業(ye) 新業(ye) 態新模式,省委一號文件提出,加快農(nong) 業(ye) 與(yu) 旅遊、文化、教育、健康、體(ti) 育等產(chan) 業(ye) 深度融合。持續舉(ju) 辦“蘇韻鄉(xiang) 情”休閑農(nong) 業(ye) 係列推介活動,培育10個(ge) 休閑農(nong) 業(ye) 精品區。深化拓展“水韻江蘇”品牌內(nei) 涵,持續辦好省鄉(xiang) 村旅遊節、“綠美江蘇生態旅遊”係列推介活動。實施農(nong) 村電商高質量發展工程,鼓勵發展農(nong) 產(chan) 品電商直采、定製生產(chan) 、“生鮮電商+冷鏈宅配”和“直播電商+產(chan) 地倉(cang) +寄遞”等新模式。強化未來食品技術創新,加快發展主食加工、預製食品、功能食品等新業(ye) 態。推進農(nong) 產(chan) 品冷鏈物流骨幹網建設。聚焦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關(guan) 鍵薄弱環節和小農(nong) 戶,拓展農(nong) 業(ye) 社會(hui) 化服務領域和模式,培育服務品牌15個(ge) 。推進供銷合作社農(nong) 業(ye) 社會(hui) 化服務網絡建設。深化“一帶一路”農(nong) 業(ye) 合作。
隨著綠色發展的號角吹響,江蘇全麵推進農(nong) 業(ye) 綠色發展。今年江蘇將啟動新一輪太湖地區農(nong) 業(ye) 綠色發展行動。持續抓好長江十年禁漁,嚴(yan) 格執行海洋伏季休漁製度。紮實推進化肥農(nong) 藥減量增效行動,繼續開展實名製購買(mai) 定額製使用試點,持續推廣肥藥集采統配模式。全省化肥施用量較2020年削減2.5%,化學農(nong) 藥使用量較2020年下降2%以上。因地製宜推廣秸稈科學還田離田。促進種養(yang) 循環、農(nong) 牧結合,畜禽糞汙資源化利用率達95%。紮實推動農(nong) 藥包裝廢棄物、廢舊農(nong) 膜等回收處置,全省廢舊農(nong) 膜回收率達到89.5%。建設國家農(nong) 業(ye) 綠色發展先行區。強化池塘養(yang) 殖尾水治理,實施池塘生態化改造。(張韓虹)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