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天津:戰略牽引開新局 勇擔使命譜新篇

發布時間:2024-02-27 10:36:00來源: 天津日報

  原標題:戰略牽引開新局 勇擔使命譜新篇(圖)

  10年,一個(ge) 重大戰略的擘畫實施。

  10年,一部載入史冊(ce) 的春華秋實。

  又到攜希望和夢想出發的早春。在喜迎新中國成立75周年的重要節點,在京津冀協同發展重大國家戰略實施10周年的重要時刻,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親(qin) 臨(lin) 天津視察指導工作,看望慰問幹部群眾(zhong) ,並發表重要講話,希望天津聚焦經濟建設這一中心工作和高質量發展這一首要任務,以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為(wei) 戰略牽引,勇擔使命、開拓進取,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大都市,奮力譜寫(xie) 中國式現代化天津篇章。

  回首過往10年,感懷激蕩心間。在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親(qin) 自謀劃、親(qin) 自部署、親(qin) 自推動下,京津冀打破“一畝(mu) 三分地”思維定式,一張圖規劃、一盤棋建設、一體(ti) 化發展,三地相互融合、協同發展的壯美畫卷在京畿大地徐徐鋪展。

  為(wei) 一域增光,為(wei) 全局添彩。天津人民牢記囑托,把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作為(wei) 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大都市的大戰略、主戰略,以大局意識、擔當精神,拚搏奮鬥,開拓創新,精心謀劃協同的事,用心做好天津的事,在推動京津冀成為(wei) 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先行區、示範區中展現天津作為(wei) 、貢獻天津力量。

  科學指引繪就藍圖 協同“一盤棋”

  回溯協同步履,思想一路領航。

  2013年5月,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視察天津,提出“三個(ge) 著力”重要要求,強調加強京津合作,譜寫(xie) 新時期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的“雙城記”。

  2014年2月26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主持召開座談會(hui) 並發表重要講話,在新時代謀篇落子第一個(ge) 區域重大戰略,京津冀協同發展上升為(wei) 國家戰略,開啟大變革、大跨越的曆史性一步。

  2019年1月,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視察京津冀,主持召開座談會(hui) 並發表重要講話,在更大範圍、更深層次、更高水平上推動協同發展向著一體(ti) 化目標加快邁進。

  2023年5月,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再次踏訪京畿大地,主持召開深入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座談會(hui) ,賦予京津冀“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先行區、示範區”的戰略定位。

  時間跨入2024年,在政通人和、喜慶歡笑的渤海灣畔,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從(cong) 推進區域協調發展的戰略高度,賦予天津新的使命——

  “以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為(wei) 戰略牽引,勇擔使命、開拓進取,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大都市,奮力譜寫(xie) 中國式現代化天津篇章。”

  “要圍繞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走深走實,深入推進區域一體(ti) 化和京津同城化發展體(ti) 製機製創新,唱好京津‘雙城記’,有效貫通區域創新鏈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資金鏈人才鏈。”

  “在公共服務上要加強共建共享,在社會(hui) 治理上要強化同城效應。”

  “要加強與(yu) 北京的科技創新協同和產(chan) 業(ye) 體(ti) 係融合,合力建設世界級先進製造業(ye) 集群。”

  ……

  從(cong) 全局謀劃一域,以一域服務全局,總書(shu) 記為(wei) 天津標注發展坐標,明確發展路徑。

  時間是最忠實的記錄者,也是最偉(wei) 大的見證者。

  沿著總書(shu) 記指引的方向,從(cong) 重點突破到全麵推進,宏偉(wei) 藍圖變為(wei) “實景圖”。京津冀牢牢牽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這個(ge) “牛鼻子”,讓資源合理流動和配置,並通過協同創新實現生產(chan) 力再造,經濟總量連跨5個(ge) 萬(wan) 億(yi) 元台階。2023年京津冀地區生產(chan) 總值10.4萬(wan) 億(yi) 元,按現價(jia) 計算,達2013年的1.9倍。

