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用好“人工智能+” 賦能產業升級(人民融觀察)

發布時間:2024-03-07 15:44:00來源: 人民網-《人民日報》

  文生視頻、智能家居、智慧工廠……近年來,人工智能發展速度之快、應用範圍之廣備受矚目。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深化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研發應用,開展“人工智能+”行動,打造具有國際競爭(zheng) 力的數字產(chan) 業(ye) 集群。

  如何加快推動人工智能技術發展?怎樣應用人工智能賦能產(chan) 業(ye) 升級?如何有效應對新技術帶來的風險與(yu) 挑戰?這些成為(wei) 今年全國兩(liang) 會(hui) 上代表委員熱議的話題。

  “要推動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需要從(cong) 人工智能的三大基石上發力,即算料、算力、算法。”重慶郵電大學校長高新波委員表示,算料方麵,需要打破數據壁壘,建立開放共享的多模態數據標準和大數據中心,構建合理高效的知識圖譜;算力方麵,需要構建統一的算力調度平台,避免政府和企業(ye) 無序投入;算法方麵,需要加強基礎研究,培養(yang) 更多富有創新精神的高素質人才,發揮新型舉(ju) 國體(ti) 製作用,開展關(guan) 鍵技術集中科研攻關(guan) 。

  在智能語音和大模型領域,科大訊飛是國內(nei) 領軍(jun) 企業(ye) 之一。“作為(wei) 引領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chan) 業(ye) 變革的戰略性技術,人工智能技術將有力促進數字技術和實體(ti) 經濟深度融合,催生新產(chan) 業(ye) 、新模式、新動能。”科大訊飛董事長劉慶峰代表介紹,目前我國在掌握先進大模型算法、推動算力軟硬件深度融合、加快行業(ye) 落地應用等方麵持續發力,在語音大模型、醫療大模型等領域已經形成了具有國際競爭(zheng) 力的比較優(you) 勢。

  人工智能是機器對人的思維方式的模擬,預訓練大模型是迄今為(wei) 止最接近人類認知模式的技術路徑。“推動人工智能技術發展,應聚焦通用大模型研發攻關(guan) ,加快製定國家通用人工智能發展規劃。”劉慶峰代表建議整合各方資源,布局戰略性、前瞻性基礎研究,推動國家級高質量訓練數據開放和共享,同時積極推動人工智能領域拔尖創新人才培養(yang) ,加大應用型人才的培訓力度。

  推行精密器件5G+人工智能視覺檢測,推出全球首個(ge) 基於(yu) 大模型的智慧家電AI平台,將人工智能技術應用到空調、冰箱等家電製造環節……在四川長虹電子控股集團,一係列“人工智能+”落地具體(ti) 應用場景,賦能產(chan) 業(ye) 升級。

  “我們(men) 依托智能機器人聯合實驗室和中國科學院自動化所等合作夥(huo) 伴,瞄準養(yang) 老護理、家庭家務等具體(ti) 應用場景,加速推進家庭服務機器人的研發和應用。”四川長虹電子控股集團黨(dang) 委書(shu) 記、董事長柳江代表表示,未來將重點圍繞機器人視覺感知、機器人關(guan) 鍵部件等領域開展核心技術攻關(guan) ,更好發揮新技術潛能。

  將人工智能融入產(chan) 業(ye) 發展,需要企業(ye) 進行大量應用研發。柳江代表建議,強化算力基礎設施及產(chan) 業(ye) 數據平台建設,改善算力、數據資源等公共服務供給,打通協同創新渠道,激發全產(chan) 業(ye) 鏈創新活力。

  多場景應用離不開多學科研究。“開展人工智能應用研究時,構造的往往是一個(ge) 典型的複雜巨係統,需要多學科交叉融合。”重慶國家應用數學中心主任、國際係統與(yu) 控製科學院院士楊新民委員表示,要深化數學與(yu) 人工智能交叉應用研究,如智能感知和自主決(jue) 策一體(ti) 化等,著力解決(jue) 具體(ti) 行業(ye) 領域應用的堵點卡點。

  隨著人工智能不斷演進,一些潛在的風險挑戰也逐步顯現,如人機倫(lun) 理、信息泄露、算法偏見等。

  “正確處理好人和機器的關(guan) 係,才能更好釋放‘人機混合’智能時代的技術紅利。”高新波委員表示,應加快人工智能相關(guan) 立法,確保人工智能安全、可靠、可控;還應加強技術倫(lun) 理和隱私安全等方麵宣傳(chuan) 教育,讓人工智能更好惠及人們(men) 的生產(chan) 生活。

  “應加強人工智能發展的潛在風險研判和防範,製定相應規則,規範人工智能的發展。”南昌大學元宇宙研究院院長閔衛東(dong) 代表介紹,近年來,我國陸續發布一係列關(guan) 於(yu) 人工智能的意見和規範,其目的就在於(yu) 提升人工智能治理能力,有效防控人工智能發展風險。各地區各行業(ye) 也正在建立更加完善的多方治理機製,形成協作格局,共享治理成果。

  閔衛東(dong) 代表認為(wei) ,應進一步加強相關(guan) 問題研究,夯實人工智能治理技術基礎。“加強國際合作,通過交流合作,推動形成具有廣泛共識的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和創新應用方案。”閔衛東(dong) 代表說。

  (本報記者王亮、李俊傑參與(yu) 采寫(xie) )

  《 人民日報 》( 2024年03月07日 05 版)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