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對話穿越時空
2024年新年伊始,故宮博物院在午門展廳推出“埃爾奧拉——阿拉伯半島的奇跡綠洲”“曆史之遇——中國與(yu) 西亞(ya) 古代文明交流展”和“璀璨波斯——伊朗文物精華展”三大展覽,聚焦中國與(yu) 西亞(ya) 古代文明間的交流互鑒,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閡、文明互鑒超越文明衝(chong) 突、文明包容超越文明優(you) 越,切實踐行習(xi) 近平主席提出的全球文明倡議。
曆史之遇,文明之約
回溯曆史,在世界範圍內(nei) ,不同國家、不同人群之間不同層次的交流從(cong) 未停止。這是被考古證實的成果。絲(si) 綢之路東(dong) 西長達萬(wan) 裏,南北寬數千裏,是不同國家、不同地區的人們(men) 曆經千年共同構成的人類文明交流通道。由於(yu) 商品各有不同,絲(si) 綢之路的往來體(ti) 係又分為(wei) “寶石之路”“香料之路”“棉花之路”“陶瓷之路”等。通過絲(si) 綢之路,人們(men) 不僅(jin) 貢獻自身創造,也從(cong) 異域和遠方換得各類商品,豐(feng) 富美化了物質文化生活,進而帶動生產(chan) 技術、文化認知和宗教信仰的廣泛傳(chuan) 播互動。中國和西亞(ya) 地區國家正是通過絲(si) 綢之路彼此連接、交流互鑒。
伊朗和沙特阿拉伯地處西亞(ya) ,這裏是人類文明的發源地之一,孕育了蘇美爾、赫梯、古巴比倫(lun) 、亞(ya) 述、波斯、阿拉伯等古老文明。數千年間,西亞(ya) 文明和以中國為(wei) 代表的東(dong) 亞(ya) 文明之間的交流推動絲(si) 綢之路迤邐萬(wan) 裏,帶動亞(ya) 洲國家和地區共同發展。
當曆史的宿遇沉澱為(wei) 共同的記憶,當下的對話將搭建起相知相親(qin) 的橋梁。
為(wei) 讓公眾(zhong) 更加直觀地認識中華文明、波斯文明與(yu) 阿拉伯文明相互成就的結晶,深刻理解文明交流互鑒的重大意義(yi) ,自2019年起,故宮博物院與(yu) 伊朗國家博物館,伊朗文化遺產(chan) 、旅遊和手工藝部,法國埃爾奧拉發展署,伊朗駐華大使館,沙特駐華大使館等機構進行溝通,與(yu) 伊朗、法國和沙特多國學者展開交流,曆時4年,努力促成此次展覽。
1月,聚焦中國、伊朗和沙特的三大文物展覽同期在午門3個(ge) 展廳展出,古老文明的瑰寶跨越山海,共赴一場曆經千年的文明之約。置身於(yu) 浩瀚的文明海洋,曆史在此重新相遇,現實在此對話交融,譜寫(xie) 不同文明互學互鑒、共同發展的絢麗(li) 華章。
聲色形意,絲(si) 路長卷
此次三大展覽各具特色,經由“曆史之遇”展串聯,連綴起絲(si) 綢之路上重要文明有聲有色、有形有意的曆史長卷。其中“璀璨波斯”展位於(yu) 午門東(dong) 雁翅樓,薈萃伊朗多家博物館收藏的216件珍貴文物,時間跨度近3000年。
伊朗是西亞(ya) 文明古國,與(yu) 中國的友好往來源遠流長。公元前121年,西漢遣使張騫拜訪安息國王米特裏達梯二世,漢朝與(yu) 安息建立了正式商貿關(guan) 係。自此,兩(liang) 大文明交流的例證遍布絲(si) 綢之路。例如,伊朗作為(wei) 最早使用銀幣的國家之一,其銀幣製度對周邊地區產(chan) 生深遠影響,各種西亞(ya) 銀幣在絲(si) 綢之路上廣為(wei) 流通。《史記·大宛列傳(chuan) 》所載的大宛銀幣“以銀為(wei) 錢,錢如其王麵,王死輒更錢,效王麵焉”便應受波斯銀幣影響,包括絲(si) 綢之路重鎮敦煌等中國多地也出土了各種波斯銀幣。唐朝與(yu) 波斯的聯係尤為(wei) 密切,從(cong) 畫家閻立本《步輦圖》中的宮女服飾,到金銀器和玻璃器的紋樣,均留下雙方在藝術和宗教等領域密切交流的痕跡。
基於(yu) 文明溝通往來的曆史脈絡,“璀璨波斯”展著重挑選能夠凝練體(ti) 現文明交流對話的文物實證。出土於(yu) 伊朗西阿塞拜疆省塔卡布市的拉傑瓦迪納彩龍紋釉磚可以追溯至14世紀,青金石釉琉璃磚上有精美的貼金箔龍紋,其風格和元青花瓷器上的龍紋如出一轍,可見它是受中國風格影響、在當地生產(chan) 的精美裝飾品。值得一提的是,元青花瓷器所用的呈色劑“蘇麻離青”恰恰來自伊朗,說明元青花的誕生是西亞(ya) 工匠和中國工匠的合作結晶。當時,元青花瓷器燒成後即大量輸往伊朗;如今,伊朗仍是收藏元青花瓷器最多的國家之一。
