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龍迎春盡歡騰 三晉納福鬧元宵
“快看,龍出現了!”隨著禮炮聲的響起,停演多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絳縣飛龍”再次騰空!兩(liang) 條蓄勢待飛的巨龍探出頭來,拉開了絳縣2024年元宵節民間社火匯演的序幕。 2月24日,絳縣會(hui) 堂廣場,橫水鎮、冷口鄉(xiang) 、古絳鎮等各鄉(xiang) 鎮的鑼鼓、秧歌隊伍輪番亮相,驚豔全場。舞獅、抬花轎、打花棍……各種民俗代表性項目帶來的精彩表演,為(wei) 群眾(zhong) 奉上了一場龍年新春的饕餮盛宴。
“真精彩!”在震天的鑼鼓聲中,一紅一藍兩(liang) 條巨龍口銜寶珠騰空升起。表演人員跟隨鑼鼓節奏,踏著民俗舞蹈步伐,配合手中的繩線,兩(liang) 條神龍時而交錯戲珠,時而盤旋翻騰,龍鱗隨風飄動,“遊”出剛柔並濟、流暢渾圓的弧線,場邊的觀眾(zhong) 無不拍手叫好。
據介紹,已有2000多年曆史的“絳縣飛龍”,在傳(chuan) 統龍舞“地龍”的基礎上演變發展而來,“飛”字盡顯其騰舞空中的特點。在曆代傳(chuan) 承人的不懈努力下,“絳縣飛龍”造型、製作日臻完美,已更新到第四代“氫氣飛龍”。(郭正 吳世民)
外國學子 賞年俗
正月十四,春雪初霽,有著元宵節前後鬧社火傳(chuan) 統的太原市清徐縣,像往年一樣進入熱鬧喧天的“社火時間”。在徐溝鎮舉(ju) 行的2024年元宵節民間社火文藝展演活動迎來30多位特殊的客人——省城部分高校留學生。 威風鑼鼓、絢麗(li) 彩車、歡樂(le) 腰鼓、有趣高蹺、經典的背鐵棍、扭秧歌……讓留學生們(men) 大飽眼福。當威風鑼鼓的鼓手發出邀請,山西醫科大學國際教育學院來自巴基斯坦的幾位男孩子便激動地跑上去,接過鼓槌,一邊觀看鼓手的動作,一邊挺胸昂頭、眉飛色舞地敲起來,當地群眾(zhong) 鼓掌聲、叫好聲不絕於(yu) 耳,留學生們(men) 更起勁地互動起來……
演出中,在帶隊老師指揮下,留學生們(men) 紛紛站起來,用略顯生硬的中文為(wei) 現場表演者和觀眾(zhong) 送上祝福,“祝大家元宵節快樂(le) !”
為(wei) 了讓留學生更深切地感受元宵年俗,了解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上午看完社火表演,下午,省對外友協、太原市外事辦和清徐縣政府又熱情地組織留學生們(men) 參觀山西表裏山河晉韻文化創意產(chan) 業(ye) 園、寶源老醋坊和清徐葡萄酒文化博物館。
位於(yu) 徐溝鎮的山西表裏山河晉韻文化創意產(chan) 業(ye) 園如今入駐國家級非遺項目18個(ge) 、省級非遺項目19個(ge) 、市級非遺項目13個(ge) 。磚雕、清徐彩門樓、徐溝背鐵棍、木版年畫、皮影戲、麵塑……該產(chan) 業(ye) 園董事長韓永勝為(wei) 留學生們(men) 詳細講解園內(nei) 的一項項非遺民俗。非遺展示大廳顯眼位置的舞台上,嫋嫋身姿入畫、如雲(yun) 水袖隨風的戲裝女子立刻引發留學生們(men) 的圍觀,韓永勝告訴大家,這叫飄色戲。南非女孩陳諾穿上戲裝,學著老師的一顰一笑,努力嚐試蘭(lan) 花指,並讓同學們(men) 為(wei) 她拍照留念,她由衷讚歎:“太美了,要把照片發給家人。”