  沿著總書(shu) 記指引的方向,圍繞將黨(dang) 的二十大精神付諸實踐、見諸行動,天津紮實實施以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為(wei) 引領的高質量發展“十項行動”,出台《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走深走實行動方案》,近百個(ge) 重大項目、200餘(yu) 項重點工作“清單化”推進;在黨(dang) 政主要領導、副省(市)長、京津冀聯合辦、專(zhuan) 題工作組四個(ge) 層麵,形成協同工作機製體(ti) 係;

  組織召開專(zhuan) 題研討會(hui) ,廣邀知名專(zhuan) 家學者,建言獻策、“把脈開方”。

  建立高頻高效“握手”通道,天津積極“擁抱”各路央企,全方位深化與(yu) 國家部委、央企、央院合作,中海油、中石化、中鐵建、通用技術集團等一批央企在津重倉(cang) 布局,中海油環渤海新能源、中鐵建交通運營公司等40家央企二、三級子公司注冊(ce) 落地。去年,市場化機製引進疏解功能資源在津新設機構1793家、總投資超過1830億(yi) 元。

  作為(wei) 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關(guan) 鍵落子”,天津濱海—中關(guan) 村科技園累計注冊(ce) 企業(ye) 近5000家,寶坻京津中關(guan) 村科技城累計注冊(ce) 企業(ye) 超1500家,兩(liang) 個(ge) 園區與(yu) 北京中關(guan) 村的融合發展形成示範效應。被納入《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的武清京津產(chan) 業(ye) 新城,源源不斷吸引來自北京的創新種子,去年總投資超70億(yi) 元的34個(ge) 優(you) 質項目紮堆簽約落地。

  深度融合激活動能 舞起“一條龍”

  高質量發展,靠發展新質生產(chan) 力推動;推動新質生產(chan) 力加快發展,靠做好創新這篇大文章。作為(wei) 擁有豐(feng) 富科教資源的全國先進製造研發基地,天津堅持在加強協同創新和產(chan) 業(ye) 協作上下功夫,唱好京津“雙城記”,舞動創新鏈產(chan) 業(ye) 鏈人才鏈深度融合“一條龍”。

  去年5月,天開高教科創園(以下簡稱天開園)開園,積極對接北京創新資源,為(wei) 科技成果轉化和企業(ye) 培育,提供從(cong) 概念驗證到小試中試再到金融扶持等全方位支撐,僅(jin) 僅(jin) 半年多,引來1300餘(yu) 家企業(ye) 注冊(ce) ,攜手打開“創新的天空”,激活協同發展新動能。

  “我們(men) 期望立足天開園、服務天津、輻射京津冀,助力更多科技成果完成從(cong) 實驗室到市場化的‘驚險一躍’。”天開智算(天津)有限公司總經理趙毅說。這家為(wei) 大數據和人工智能企業(ye) 提供基礎算力支持的公司,核心技術來自北京中關(guan) 村企業(ye) 清微智能,落戶天開園短短幾個(ge) 月,合同訂單額已達4000萬(wan) 元。“今年計劃再投資1.2億(yi) 元,在天津建設200P(每秒20億(yi) 億(yi) 次計算速度)的智算中心,相當於(yu) 原來10萬(wan) 台服務器的計算能力,為(wei) 更多企業(ye) 提供算力服務,今年總營收有望達到1億(yi) 元。”他充滿信心。

  天津充分發揮先進製造研發優(you) 勢,與(yu) 北京科技創新優(you) 勢強強聯手,“北京研發、天津轉化”成勢見效,讓越來越多科技成果從(cong) “實驗室”快速走向“生產(chan) 線”,轉化為(wei) 新質生產(chan) 力。去年全年,北京流向天津各類技術合同額總計2324項,成交額同比增長84.7%。

  從(cong) 共建協同創新體(ti) 係到共育先進製造業(ye) 集群,京津冀三地聯合繪製重點產(chan) 業(ye) 鏈圖譜,圍繞高端工業(ye) 母機、網絡安全和工業(ye) 互聯網、氫能、生物醫藥、新能源和智能網絡汽車、機器人6條產(chan) 業(ye) 鏈,梳理出229個(ge) 技術“卡點”、174個(ge) 產(chan) 業(ye) 鏈“堵點”,確定1691家重點企業(ye) 清單,推動優(you) 勢產(chan) 業(ye) 成龍配套、成鏈成群。