“曆史之遇”展位於(yu) 午門正殿,以故宮博物院典藏文物為(wei) 基礎,匯集伊朗國家博物館等10家國內(nei) 外考古文博機構的266件(組)代表性藏品及圖片,通過回望中國與(yu) 西亞(ya) 相遇相知的曆史,呈現中國與(yu) 西亞(ya) 古代文明在技術、藝術、文化與(yu) 思想等方麵的交流互鑒,講述絲(si) 綢之路上的中國故事,展示中華文明包容、創新的文化特質。
“曆史之遇”展將中華五千多年的文明精粹及代表中國與(yu) 西亞(ya) 之間文明交流的諸多文物集於(yu) 一殿,每件文物都鐫刻著中國與(yu) 西亞(ya) 文明的共同印記,每件器物均成為(wei) 文明交流對話的忠實記錄:青銅器不僅(jin) 是代表秩序與(yu) 和諧的中國禮樂(le) 製度的象征,由青銅和鐵製成的工具、農(nong) 具和兵器,更進一步展示出冶煉技術的傳(chuan) 入在中華文明發展進程中起到的重要作用;來自中國的絲(si) 綢在向外傳(chuan) 播、譽滿天下的同時,也吸收了來自波斯等地的織造工藝,綻放出更加豔麗(li) 繁複的花朵;出土於(yu) 法門寺地宮的刻紋玻璃盤,見證了中國與(yu) 阿拉伯文化的密切交流,盤心的裝飾圖案昭示著唐青花瓷器上同類圖案的來源,說明當時中國與(yu) 阿拉伯的文化交往已達到一定深度與(yu) 廣度。
“埃爾奧拉”展位於(yu) 午門西雁翅樓。展覽創新融合聲光技術,以精彩紛呈的沉浸式觀展體(ti) 驗,為(wei) 觀眾(zhong) 展現沙特西北部城市埃爾奧拉壯麗(li) 的沙漠河穀綠洲景觀和繁榮悠久的曆史文化,通過230餘(yu) 件展品講述7000年來人類在埃爾奧拉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的故事,闡釋人類如何改造這裏嚴(yan) 苛的生存環境,又如何受到環境的影響,在這裏創造出人間“奇觀”。
此次展出的眾(zhong) 多文物中,一類叫來通的文物備受關(guan) 注。來通是流行於(yu) 西亞(ya) 的一種飲酒器,酒從(cong) 大口注入,從(cong) 小口流出。“璀璨波斯”展陳列的一係列來通中,最引人矚目的是翼獅金來通,製造於(yu) 公元前500年至公元前450年,是阿契美尼德王朝的產(chan) 物。長著雙翼的獅子前腿趴伏,後腿變成了高高仰起的杯口,完好無損、金光燦燦。西亞(ya) 文化與(yu) 中國文化通過絲(si) 綢之路相互影響,來通在唐時已進入宮廷,並逐漸演變出各種不同器型。“曆史之遇”展中的唐三彩鴨式杯就呈現出這種文化交流因素的影響,來通也成為(wei) 絲(si) 綢之路文化交流與(yu) 交融的典型例證。
通過展覽展出的700餘(yu) 件(組)文物,中國、伊朗、沙特三大文明古國在午門展廳深情凝視、深度對話,展示出促進文明發展與(yu) 文明中心形成的“天時、地利、人和”諸要素,揭示了絲(si) 綢之路上文明成就的背後,應是平等、互鑒、對話、包容的文明交流。
美美與(yu) 共,互鑒之橋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鑒而豐(feng) 富。
此次中國與(yu) 西亞(ya) 古代文明展覽的策辦,是故宮博物院落實全球文明倡議的重要舉(ju) 措,通過將中國與(yu) 西亞(ya) 文明交流互鑒的曆史呈現給廣大觀眾(zhong) ,傳(chuan) 承中華文化之美,搭建文明互鑒之橋,探尋絲(si) 綢之路上交流互鑒的文明發展之路。
故宮博物院肩負著真實完整地保護並負責任地傳(chuan) 承弘揚故宮承載的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曆史使命,其任務和目標是通過學術研究,舉(ju) 辦不同文明的交流展覽,深入推動文明交流互鑒,增進各國人民之間的相互了解,並進一步了解人類文明史,了解各種文明、文化之間的關(guan) 係與(yu) 關(guan) 聯,了解以和平和交流為(wei) 主旋律的絲(si) 路精神,向世界展示中華文明突出的連續性、突出的創新性、突出的統一性、突出的包容性、突出的和平性,使故宮博物院真正發揮“中華文明會(hui) 客廳”的作用。
未來,故宮博物院將與(yu) 國內(nei) 外博物館及其他機構一道,踐行文化交流、文明互鑒理念,共同挖掘並展示好文物承載的人類文明和當代價(jia) 值,從(cong) 曆史中獲得智慧與(yu) 啟迪,推動不同文化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為(wei) 共建“一帶一路”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ti) 作出更多努力與(yu) 更大貢獻。
(作者為(wei) 故宮博物院院長)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