元宵年俗少不了元宵,清德鋪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賈晉斌和清德鋪元宵非遺傳(chuan) 承人在產(chan) 業(ye) 園裏支起大鍋,邊教留學生們(men) 滾元宵,邊現場煮元宵。阿富汗小夥(huo) 馬迪滾元宵滾得不亦樂(le) 乎。靦腆的印尼姑娘林慧麗(li) 用中文小聲嘀咕“我想吃”,賈晉斌聽到後熱情地給她盛了一碗,吃得姑娘連翹大拇指。在太原學習(xi) 已經五六年的孟加拉國留學生王子中文很牛,他用帶著太原味兒(er) 的普通話對記者說:“我很喜歡山西、喜歡中國文化,這是我第一次體(ti) 驗元宵節,很有味道,這將是我終生難忘的記憶。”
離開產(chan) 業(ye) 園時,很多留學生意猶未盡、依依不舍,山西醫科大學留學生帶隊老師李彥欣詢問韓永勝能不能把產(chan) 業(ye) 園作為(wei) 留學生文化活動交流單位,韓永勝爽快地表示,這是很好的事情,願意為(wei) 國際文化交流出一份力。
在寶源老醋坊、清徐葡萄酒文化博物館,見證老陳醋、葡萄酒的古老曆史,體(ti) 驗製作過程,品嚐各種醋產(chan) 品、酒產(chan) 品……留學生們(men) 對山西特產(chan) 、山西文化讚不絕口。
寶源老醋坊產(chan) 品品嚐區裏,孟加拉國留學生阿布喝了一口醋,酸得擠眉弄眼,脫口而出中文:“二十年陳醋,太酸了。”走進產(chan) 品展廳,老陳醋產(chan) 品的巨幅世界銷售圖很吸睛。“這裏”“我家”……留學生們(men) 紛紛在地圖標注上尋找自己國家有沒有銷售老陳醋。琳琅滿目的醋產(chan) 品中,留學生們(men) 比較中意醋飲料,蘋果味、藍莓味……他們(men) 紛紛詢問講解員可不可以購買(mai) 。
試圖挑戰擔葡萄筐、跟大橡木桶合影、品嚐各式紅酒,學習(xi) 葡萄酒文化……在清徐葡萄酒文化博物館,留學生們(men) 了解中國文化的熱情不減。
省對外友協對外交流處處長李煜說:“利用傳(chuan) 統節日,我們(men) 組織留學生來清徐體(ti) 驗山西的民俗文化,通過他們(men) 親(qin) 眼所見、親(qin) 身感受,增強他們(men) 對我們(men) 文化的認同感,希望他們(men) 能為(wei) 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國際傳(chuan) 播和人類命運共同體(ti) 建設作貢獻。”(記者孫蕊)
非遺撓閣 惹人愛
2月24日,大同市平城區水泊寺街道在古城內(nei) 參加花車社火巡遊展演,吸引了眾(zhong) 多市民駐足觀看。此次展演最具特色的民俗表演便是撓閣。
撓閣是大同地區一種獨具特色的文藝活動,其曆史源遠流長。撓閣源於(yu) 北方方言,意為(wei) “抬起、舉(ju) 高”,“閣”指的是參與(yu) 者中的女孩。據悉,每逢春節到來,當地村民會(hui) 舉(ju) 行撓閣社火活動。這項活動要求壯漢穿戴彩衣服飾,挑選2歲至6歲的兒(er) 童站在鐵架木板上,由壯實漢子扛起,隨著旋律扭動身姿。活動現場,精妙絕倫(lun) 的表演惹得周圍群眾(zhong) 連連叫好。
據了解,水泊寺街道黨(dang) 工委、辦事處認真貫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的保護和傳(chuan) 承精神,每年春節期間都會(hui) 組織撓閣活動,希望通過此類活動,喚起更多人對傳(chuan) 統文化的熱愛,為(wei) 構建和諧美好的社會(hui) 貢獻力量。(記者陳俊琦)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