  作為(wei) 網絡安全產(chan) 業(ye) 鏈中電子產(chan) 品子鏈的鏈主企業(ye) ,聯想集團在天津的創新產(chan) 業(ye) 園去年年底正式投產(chan) 。在智能化生產(chan) 車間裏,兩(liang) 條長達120米的產(chan) 線能同時生產(chan) 8款不同係列的筆記本電腦,日產(chan) 量8000台,最快每9秒下線一台。“投產(chan) 以來,我們(men) 已經能夠穩定達到設計產(chan) 能。”產(chan) 業(ye) 園負責人說。

  與(yu) 此同時,圍繞聯想集團在全國的1500多家合作企業(ye) ,京津冀三地展開聯合招商,加強與(yu) 長三角、大灣區的跨區域合作,目前已有4家企業(ye) 與(yu) 天津產(chan) 業(ye) 鏈夥(huo) 伴簽約。通過三地攜手不斷完善鏈上合作,產(chan) 業(ye) 鏈韌性持續增強。

  截至目前,天津已有120餘(yu) 家汽車零部件企業(ye) 為(wei) 北京整車廠配套,吸引一批智能網聯汽車企業(ye) 來津發展。匯聚信創產(chan) 業(ye) 上下遊企業(ye) 超1200家,規模突破1000億(yi) 元,躋身國內(nei) 第一梯隊,對包括京津冀在內(nei) 的全國地區形成有力示範和帶動效應。空客天津A320係列飛機第二條總裝線項目開工建設,投運後天津將形成兩(liang) 條單通道和一條雙通道飛機生產(chan) 線的生產(chan) 能力,積極助力全國航空工業(ye) 發展和航空市場複蘇。常態化舉(ju) 辦京津產(chan) 業(ye) 握手鏈接洽談會(hui) ,去年累計簽約和落地合作項目44個(ge) ,意向投資超270億(yi) 元。

  公共服務共建共享 幸福“一卡通”

  10年來,京津冀三地不斷擴展公共服務共建共享,協同紅利讓人們(men) 看到變化、得到實惠,獲得感顯著提升。

  隨著人口流動加快,跨省異地就醫成為(wei) 許多人的剛需。醫療資源共享不斷推進,越來越多便民惠民措施,為(wei) 患者節省來回奔波的時間成本,也大大減輕經濟負擔。

  “現在確實是方便多了,以前過來看病需要備案、墊付,有時手續不齊全還要兩(liang) 地來回跑,我們(men) 外地來看病的人實在是折騰。”馬桐君是河北省廊坊市人,跟隨家人在我市河東(dong) 區居住,起初最不適應的就是看病報銷手續繁瑣,“現在不僅(jin) 醫藥費當時就結算了,很多醫療報告和記錄網上就能查看,有些還能醫院互認。”

  京津冀在全國率先實現區域內(nei) 異地就醫住院、普通門診和門診慢特病醫療費用直接結算“免備案”,“異地看病難”問題得到妥善解決(jue) 。目前,已有50項臨(lin) 床檢驗結果在京津冀685家醫療機構實現互認,有30項醫學影像檢查結果在京津冀503家醫療機構實現互認,三地醫療服務同質化水平有力提升。

  教育、社保、養(yang) 老等領域合作持續深入。天津一批職業(ye) 院校進行“結對子”合作,建成天津師範大學京津冀教育協同發展實訓基地,11所天津高校與(yu) 京冀65所高校共建32個(ge) 教育聯盟。實現專(zhuan) 業(ye) 技術人員職稱資格、外籍人才流動資質等互認,發布全國首個(ge) 人力資源服務區域協同的地方標準。三地還加快實現社保卡跨省通用、一卡多用、線上線下場景融合發展。深化協同讓跨城養(yang) 老漸入佳境,三地建立健全京津冀養(yang) 老協同專(zhuan) 題工作機製,在養(yang) 老產(chan) 業(ye) 壯大的同時,養(yang) 老領域人才交流互通也不斷加深。

