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法治軌道上全麵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奮進中國式現代化)
法治是國家治理體(ti) 係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高度重視全麵依法治國,從(cong) 關(guan) 係黨(dang) 和國家長治久安的戰略高度來定位法治、布局法治、厲行法治,為(wei) 強國建設、民族複興(xing) 提供堅實法治保障。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推動信訪工作法治化”“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國”。
在人民網開展的2024年全國兩(liang) 會(hui) 調查中,“依法治國”入選十大熱詞,反映了人民群眾(zhong) 對法治領域的關(guan) 心關(guan) 切。會(hui) 內(nei) 會(hui) 外共鳴,線上線下同頻。今年全國兩(liang) 會(hui) 上,圍繞以良法善治保障中國式現代化,代表委員積極建言獻策。
代表委員表示,要深入貫徹落實習(xi) 近平法治思想,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法治道路,在法治軌道上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讓人民群眾(zhong) 擁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以良法促發展保善治
立善法於(yu) 一國,則一國治。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要抓住提高立法質量這個(ge) 關(guan) 鍵,深入推進科學立法、民主立法,完善立法體(ti) 製和程序,努力使每一項立法都符合憲法精神、反映人民意願、得到人民擁護。”
“保證憲法實施,就是保證人民根本利益的實現。必須用科學有效、係統完備的製度法規體(ti) 係保證憲法實施,形成完備的法律規範體(ti) 係、高效的法治實施體(ti) 係、嚴(yan) 密的法治監督體(ti) 係、有力的法治保障體(ti) 係,形成完善的黨(dang) 內(nei) 法規體(ti) 係。”重慶市人大常委會(hui) 委員、市人大法製委員會(hui) 主任委員付子堂代表表示,要加強憲法實施和監督,健全保證憲法全麵實施的製度體(ti) 係。
《中華人民共和國愛國主義(yi) 教育法》頒布施行,以法治方式推動保障新時代愛國主義(yi) 教育;《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複議法》完成修訂,行政複議化解行政爭(zheng) 議的主渠道作用得以更好發揮……我國不斷推進科學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統籌立改廢釋纂,立法係統性、整體(ti) 性、協同性、時效性切實增強,立法工作不斷向重點領域、新興(xing) 領域、涉外領域延伸。
“係統完備的涉外法律體(ti) 係,能夠為(wei) 維護我國主權、安全、發展利益,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ti) 提供堅實保障。”內(nei) 蒙古大學法學院教授鄂曉梅委員說,“近年來,我國涉外立法領域取得顯著成果,但涉外立法的銜接性、協同性需進一步加強,國內(nei) 法與(yu) 國際法的互動還需進一步深化。”她建議,進一步增強涉外立法的係統性、整體(ti) 性、協同性、時效性。
“高質量發展是新時代的硬道理,民營經濟是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基礎。”國浩律師(南昌)事務所主任馮(feng) 帆代表表示。調研中她發現,目前我國保護和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的規範性文件較為(wei) 分散。“應確保民營經濟主體(ti) 在市場準入、投融資、公平競爭(zheng) 等重點領域受到更完善的法律保護。”馮(feng) 帆代表說。
保障社會(hui) 公平正義(yi)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法律的生命力在於(yu) 實施,法律的權威也在於(yu) 實施。”執法和司法是法律實施的兩(liang) 大關(guan) 鍵領域。從(cong) 執法領域看,本次調查中,網民對“轉變政府職能,提高行政效率和公信力”關(guan) 注度較高。
民有所呼,政有所應。服務改革發展大局,加快轉變政府職能,提升政務服務質效……各地在轉變政府職能、公正文明執法方麵蹄疾步穩。“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深入推進依法行政。秦皇島市堅持依法行政、依法辦事,努力做到服務企業(ye) 無事不擾、有呼必應,製定‘輕微免罰’‘首違不罰’事項清單,讓執法既有法度又有溫度。”河北省秦皇島市市長丁偉(wei) 代表介紹。
公正是司法的靈魂和生命,也是人民群眾(zhong) 普遍關(guan) 心的問題。案件辦理實現公平正義(yi) ,要求司法機關(guan) 秉持“如我在訴”的理念,以能動司法切實保障當事人合法權益。
在四川,各級法院開展“案件—糾紛”雙向考評機製改革,當事人從(cong) 遞交訴狀到案件執結的平均用時比改革前大大縮短。“我們(men) 深化司法體(ti) 製綜合配套改革,全麵準確落實司法責任製,加快建設公正、高效、權威的社會(hui) 主義(yi) 司法製度,努力讓人民群眾(zhong) 在每一個(ge) 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yi) 。”四川省高級人民法院院長王樹江代表說。
厲行法治,既抓末端、治已病,也抓前端、治未病。“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解決(jue) 矛盾糾紛,是新時代‘楓橋經驗’的鮮明時代特征。”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區小營街道小營巷社區黨(dang) 委書(shu) 記、居委會(hui) 主任曹琛代表介紹,社區持續深化“紅巷老舅媽”調解品牌,依托司法所構建的“調解員+社區顧問律師”等機製,切實推進基層治理法治化,實現基層和諧穩定。
加快建設法治社會(hui)
法律要發揮作用,需要全社會(hui) 信仰法律。法治社會(hui) 建設是實現國家治理體(ti) 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十四屆全國人大社會(hui) 建設委員會(hui) 副主任委員李勇代表看來,增強全民法治觀念是法治社會(hui) 建設的基礎性工程。“法治意識的培養(yang) 離不開有針對性的法治宣傳(chuan) 。”李勇代表說,“春節檔電影《第二十條》就為(wei) 觀眾(zhong) 上了一堂生動的普法課,增強了大家的法治觀念。”
“深入開展法治宣傳(chuan) 教育,要從(cong) 娃娃抓起。”雲(yun) 南省曲靖市第二小學校長李青霖代表介紹,該校通過聘請法治副校長、常態化開展普法宣傳(chuan) 等方式,不斷提升學生的法治意識,帶動孩子們(men) 的家庭形成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jue) 問題用法的習(xi) 慣。
覆蓋城鄉(xiang) 的現代公共法律服務體(ti) 係建設在推進法治現代化進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福建省律師協會(hui) 會(hui) 長於(yu) 寧傑代表建議,“深入開展‘一村(社區)一法律顧問’工作,引導律師、基層法律工作者進社區、到村莊,讓高品質法律服務直達家門口。”
不隻是城與(yu) 鄉(xiang) ,對公共法律服務資源均衡發展的探索也在區域間展開。去年,乘著“閩寧協作”的東(dong) 風,福建與(yu) 寧夏建立律師行業(ye) 對口幫扶關(guan) 係,在律師事務所管理、業(ye) 務拓展、涉外法律服務能力建設、法律服務產(chan) 品研發等方麵開展廣泛交流合作,收到良好效果。
代表委員表示,新征程上,要更好發揮法治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保障作用,為(wei) 紮實穩健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提供有力保障。
(本報記者金歆、翟欽奇、王丹、王永戰、亓玉昆、馬睿姍、劉曉宇參與(yu) 采寫(xie) )
《 人民日報 》( 2024年03月06日 17 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