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代表委員履職故事|劉惠貞代表:培養更多“領頭雁” 振興路上帶好頭

發布時間:2024-03-05 11:03:00來源: 人民網-安徽頻道

  新春伊始,走進宿州市埇橋區蘄縣鎮忠陳村,連片的溫室大棚內(nei) ,猶如褐色小傘(san) 般的羊肚菌破土而出,“撐起”新一年農(nong) 民致富的夢想。一有時間,全國人大代表、忠陳村黨(dang) 總支書(shu) 記劉惠貞,就和工人鑽進大棚,查看羊肚菌的長勢。

  產(chan) 業(ye) 興(xing) ,鄉(xiang) 村才能興(xing) 。自2018年當選忠陳村黨(dang) 總支書(shu) 記,劉惠貞的目光時刻不離產(chan) 業(ye) 項目發展。在她的認知裏,鄉(xiang) 村要振興(xing) ,不能隻靠“輸血”,更重要的是自身“造血”。

  走訪黨(dang) 員群眾(zhong) ,傾(qing) 聽發展建議,帶領村兩(liang) 委班子申請項目、爭(zheng) 取資金……在劉惠貞的帶領下,短短幾年,忠陳村滿目新顏,村集體(ti) 收入從(cong) 5萬(wan) 餘(yu) 元增至110萬(wan) 餘(yu) 元,昔日的“軟弱渙散村”變身為(wei) 今天的“新農(nong) 村建設示範村”。

  如今,忠陳村先後建成占地90餘(yu) 畝(mu) 的大棚54個(ge) ,采用“自主經營+出租”的管理模式,每年為(wei) 村集體(ti) 經濟增加10多萬(wan) 元收入;村裏還盤活了閑置資產(chan) ,將老村部舊址改造成服裝加工廠,有效帶動村民實現家門口就業(ye) 。目前,該服裝加工廠已開設第二家分廠。

  產(chan) 業(ye) 發展快,全靠“車頭”帶。鄉(xiang) 村的產(chan) 業(ye) 振興(xing) ,離不開一支深愛這片熱土的青年創業(ye) 人才隊伍。劉惠貞也深諳其理:“我們(men) 村裏有9家養(yang) 殖戶,5家種植大戶,全是青年人才。他們(men) 有想法,有幹勁,能帶著大夥(huo) ‘闖出’致富路。”

  身為(wei) 一名來自農(nong) 村的全國人大代表,在去北京參會(hui) 前,劉惠貞特意關(guan) 注起這些鄉(xiang) 村振興(xing) 路上的“領頭雁”,從(cong) 村兩(liang) 委幹部到青年創業(ye) 人才,劉惠貞深入調研他們(men) 的工作,仔細傾(qing) 聽他們(men) 的聲音。“我是來自農(nong) 村的代表,要帶去最能反映基層的聲音。”

  “目前農(nong) 村發展依然麵臨(lin) 著青年人才流失、匱乏的現狀,如何讓人才願意回流農(nong) 村,讓農(nong) 村能夠吸納和留住人才,是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工作的關(guan) 鍵。”劉惠貞坦言。

  她建議,要培養(yang) 一支數量充足、結構合理、分布適宜、作用明顯的新型青年職業(ye) 農(nong) 民隊伍,不僅(jin) 培養(yang) 和強化他們(men) 的家鄉(xiang) 情懷意識,更要優(you) 化和完善他們(men) 的知識結構,增強和提升幹事創業(ye) 的本領,增強鄉(xiang) 村對人才的吸引力。

  留下人才,更要留好人才。今年初,北方地區遭遇強降雪,給農(nong) 村種養(yang) 大戶帶來困難,對此,劉惠貞特意新增了一條“支持返鄉(xiang) 創業(ye) 人才及種養(yang) 大戶金融製度改革”的建議。“希望國家能為(wei) 一線種植養(yang) 殖大戶出台時間上更為(wei) 寬鬆的農(nong) 業(ye) 貸政策,要讓他們(men) 在農(nong) 村創業(ye) 有勇氣,更有底氣。”劉惠貞如是說。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