  剛剛過去的春節假期,京津冀文旅部門共同策劃推出“歡樂(le) 京津冀 一起過大年”新春文旅係列活動, 豐(feng) 盛的文旅“大餐”吸引三地群眾(zhong) 輪流打卡,人氣飆升。

  “2小時,你可能沒法在高峰期從(cong) 北京東(dong) 邊到西邊,卻可以從(cong) 家去天津看海、看海鷗。”一位北京遊客感歎。

  今年春節,東(dong) 疆親(qin) 海公園“趕海賞鷗”成為(wei) 京津冀短途度假遊熱門景點,接待遊客超過20萬(wan) 人次,其中七成遊客來自京冀。花燈廟會(hui) 、“博物館裏過大年”等也成為(wei) 吸引遊客的亮點。假期期間,天津累計吸引遊客近1400萬(wan) 人次,其中,來自京冀的遊客近260萬(wan) 人次,同城化效應日益顯著。

  京津冀共同推出全域旅遊精品線路4條、文旅科普體(ti) 驗線路10條,周末度假遊線路14條,“歡樂(le) 京津冀 一起過大年”旅遊線路10條。上線“樂(le) 遊京津冀一碼通”,累計發放億(yi) 元消費券,注冊(ce) 用戶突破150萬(wan) 人,為(wei) 遊客提供豐(feng) 富的出遊選擇。去年9月底,“夢想”號和“地中海”號郵輪啟航,標誌著北方郵輪正式複航,全年共行30航次,接待三地為(wei) 主的遊客8萬(wan) 餘(yu) 人次,推進郵輪旅遊市場複蘇。

  基礎設施互聯互通 暢通“一張網”

  交通一體(ti) 化是京津冀協同發展率先突破的重點領域。10年來,三地著力推進交通基礎設施互聯互通,“軌道上的京津冀”年年“上新”。

  公路是京津冀交通體(ti) 係中率先發力成網,也是最早、最廣泛地服務區域發展的交通板塊。截至目前,天津與(yu) 京冀高速公路接口達到16個(ge) 、平均間距約20公裏,普通國省道接口達到32個(ge) 、平均間距約10公裏,客貨運轉銜接更為(wei) 順暢。

  在“一張藍圖”指引下,京津冀實現高鐵對地級城市全覆蓋,讓“雙城生活”成為(wei) 現實。天津高鐵城際裏程達到410公裏,鐵路總裏程1468公裏,路網密度位居全國第一。去年以來,津興(xing) 城際鐵路建成運營,4條高鐵聯通京津雙城的交通格局形成。

  強化基礎設施“硬聯通”的同時,更加關(guan) 注“軟聯通”。天津站在全國率先實現安檢互認,天津西站、天津南站實現國鐵進地鐵單向免安檢。15年來,京津城際每日開行列車數量從(cong) 最初的47對增至現在的128對,從(cong) 最短發車間隔15分鍾到最短發車間隔3分鍾,從(cong) 每日運送4.8萬(wan) 人次到每日運送7.3萬(wan) 人次。

  路網密了,速度快了,經貿、人員加速流動。“便捷的交通對兩(liang) 地人才交流以及企業(ye) 發展起到了助力作用。”天津北方漢王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李誌峰說,“我們(men) 是總部在北京的漢王股份公司子公司,公司員工主要來自京津兩(liang) 地,來到天津兩(liang) 年半的時間裏,企業(ye) 已發展成為(wei) 筆觸式交互領域的領軍(jun) 企業(ye) ,很多員工落戶到天津。”

  緊鄰京津城際武清站的佛羅倫(lun) 薩小鎮是“高鐵經濟”的最佳注腳,列車經停的短短幾分鍾讓這裏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成為(wei) 京津冀消費新地標。去年,武清吸引時尚消費客流量達1200萬(wan) 人次,營業(ye) 額超50億(yi) 元。佛羅倫(lun) 薩小鎮已經成為(wei) 與(yu) 北京三裏屯比肩的首批全國示範智慧商圈。

