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綠水青山,美麗畫卷徐徐鋪展(大國之治)

發布時間:2024-03-11 09:47:00來源: 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建設美麗(li) 中國是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的重要目標,是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中國夢的重要內(nei) 容。過去一年,中國強化生態環境保護治理,加快發展方式綠色轉型,生態環境質量穩中改善。

  全國兩(liang) 會(hui) 上,代表委員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要腳踏實地、久久為(wei) 功,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協同推進降碳、減汙、擴綠、增長,建設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li) 中國。

  生態環境更優(you)

  天更藍、地更綠、水更清——這是許多代表委員對一年來生態環境保護治理成效的真切感受。

  “2023年京津冀區域PM2.5比2014年下降了近六成,重汙染天數大幅削減、空氣質量優(you) 良天數明顯增加。”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大學教授陳鬆蹊認為(wei) ,環境數據的積累與(yu) 統計分析技術的提高,為(wei) 做好氣象與(yu) 空氣質量關(guan) 係研究提供了支撐。

  全國人大代表、安徽省淮北市市長汪華東(dong) 表示,淮北市近年持續推進采煤沉陷區生態修複,強化土壤汙染風險管控和源頭治理,完善固廢處置設施,加強危險廢物全過程管理,不斷拓展綠色發展空間。

  雲(yun) 南九大高原湖中,有3個(ge) 在玉溪市。全國人大代表、玉溪市市長江華說,加強對3個(ge) 湖泊的生態保護治理,一直是玉溪市的重點工作之一,“我們(men) 開展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複,治汙水、改善水生態,創新實施湖外水資源循環利用綜合性工程,成效明顯”。

  “在各地共同努力下,長江流域水生態環境質量持續好轉。”全國人大代表、湖北省武漢市水務集團宗關(guan) 水廠水質檢驗高級技師王瓊說,“我對比了這幾年長江武漢段的水質指標,數據表明長江水質一年好過一年。”

  全國人大代表、海南省五指山市水滿鄉(xiang) 黨(dang) 委書(shu) 記林豪介紹,為(wei) 了守護好生態環境,水滿鄉(xiang) 緊抓治水、護林、淨土等工作,實現生態治理和生態景觀改善多元提升,現在水滿鄉(xiang) 87%的麵積都劃入了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內(nei) 。

  產(chan) 業(ye) 提質升級

  加快發展方式綠色轉型,帶來了積極變化。

  全國政協委員、四川省僑(qiao) 聯主席劉以勤認為(wei) ,對於(yu) 許多生態環境好、自然風光美、農(nong) 林種植條件優(you) 的地方來說,發揮自然資源優(you) 勢,打造農(nong) 旅融合的綠色產(chan) 業(ye) ,把生態優(you) 勢變為(wei) 發展優(you) 勢,既有利於(yu) 調動各方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的積極性,也有助於(yu) 推動當地可持續發展。

  “我們(men) 堅持保護與(yu) 發展並重,白塔村如今成了美麗(li) 宜居、村民健康幸福的綠色鄉(xiang) 村,實現生態與(yu) 經濟的雙贏。”全國人大代表、江蘇省宜興(xing) 市西渚鎮白塔村黨(dang) 總支書(shu) 記歐陽華說,這幾年,村裏產(chan) 業(ye) 提質升級,遊客越來越多。

  全國政協委員、山東(dong) 省臨(lin) 沂市蘭(lan) 陵縣卞莊街道代村黨(dang) 委書(shu) 記王傳(chuan) 喜說:“依托良好的生態環境,我們(men) 正在建設一個(ge) 集商貿、教育、康養(yang) 、休閑旅遊等功能為(wei) 一體(ti) 的‘田園新城’銀湖活力區。建成後將與(yu) 已有的南部農(nong) 企園產(chan) 業(ye) 群形成輻射帶動優(you) 勢,周邊11個(ge) 村莊、2.6萬(wan) 餘(yu) 農(nong) 民都能共享發展成果。”

  全國政協委員、江西農(nong) 業(ye) 大學副校長劉木華長期關(guan) 注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綠色升級:“推動現代農(nong) 用機械改造,能顯著提高農(nong) 業(ye) 綠色生產(chan) 效率。我們(men) 研發出一批節水節藥節肥的生產(chan) 裝備,已經在多地推廣使用。”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中車董事長孫永才介紹,中國中車聯合相關(guan) 科研院所和產(chan) 業(ye) 鏈企業(ye) ,實現了永磁牽引係統、碳化矽變流、二氧化碳空調等新技術的突破,這些技術具有高效節能、綠色環保、高可靠性等優(you) 勢,有效提升了城軌車輛的綠色化、智能化水平和運營安全性。

  強化多方協同

  如何進一步發展綠色低碳經濟?代表委員認為(wei) ,要強化多方協同,助力實現“雙碳”目標。

  “目前,中國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規模已超過火電,去年全年新增裝機占全球一半以上,新型能源體(ti) 係建設正在加速。”全國政協委員、湖南長沙理工大學電氣與(yu) 信息工程學院常務副院長楊洪明建議,著力建設跨省跨區輸電通道,加強小水電站生態流量監管,以創新驅動新能源產(chan) 業(ye) 發展。

  全國政協委員、廣西壯族自治區林業(ye) 局局長蔡中平表示,南方集體(ti) 林區森林資源豐(feng) 富,固碳增匯潛力大。建議完善森林經營碳匯方法學、木竹林產(chan) 品碳匯方法學和人工林可持續經營機製,充分發揮南方集體(ti) 林多種功能,全麵提升固碳增匯潛力,促進森林經營更加科學高效。

  推進綠色低碳發展,離不開專(zhuan) 業(ye) 人才。全國人大代表、德力西集團董事局主席胡成中建議,加大對綠色可持續發展行業(ye) 人才的培養(yang) 、認證,給予相應的政策支持,推動建立綠色可持續發展認證人才的合作網絡,促進經驗分享和信息交流。

  “大力發展綠色低碳經濟,也需要加強國際合作。”全國政協委員、中交集團董事長王彤宙說,應持續推廣綠色技術,強化綠色低碳國際標準對接,推動共建“一帶一路”綠色發展。

  (本報記者葉傳(chuan) 增、龐革平參與(yu) 采寫(xie) )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