  路網織密的同時,京津冀世界級港口群、機場群也在加快建設,努力打造我國北方地區聯通國內(nei) 國際雙循環的重要戰略支點。

  天津港到雄安新區不足200公裏。作為(wei) 京津冀海上門戶的天津港靠前服務,成立了雄安新區服務中心。隨著港口“搬到”家門口,從(cong) 汽車零部件等工業(ye) 品到農(nong) 副產(chan) 品等,雄安新區及周邊的貨物有了便捷出海口,累計已有4萬(wan) 多標準箱貨物通過天津港出海。“綠色通道”開到雄安,港口服務中心走進北京,北方國際航運樞紐通達全球。近5年來,天津港海鐵聯運量增長116%。集裝箱航線由2013年的119條增加至目前的145條,集裝箱吞吐量穩居世界前十。

  作為(wei) 加快推進“一基地三區”建設的重要樞紐工程,天津航空口岸大通關(guan) 基地是建設中國國際航空物流中心和空港型國家物流樞紐的重要載體(ti) 。

  今年春節前,一批約8.4噸的進口鮮活波士頓龍蝦運抵天津濱海國際機場,海關(guan) 關(guan) 員隨即在天津航空口岸大通關(guan) 基地開展口岸現場檢查,不到1小時,進口貨物就從(cong) 基地放行,經過分揀後配送至京津各大農(nong) 貿市場和生鮮超市門店,豐(feng) 富節日海鮮消費市場。去年天津航空口岸大通關(guan) 基地五類指定監管場地進口貨值突破1億(yi) 元人民幣。目前,大通關(guan) 基地已運營進境貨物指定監管場地、快件監管中心、國際郵件互換局等,實現對進出口貨物的集約化通關(guan) 。

  生態環境聯防聯治 築牢“一道屏”

  生態環境的變化更是有目共睹。10年來,京津冀地區空氣質量不斷改善,2023年,京津冀細顆粒物平均濃度較2014年下降57.3%。

  眼下,入春多日的七裏海濕地水光瀲灩,群鳥翩躚,美不勝收。“2月中旬以來,今春遷徙過境的候鳥數量明顯增加,主要分布於(yu) 七裏海、北大港、團泊、大黃堡濕地自然保護區和沿海灘塗濕地。”市規劃資源局森林野保處副處長教效同說,監測發現,生態環境向好吸引越來越多候鳥在此停留。截至目前,天津已觀測記錄鳥類達452種,較2014年增加36種。過境七裏海的候鳥種類已由10年前的182種增長至現在的258種,每年經停地候鳥數量由此前的20萬(wan) —30萬(wan) 隻,增長至現在的近50萬(wan) 隻。

  京津冀協同發展10年來,一批重大生態工程相繼落地。天津改變中心城區和濱海新區相向連綿發展的態勢,將雙城之間736平方公裏區域劃為(wei) 綠色生態屏障,向北經生態通道連接北京通州,向西南經生態通道連接河北雄安新區,打通了京津冀區域的生態走廊。截至目前,綠色生態屏障基本成型,一級管控區內(nei) 林地麵積達到19.3萬(wan) 畝(mu) ,林木綠化覆蓋率達到28%,藍綠空間占比提升到65.6%,成為(wei) 環首都東(dong) 南部生態屏障帶的重要組成部分,水豐(feng) 、綠茂的生態場景逐步顯現。

  如此體(ti) 量的生態工程,為(wei) 長遠發展埋下伏筆,留下戰略空間。今年,綠色生態屏障區將繼續實施拆遷修複、植樹造林、環境治理、高標準農(nong) 田建設、農(nong) 村人居環境整治等17類60項重點工程,實施植樹造林700畝(mu) ,藍綠空間達到66.2%。同時,深挖綠色生態屏障區內(nei) 綠色、科技和人文等資源,積極培育新型發展業(ye) 態,打造一批質量優(you) 、水平高、機製活的生態資源經營主體(ti) ,著力提升綠色生態屏障“水庫、糧庫、錢庫、碳庫”功能。

  隨著生態環境聯建聯防聯治不斷走向深入,三地壓能、減煤、治企、抑塵、控車、增綠綜合施策,打出大氣汙染治理組合拳。連續7年開展秋冬季大氣汙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共享空氣質量數據,常態化開展重汙染天氣預警會(hui) 商,最大程度降低汙染傳(chuan) 輸影響。強化跨省重點流域聯保聯治,京冀簽訂密雲(yun) 水庫上遊潮白河流域、永定河上遊流域橫向生態補償(chang) 協議,津冀簽訂引灤入津上下遊橫向生態保護補償(chang) 協議,京津冀重點流域跨界考核斷麵水質均保持Ⅲ類及以上並穩步提升,其中潮河、白河、沙河、黎河等跨界斷麵水質保持Ⅱ類及以上。深化渤海綜合治理,天津完成1035個(ge) 入海排汙口整治,12條入海河流穩定消劣。

  協調發展共同發展 擰成“一股繩”

  人在天津市,能不能辦北京市、河北省的業(ye) 務?聚焦群眾(zhong) 所需、企業(ye) 所盼,三地打破地域限製和業(ye) 務壁壘,建立京津冀自貿區政務服務通辦聯動機製,聯合發布《京津冀政務服務“跨省通辦”專(zhuan) 區工作規則》。截至目前,已推動179項政務服務事項“同事同標”,527項“一網通辦”,異地辦理許多業(ye) 務也能像在同城一樣便利。

  促進要素暢通流動,提高資源配置效率,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京津冀協同發力。去年,三地發展改革委聯合印發《京津冀區域市場一體(ti) 化建設舉(ju) 措》,建立健全區域合作機製,提出6個(ge) 方麵21條具體(ti) 舉(ju) 措,破除市場藩籬、打通循環堵點,聯結愈發緊密。

  依托各自優(you) 勢建設開放平台,加快融入“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京津冀這一引領全國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動力源,全力深化改革開放打造新高地。

  首單租賃企業(ye) 可持續發展掛鉤債(zhai) 券、首筆跨境人民幣保理業(ye) 務……天津持續推進製度創新,加速釋放創新紅利。今年年初,商務部發布第五批23項“最佳實踐案例”,供各地在相關(guan) 領域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工作中借鑒推廣。其中,天津自貿試驗區提供的3項案例入選“最佳實踐案例”。作為(wei) 北方第一個(ge) 自由貿易試驗區,天津自貿試驗區已經走過八載,615項製度創新措施在這裏生根發芽,33項改革試點經驗和9個(ge) 最佳實踐案例從(cong) 這裏走向全國。

  為(wei) 推進區域合作更緊密、通關(guan) 協作更高效、口岸管理更科學、口岸智聯更順暢,三地簽訂《京津冀深化口岸合作框架協議》,在優(you) 化口岸服務環境、提升通關(guan) 便利化水平、推進區域政策協同、完善“單一窗口”區域服務功能、打造陸海聯動新亮點等12個(ge) 方麵深化合作。

  東(dong) 疆綜合保稅區創新實施中歐班列“保稅+”發運模式,租賃、汽車、數字貨運、商業(ye) 保理等4項係統集成創新納入商務部重點工作清單,多個(ge) 創新案例在全國範圍內(nei) 推廣。服務業(ye) 擴大開放綜合試點116項任務全麵鋪開,落地實施率超過九成,進一步促進跨境貿易發展,為(wei) 京津腹地擴大對外開放、深化對外交流提供窗口。

  ……

  回首征程,歲月如歌。京津冀三地“瓣瓣同心”攜手同行,以實際行動落實國家戰略、書(shu) 寫(xie) 精彩答卷,協同發展的道路越走越寬廣。

  矚目前路,大道如砥。天津將把總書(shu) 記的殷殷囑托和關(guan) 懷厚愛轉化為(wei) 不竭動力,在使京津冀成為(wei) 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先行區、示範區中勇擔使命、開拓進取,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大都市,奮力譜寫(xie) 中國式現代化天津篇章。

  新時代,新征程,春意盎然的京畿大地必將奏響雄渾樂(le) 章,續寫(xie) 新的輝煌。(記者 陳璠)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